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僅僅是一組量子快門生產出來的負能量實在微乎其微,所以在制作造物的時候,人類必須得擴大規模。辦法自然有,人類的技術也辦得到,就是將一組組量子快門組合起來,形成仿佛集成晶體管那樣的結構,然后在將其排列組合起來。
人類將這個設備稱為負能量發生器。
名字雖然叫負能量發生器,但實際上他也產生正能量,只不過被人類隔絕開了而已。
因此在設計上,會有兩個能量通道連接到這套設備上,一條是負能量通道,另一條是正能量通道。
基于激光能態正負能量場被量子快門分離后的正負能量會分別進入兩個通道中,然后被人類利用。
正能量會被引到一些需要做功的設備上,比如轉化成人類戰艦的日常用電什么的,要么會被當成電能儲存起來。也就是說,這一路徑鏈接的就是常規的能量利用系統。
負能量則比較特殊,在理論上它是行星級曲速引擎的必須能量,但目前人類可還沒有真正掌握萬有理論,還造不出那玩意。
所以現階段制造出來的負能量基本上都只用于各種相關負能量實驗,畢竟是人類首次制得負能量,是個稀缺玩意,幾乎所有科學團隊都對它垂涎三尺,他們都迫切得到負能量,以便更細致地研究它的性質、特征,最后徹底掌握它,利用它反過來服務于人類文明,強化人類文明。
而要研究利用負能量,那就必須解決它的保存問題。
人類必須有制造其存儲器具的技術,就好比人類儲存電能一般,當然負能量比較特殊,不能以正能量的方式去存儲它,因為它叫做負能量但其實也是負物質,只不過狀態不同的不同叫法。
所以它的保存辦法既復雜又簡單,如果直接以負能量的形式保存,那肯定很難,甚至做不到,但以負物質的形式保存就容易多了。
負物質不是反物質,它不會和物質發生湮滅反應,所以人類可以用正常容器容納它。它和容器壁存在一個斥力,大小跟它和容器的質量有關,數值遵守萬有引力定律,只不過方向相反,變成了斥力。
所以容器用正常物質就行,不過并不是隨便一個瓶子都行,因為負物質的性質決定了它不能自然環境下存在,在現在的宇宙環境中,它會瞬間變成負能量,然后立刻會有一個正能量憑空出現將其淹沒。
所以難點在于如何讓負能量在容器里保持負物質形態。
而這,就是涉及到萬有理論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