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清朝的起源-《蠱士》
第(1/3)頁
蠱士正文第21章清朝的起源中華正統二十二代王朝,最后一代就是由來自于中華北方白山黑水間的滿族所建立的‘清朝’;而追溯清朝的前身,也就是西周時期的肅慎、戰國時期的挹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勿吉、隋唐時期的靺鞨;五代末期時始稱“女真”。當時,女真諸部中,南遷到渤海國故地、為遼朝藩屬的被稱為“熟女真”,留在黑水區域的則稱為“生女真”。而女真族所建立的第一個王朝,就是和宋、遼、西夏先后并立,在中華歷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少數民族政權之一的‘金朝’。
金泰和六年,蒙古高原上的乞顏部首領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高原,建大蒙古國自稱‘成吉思汗’,隨即,蒙古展開了對中原金朝的進攻;大約三十年后,鐵木真第三子窩闊臺在位的蒙古太宗六年,蒙宋聯軍攻克了金國最后的都城蔡州,金哀宗自殺,金末帝陣亡,第一個女真少數民族政權——金朝滅亡。
此后,定居在中原地區的女真百姓逐漸和北方的漢、契丹、奚、渤海等民族融合,而渤海故地的“生女真”則保持了原來的民族特性,留居于松花江、圖們江一帶,最終成為了后起的元朝的藩屬,接受了元朝的統治。
元皇慶元年、胡里改萬戶、斡朵里萬戶、脫斡憐萬戶、孛苦江萬戶,這就是“遼東女真五萬戶府”。五萬戶府的組成人員,絕大部分都是生女真和野人女真、及黑水土著各部。
元末,遼東女真五萬戶府中,脫斡憐、孛苦江兩萬戶先后消亡,僅剩胡里改部、斡朵里、桃溫三個萬戶。胡里改和斡朵里兩部此后遷徙至圖們江下游的琿春附近地區,在此定居下來;之后,斡朵里部改名斡朵憐、吾都里部,胡里改部改名火兒阿、兀良哈部;此時的斡朵里部首領范察自取姓氏為‘愛新覺羅氏’。
大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立了大明王朝;隨后,明太祖遣大軍北伐,元順帝則棄守大都,逃往了上都;元朝對中原的統治雖然結束,但在現遼東地區的統治則依舊穩固。
洪武五年,斡朵里部首領揮厚與胡里改部首領阿哈出為了躲避野人女真兀狄哈部的襲擊,率部落民眾離開了居住的奚關城,向南遷徙到高麗的吉州、咸州等地,后又調頭北返,回到了圖們江上游地區定居。
洪武九年,明軍攻入了遼東,與占據此地的北元開戰,期間遼東女真各部多被明朝所招撫、實施羈縻統治。洪武二十年,明軍二十萬北征遼東,北元遼東守將納哈出不敵明軍,在無奈中投降了明朝,其據守的遼東地區盡歸明朝所有;而在遼東定居的女真斡朵里、胡里改部也因此歸附了明朝。
永樂元年十一月,遼東女真胡里改部首領阿哈出前往大明京師向剛剛繼位的明太宗朱棣朝貢,以顯示歸順、臣服之意。明成祖晉封阿哈出為指揮使,賜名李思誠,以其部落居住的阿木河以西區域為其衛所建地。
永樂二年四月,明成祖于胡里改部所處之地正式設立衛所,賜名為‘建州衛’。此時,遼東女真另一部——斡朵里部首領揮厚已去世,其子蒙哥帖木兒承襲了首領之位,并依附于胡里改部生活。蒙哥帖木兒娶阿哈出女兒尼堪婆為妻,即阿哈出的女婿。
永樂三年)正月,蒙哥帖木兒學岳父阿哈出的例子,也親自赴京師朝貢,明成祖加授蒙哥帖木兒為建州衛指揮使。永樂十四年,明朝將建州衛分為兩部,在建州衛的基礎上再建‘建州左衛’,以蒙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指揮使,建州衛則以阿哈出之子李顯忠為指揮使,郎舅各掌一部。李顯忠又娶了蒙哥帖木兒的妹妹為妻,建州兩部的關系因此更加緊密。
此后,蒙哥帖木兒在宣德八年八月遭到野人女真部落的襲擊,寡不敵眾之下與其長子阿谷一同遇害;宣德九年,明宣宗任蒙哥帖木兒同母弟凡察為都督僉事,代理建州左衛事。正統二年,蒙哥帖木兒次子董山被授命為建州左衛指揮使,與其叔凡察共掌建州左衛。
正統七年二月,因董山、凡察叔侄之間矛盾嚴重、爭斗不已,為平息糾紛,同時也為了削弱建州女真實力,明朝再將建州左衛一分為二,另設‘建州右衛‘,以凡察為建州右衛指揮使,董山則繼續為新“建州左衛”的指揮使。此時,,建州衛遷至渾河上游的蘇克素滸河流域居住,以赫圖阿拉為主城。后來建州左衛在董山、凡察的率領下也遷到這里,居于佛阿拉城。建州左衛析出建州右衛后,兩衛以青龍嶺為界,各自駐守一邊,‘建州三衛’至此全部建立。
成化三年,因為建州三衛首領李滿住、董山、納郎哈時常串聯越邊墻入寇,侵奪大明財物,明憲宗在忍無可忍之下,以征夷將軍總兵官趙輔率軍五萬出邊墻進剿建州女真三衛;九月,明軍斬殺了建州衛指揮使、都督同知李滿住及其子古納哈,建州右衛指揮使、都督僉事納郎哈一并被殺;建州左衛指揮使董山則被明軍抓獲,在押送途中因試圖逃跑被殺,建州三衛被明軍擊殺者一千七百余人;這就是史書中所記載的“成化犁庭”。
李滿住、董山、納郎哈被明軍誅殺后,在嚴密監視的前提下,明朝授予李滿住之孫完者禿為建州衛指揮使、授予納郎哈之叔阿哈達為建州右衛指揮使、授予董山長子脫羅為建州左衛指揮使。此后,建州左衛指揮使一職先后在脫羅、妥義謨兄弟之間傳承;約在嘉靖元年至二十年之間,脫羅、妥義謨的之侄福滿承襲父輩留下來的官職,繼任建州左衛指揮使,然后將建州左衛主城從從佛阿拉遷至赫圖阿拉,和建州衛同居一城。
福滿有六個兒子,分別是:德世庫、劉闡、索長阿、覺昌安、包朗阿、寶實。遷居到赫圖阿拉前后,福滿生下六個兒子,即德世庫、劉闡、索長阿、覺昌安、包朗阿、寶實。諸子逐漸長大后,福滿給六個兒子分別成家立業,協助他們每人建立一個城池,因福滿六子分居于六處,所以建州左衛及愛新覺羅氏家族的勢力也因此不斷擴大。
約在嘉靖中后期,福滿年老去世,其第三子索長阿、第四子覺昌安先后承襲了建州左衛指揮使的官職。覺昌安在任時,為自己的第四子塔克世請婚于時任建州右衛首領的王杲之女喜塔臘氏,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杲的兒子阿臺,以維護建州左衛的生存。
從嘉靖三十六年起,王杲不斷出兵侵襲明朝邊墻以內,先后殺明朝多位遼東鎮守武將,侵擾遼東各城鎮。而在王杲侵襲明朝邊地的時候,覺昌安及其子塔克世為了建州左衛的利益和安全,也不得不依附王杲一同參與劫掠。但覺昌安在參與寇邊時,又暗中與明軍私下往來、傳遞信息,密報王杲的動向和入寇計劃。
萬歷三年,鑒于王杲的入寇行為越來越猖狂,因此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奉命率遼東明軍五萬人,效法當年趙輔圍剿李滿住的方法,四路合圍進逼王杲的建州右衛首城古勒寨。在明軍大兵壓境之下,王杲只能倉皇逃竄,投靠了海西女真哈達部首領王臺;但王臺設計擒獲王杲并綁縛送交給明軍,之后王杲被押送至京師處死。
失去了首領的建州右衛首城古勒寨被李成梁一舉攻破,當時在城內的覺昌安與其子塔克世因事先從交好的明軍將領處得到了消息,因此提前離開古勒寨,躲過了這場禍事。但王杲的兩個外孫——塔克世和王杲之女喜塔臘氏的長子努爾哈赤、次子舒爾哈齊因為恰好在古勒寨探親,所以沒來得及離開,被明軍俘獲并幾乎被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水市|
永顺县|
兴和县|
阿拉善右旗|
甘洛县|
新田县|
桂阳县|
额尔古纳市|
格尔木市|
共和县|
新密市|
大埔区|
富锦市|
富顺县|
普安县|
伊春市|
黄冈市|
泾源县|
永和县|
浠水县|
商水县|
桂东县|
双牌县|
淮南市|
柘荣县|
天门市|
绍兴市|
宁波市|
肇州县|
海南省|
镇康县|
河源市|
厦门市|
奉新县|
肥乡县|
石屏县|
鹤岗市|
渭源县|
城口县|
辽源市|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