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8章 九華山的禮佛記-《醉里挑燈看劍》


    第(1/3)頁

    車在五溪橋上停了下來。天已黃昏,橋下交交牙牙的卵石間,穿過潺湲的水聲。側望路左的九華山,恍如天上石林,柔如菇,悍如戟,參差一片。到眼一色的灰中,又含蘊著難以捉摸的茶褐色。

    這安徽青陽縣境內的九華山,與普陀山、五臺山、峨嵋山并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它們分別是四大菩薩的應化道場。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五臺山供奉文殊菩薩,峨嵋山供奉普賢菩薩,九華山供奉的是地藏菩薩。按古人的說法,我當屬于“不得志逃于禪者”的人。當今之世,已不能過一瓶一缽的云水生涯,但抽幾天閑,到佛地名山一游,參禪悟道,也算是對結廬心情的一個交代。

    五溪橋是流自九華山的九溪、縹溪、舒溪、雙溪、濂溪五條溪水的匯流處,亦是上山的必經之地。從上海、南京、合肥、蕪湖、安慶各地上九華山的旅游車,每日于此上山,游客們的禮佛心情,也于此峻肅起來。趁司機詢問上山路況時,我在路邊的小鋪子買了一瓶古井貢酒。司機對我說,拜菩薩不得喝酒。我笑笑。佛家的戒律不能約束我,何況宋代的禪僧就說過:要吃就吃,要睡就睡,隨心所欲就是佛。閑話中,不覺小車過了一天門,盤旋在重巒疊嶂。路邊三三兩兩的小筑,都是廟家。暗香浮動,鐘磬聲聞。忽然,暗黑的山峰閃起螢光,模糊不清的巖石變得積雪斑斑,是月亮升起來了。你感受到光芒,卻見不到它。它隱藏在香火氤氳的叢林中,像老禪僧的一顆不露于外的深邃的心。一天驅車五百公里的我,頓時生起難以名狀的輕松感。

    上天臺寺

    從唐至清一千多年間,九華山陸續營造的大廟,有一百七十座之多。中間兵劫屢見,興衰更替,許多寺宇屢建屢毀。本世紀來,大概是九華山最為冷清的歲月了。如今只剩得三十多座大廟。這當然不包括那些僧尼獨守的茅篷和頭陀面壁的石洞。比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佛國盛世來,已是風流不再。

    山上寺廟大都集中在兩處,一在九華街,一在中閔園。九華山的主峰十王峰,海拔一三四二公尺,它旁邊的天臺峰一三二一公尺,居二。上山的香客,一般很少去十王峰而徑上天臺正頂。皆因天臺峰頂修有一座天臺寺,舊志載那里是釋地藏索居悟禪的地方。九華山海拔最高的名剎。游人不去,等于沒有到九華山。我既是禪的尋求者,當然希望能在那清涼的高處,品飲一番塵埃外的煙霞。

    九華街到天臺寺,七點五公里。早飯后出發。后半夜下了一場小雨,此時陽光正嫩。到眼的景物莫不顯示出那種純靜的、夢幻般的風格。這天氣適合登山、也適合冥想。

    拋開禪佛不講,這條山路也是美麗得叫人心顫。喃喃私語的森林,實在得卻如同是象征的泉水,村落邊上歪歪斜斜的籬墻,潔靜的盤桓的青石板路,還有路邊全是用竹子做成的供游人進餐的小酒屋,所有這些都讓你愜意,并不斷加深對這種不加粉飾的素樸風景的喜愛。

    當然,也有不盡人意處。

    路邊孤立的巨石和壁立的石崖很多,本來,它們是山中風景最有趣的組成部分。現在那些最能引起游人注意的石頭上,許多都刻上了字,而且都是近幾年的工鏨。我見過多處碑林,一半以上的書法都不敢恭維。這里的刻石多為香客所為,更不能給人以書法的美感了。明代散文家張宗子游樓霞山,曾寫道:“山上下左右鱗次而櫛比之巖石頗佳,盡刻佛像,與杭州飛來峰同受黥劓,是大可恨事。”黥和劓,都是古代的刑罰。黥,是在臉上刺字;劓,是割掉鼻子。張宗子把刻石形容成黥劓,可見痛惡之深。無論從禪的角落還是風景的角度,我對于刻石也是持反對態度的。在中閔園去慧居寺路上,我見到一塊一九八四年的石刻。刻的是九華山佛教的開創者釋地藏的兩句誓言:“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字楷書,腴無拙,漆成紅色,大有把周遭青翠拉入紅塵的味道。在石前留影的香客卻還不少,大約是他們對釋地藏的崇敬吧!

    釋地藏,俗姓金,名喬覺,傳說是朝鮮的皇太子,二十四歲削發為僧,唐永征四年來中國,卓錫九華山。九十九歲時在山中趺坐逝世。坐化三年后,啟缸安葬,遺體如生。佛門弟子見其成道后的肉身與佛經中的地藏菩薩容貌相同,便認定他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從此,王室貴族出身的金喬覺成了“安忍如大地,靜慮如秘藏”的地藏王!他的誓言出于蓮花經中的一句:“只要還有一個孤獨的靈魂未曾得救,我就要回到這個世界來幫助他。”遺憾的是,地獄未盡,他卻早已成佛了。從“無事于心,無心于事”的禪家態度看,這金地藏很有點儒家襟抱。在他成佛千年之后,山上又新刻他的誓愿,可見儒佛合一的宗教觀,至今仍盛。

    中閔園一帶,大廟七八,茅庵更多,是尼姑聚居地。我進去過十幾家,均簡陋得很。有的只是依崖而筑的半間竹舍,有的干脆就是一個石洞。一個皮膚粗糙得樅樹皮一般的老尼姑守著一盞青燈,一尊佛像,就這么日著、月著、年著。燈油她是不必擔心的,一路上的女香客,不少都提著大油壺,逢有香火處,必定進來獻上一斤半斤香油。面對這些矢志苦修的老人,猶如面對斜坡上紅葉飄落的寂寞秋楓。魂來楓林黑,魂去楓林冷。雨燕和百靈,不會筑巢其上,她們卻把自己的巢筑在佛的心中。不用說,這些茅庵破費了我不少的香火錢。但是,若論心的投入,我可能還無虔敬可言。記得一位小和尚問他的師傅:“什么是佛?”師傅隨口回答:“等到有一位佛出現時,我再告訴你。”這位高僧的機鋒,真是一針見血。我想,這九華山的僧尼大眾,不知有幾位親吻過佛的足胝,或許在夢中,他們如愿以償地游歷過天花亂墜的佛界。

    爬完從慧居寺到天臺峰數千級石階,正午時分,我來到天臺寺。

    天臺寺,又名地藏禪寺。聳立在天臺峰頂青龍背上。寺前有渡仙橋、捧日亭。寺據崖而筑,就高低參差的巖石,合理布置一樓、二樓、三樓殿宇,最高處殿檐與寺后峰石相接,門檻下就是萬仞深淵。整個殿舍既無天井,又無院落,但地藏殿、大雄寶殿、萬佛樓以及禪房,齋堂均安排得井然有序,疏密合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寿县| 乌恰县| 彝良县| 垫江县| 兰坪| 广饶县| 南木林县| 淮南市| 石棉县| 黄大仙区| 西藏| 东乡| 房山区| 桦南县| 赤城县| 宿迁市| 惠安县| 太康县| 呈贡县| 和政县| 凤翔县| 商南县| 秦安县| 遵义县| 舟曲县| 上栗县| 巴林左旗| 南开区| 昭通市| 双柏县| 青岛市| 保定市| 乡城县| 开封县| 怀来县| 肥东县| 固安县| 仪陇县| 富平县| 屯留县|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