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類自來到這片星空到現在,已有兩百余年,看現在的研究進度,怕是還要繼續呆下去。
負物質生產實驗已經有一段時間,或許是因為路走對了技術也達到了,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人類僅用兩年半時間就完成負物質從實驗到量產轉化,不過因為萬有理論還未徹底掌握的緣故,人類依舊沒有辦法制造出能儲存負物質的裝置。
所以現階段要么就只能造出來后直接以負能量的形式用于實驗,要么就以負能量形式存儲起來,為此人類還建造了幾艘專門來存儲負能量的飛船,當成儲油罐用了。
眾所周知,一項技術的出現必然會推斷技術相關的領域的科技進步,負能量的出現也是如此,為了打造這些‘儲油罐’飛船,人類可謂絞盡腦汁想盡辦法,最終不斷努力下實現了材料技術的突破。
也就是用于負能量傳輸和儲存相關的費米子凝聚態物質的成產、加工工藝,人類將這種材料正式從幾乎是微觀量子領域的量子快門制造,發展到了切實可行的宏觀導管。
眾所知周,組成我們所謂物質的基本粒子類型是費米子,因為它們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這個原理要求不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粒子處于完全相同的狀態,所以才能構成物質。
所以由費米子構成的這種凝聚態物質本身是可以組成如同我們看到那般的物質的。
不過遺憾的是,這種費米子凝聚態物質自稱的負能量通路導管不能在常溫環境中穩定存在,它只能在零下兩百攝氏度以下和特點壓強下才能穩定存在,這對于作為管路被使用的它們來說確實是一個缺點,但對現在人類的技術而言也不難解決。
其實更難的在用制造費米凝聚態物質制造負能量導管的過程,它要求導管通路內不會出現正能量脈沖把負能量淹沒掉,所以這種導管并不是真的一條條如同水管那樣的管道,而是一種基于對蟲洞負能量場探測結果設計的格柵狀內部。
它可以有效地讓通過的負能量在充斥格柵的時候形成神奇湍流,此種湍流不僅可以避免正能量脈沖的出現,還能加快負能量的傳輸效率。
此類材料的出現,讓人類真正具備了利用負能量的基礎,這就好比人類制造出了第一根通電導線一般。
有了這種導管材料后,許多科研團隊就將目光放到了第四代曲速引擎技術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