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比如經綸、景南他們去文人之間推廣,若是這些文人士子都流行吃地瓜粉做的食物,那么其他百姓附庸風雅自然也會跟隨。”
“我們到街頭找商人推廣,若是有幾家做小吃的攤檔也將這地瓜粉做的有了利潤,那么時間一長,自然也有人家愿意漸漸吃起這東西。”
“原來如此,”徐光啟感覺很受啟發,點頭贊同道:“移風易俗就是從這小事上做起來的。”
王文龍也知道徐光啟的性格,笑著說道:“再是在學堂之中教化世人,其效果往往還比不上真給百姓做出實用的東西,百姓并不愚蠢,什么東西對他們好,他們心中都是知道,真想要在天下留下名聲,不是光光著書立說可以達到的。”
徐光啟越發點頭,心想:“正是要有這樣做實事的態度!”
徐光啟和王文龍出了府中街就向一處熱鬧的商業街走去。
王文龍在這條街上找了個飯館,進入之后就見這店家松紅木鋪地,墻壁上掛著幾幅本地名家的書畫,水曲柳油出的臺面,供著一個大大的聚寶盆,算是此時中等以上飯館的裝潢。
王文龍笑著找那飯館老板說道:“你好,我是徐藩臺府上的。”
飯店老板一臉懵,下意識拱拱手:“不知老爺有何貴干?”
王文龍詳細說道:“今年福州要推行紅薯種植,藩臺大人便讓我等幫助百姓銷售地瓜粉所做的食物,不知你們店中愿不愿意使用?”
那老板也不知道面前人就是王文龍,只當他是藩臺府上一個稍有體面的人物,一愣之后詢問:“藩臺大人要小店賣紅薯粉?”
王文龍說道:“倒也不是強制而為,只是想找些店家嘗試。”
王文龍讓王平保拿出背簍中的紅薯粉,介紹說這東西可以做成粉皮餃子之類的食物。
那老板看了半天,搖搖頭笑道:“不是我駁老爺的面子,但是小店實在不敢嘗試。”
“為何?”王文龍問道。
老板說道:“這東西滿福州城都沒人賣過,我們的廚子也不會做,買回來只怕糟蹋了。”
王文龍又問:“若是其他店家做成功了你們會愿意賣嗎?”
老板理所當然道:“那自然愿意,只不過我們不敢做第一家。”
“行,多謝您了。”王文龍說道:“祝老板生意興隆。”
“承您吉言。”老板拱手送客。
王文龍出門之后又陸續詢問好幾家做生意的,無論是有門臉的店鋪還是小商小販,也說出了薯農的難處,但是得到的回答卻幾乎一致:根本沒有人愿意做紅薯粉生意。
徐光啟跟著王文龍走了半上午,氣餒說道:“這些商人真是唯利是圖,明明知道農民困苦,卻連在店中掛個招牌嘗試也不愿意。”
“一開始自然如此,不用著急。”王文龍說。他又截住一戶挑擔的行商,那人是賣魚湯餛飩的。
聽說王文龍這里有比綠豆粉更便宜的地瓜淀粉,這個小販感興趣說道:“這東西可以做魚熗嗎?”
熗湯是福建本地一種流行吃法,大概就是將淀粉劃過的肉類放入滾湯中煮熟,有魚熗、肉熗等等做法。
這東西在王文龍后世最正宗都得是拿本地地瓜粉做的,至于其他玉米粉、綠豆粉做的都等而下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