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寒風凜冽,枝椏頹禿,連鳥雀的叫聲都一日比一日少,冬日近在眼前。 宋清月買考題,張成儒被免官,張冠華和李鸞洪的事情也不脛而走,張家已然在世家大族間淪為笑柄,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那些曾經嫉妒過張府和顧氏的此時更加跳得歡快。 這倒還不如那種犯了大錯被抄家流放來得痛快。那么大的宅院,那么多人要如常生活,每日進進出出被人瞧著,遇到了還要打招呼,面子上必然強裝,里子早就一盤散沙。 沈確知道這些確切的消息是在早朝上,這幾日驟然變天,孝淳帝咳疾又犯了,早朝便由皇長子代勞。 這個信號可謂是再清晰不過了,自從科舉舞弊之后,大家都曉得大皇子同那張成儒的恩怨了,此刻必然不能甘居人后,一個個八卦起來神采奕奕。 “聽說那張家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空殼一個,早就入不敷出了。” “可不是嗎,她家那老太太實在不行,將一眾兒女教導得一塌糊涂。” “五丫頭聽說快瘋了,被鎖在家里頭成日里鬧……” 沈確來的時候那群老夫子們正幾個腦袋聚在一起聊八卦,聲音洪亮、表情豐富,不比后宅的夫人們遜色。 這便是人性,他們更愛看到昔日曾嫉妒過的人被拉入市井,甚至陷入淤泥沼澤,連徒勞的掙扎都看得人過癮。若能借此再踩上一腳以助自己騰飛,那便是更好不過的事情了。 時值年底,國庫空虛,沈確忙得焦頭爛額,實在無心管張家的瑣事,便假裝沒聽見。 “諸位,兩個月前的科舉選拔出來的一批官員分至各部,反饋評價頗佳,只可惜還有更多的人科舉無門啊。”沈確頗有些惜才。 “殿下,古來便有‘舉官制’一規程,據臣考據,往往都是些年歲大些或家中有作奸犯科無法參加科舉之路者,通過調查這些人為人正直卻被連累,而且他們不乏學識淵博之輩,論文采亦是不輸,臣請殿下考量舉官制。” 看,這就是聰明人,將上峰想說又不便直接開口的話說得冠冕堂皇有理有據。 沈確點頭,其實舉官制是孝淳帝自己提出來的,所謂舉官便是通過繳納一定的財帛來換取官職,這在歷朝歷代有據可查,其主要目的選拔民間遺珠之余,豐盈國庫。 當然,舉官制所給予的可舉薦的官職亦是有品級限制的,比如,這一次舉官制是大鄴的第一次操作,沈確最終確定的是根據人數而定,初定六品以下官階,若是人太多可酌情放至從五品。 至于負責此次舉官制的人選,她亦是有自己的考量。 科舉舞弊讓老二折損了老五這一條臂膀,但是他并沒有消停,這是沈確知道的,其他幾個弟弟,老七身上擔了職務,老八被父皇帶在身邊年齡也還太小,沈確想起了老三。 老三秦王李鸞翼,掌管戶部,對國庫最為了解,況且這個弟弟雖看著懦弱心思卻是深邃。沈確注意過,每次兄弟間起爭端,他總是攛掇拱火的那一個,頗有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意思。 用李鸞嵩的話說,老三性子軟和,人也不聰明,悶悶地往那一站很容易讓人忽略他的存在,可是他的性子卻是喜歡坐山觀虎斗的。 沈確想起老二就覺得頭疼麻煩,索性舉薦老三李鸞翼出任此次舉官制的大使,所得銀錢直接充入國庫,名正言順。這也是李鸞嵩的主意。 自然,此番提議得到了孝淳帝的認可和一眾大臣的又一波贊頌。 消息一出,大街小巷更加多了幾分熱烈的氣氛,仿佛比過年還讓人高興。 想想看,這對于富庶人家的確也是件好事,所謂士農工商,但凡家里頭有些閑錢的,拿出去捐個官回來,從此也算是步入仕途,在這一代種下了種子,后人便從此有了科舉的希望,于家族而言也是件大好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