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集 戰神歸天-《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惺惺惜惺惺,英雄愛英雄。

      狄仁杰時任參軍,身份低微,閻立本卻從其眼神中不見一絲畏懼之色,極為沉著冷靜,故為其膽量折服,并對近臣言道:似其被我凝視良久,而毫無動容者,從所未見。

      于是奏請天子,將狄仁杰擢為并州都督府法曹,此后成為一代名臣。

      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安置從印度帶回經像,奏請在大慈恩寺西院建造大雁塔。高宗準三,并命閻立本繪大慈恩寺圖式及佛像,刻于雁塔底層四面門楣。

      顯慶元年,在兄長閻立德逝世之后,閻立本繼任為將作大匠,又遷升為工部尚書。

      時有梁人張僧繇所傳《醉僧圖》惟妙惟肖,道士常以此嘲笑僧人。僧眾于是湊錢數十萬,請閻立本再畫《醉道士圖》,兩幅畫同時流傳于世。

      至高宗總章元年,閻立本被擢升右相,姜恪以戰功擢任左相,因而時人便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

      畫外音:閻立本是中國繪畫史上領軍人物,善畫臺閣、車馬、肖像,尤其以歷史人物畫見長。據史籍記載,其傳世作品極多,曾有《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秦府十八學士圖》、《魏征進諫圖》、《北齊校書畫卷》、《異國斗寶圖》、《職貢圖》、《明凌列像圖》、《西域圖》、《外國圖》、《永徽朝臣圖》等;保留至今者,猶有《歷代帝王圖卷》、《蕭翼賺蘭亭圖卷》、《步輦圖》等。形象逼真傳神,時人譽為丹青神化。

      唐高宗總章二年,春二月辛酉,朝廷人事更迭,以張文瓘為東臺侍郎,右肅機、檢校太子中護譙人李敬玄為西臺侍郎,并同東西臺三品。

      張文瓘與李敬玄既入臺閣,又以雍州長史盧承慶為司刑太常伯,繼為刑部尚書。

      盧承慶至此被任為刑部尚書,所謂知足不辱,次年便即告老請求退休。高宗準之,加授金紫光祿大夫。至次年咸亨元年,盧承慶病卒,贈幽州都督,謚號曰定。

      總章二年三月,丙戌,以東臺侍郎郝處俊同東、西臺三品,拔為宰相。

      五月,唐高宗納安東都戶薛仁貴之奏,敕徙高麗三萬八千二百戶于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諸州空曠之地,留其貧弱者,使守安東。

      六月戊申朔,出現日食,其后天下氣候反常,災荒四起。先是冀州大雨,水深一丈,壞屋毀田無數。入秋之后劍南道大旱,十九州皆受災情。括州又降暴雨,海水到灌永嘉、安固二縣城,百姓廬舍被毀,死九千余人,喪牛五百頭,損田四千一百五十頃。

      是年四十余州饑荒,關中尤其乏食。

      唐高宗本欲巡幸涼州,因眾議不可,其后詳刑大夫來公敏又直言進諫,因此作罷,并升來公敏為黃門侍郎。又詔徙吐谷渾部落,就涼州南山而居.

      朝廷群議者恐被吐蕃侵暴,使不能自存,欲奏請先發兵擊退吐蕃。右相閻立本獨持異議,以為去歲饑歉,未可興師。于是議久不決,竟不果徙。

      九月末,王義方病故,年五十五歲。當初因廷劾李義府獲罪,左遷萊州司戶參軍,隱居昌樂聚徒教授,其后十數年不曾為官,至此病死鄉野。

      冬十一月,司空、太子太師、英貞武公李勣寢疾,不復能上朝。

      高宗聞悉,乃召其子弟在外任職者俱回長安,使歸府侍疾。此后凡是皇帝及太子所賜藥餌,李勣則服之;若子弟為其迎醫請藥,皆不許進府。

      家人怪而問之,李勣答道:我本山東田夫,因遭隋末大亂,隨翟讓起事于瓦崗,其后入唐。今值天子圣明,致位三公,年將八十,豈非命邪!修短有期,豈能復就醫工求活?

      眾子侄既聞其如此說法,也就不再勉強。

      忽一日晨起,李勣謂其弟司衛少卿徐弼:吾今日小愈,可共眾子弟置酒為樂。

      于是子孫悉集,歡飲至午。酒闌之余,李勣又謂徐弼道:吾自度必不能起,今日之會,是欲與汝曹作別耳。汝曹勿須悲泣,皆都聽我約束。我見房玄齡、杜如晦平生勤苦,僅能頂立門戶而已;一旦遭不肖子弟亂法,便即蕩覆無馀。我有子孫滿堂如此,今悉付予賢弟管理約制。待我下葬畢,賢弟即可遷入我堂以居,撫養孤幼,謹察其行。子孫中有志氣不倫,交游非類者,皆先撾殺,然后告我以聞可也。

      自是不復更言。十二月戊申,安然坐逝。

      天子聞而悲泣,及下葬日,又幸未央宮,登樓望其輀車慟哭。于是命起冢墓以象陰山、鐵山、烏德鞬山之形,以旌表其平滅突厥及薛延陀之功。

      李勣為將一生,又身為鬼谷掌門,多謀善斷,自不必說。每與人議事,亦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于將士;故令部下人人思為效命,所向無不克捷。

      每臨戰事之前選將任帥,必訾相其狀貌豐厚者遣之,其余不用。

      有人問其緣故,李勣每常答道:我曾向李淳風學習相術,頗有心得。凡薄命之人,不足與共成功名。

      其姊嘗病,李勣當時身為仆射,親為胞姊煮粥。因風吹回火,爇其須鬢。胞姊勸道:府中仆妾幸多,弟何自苦如是!

      李勣答道:賢姊年老,弟亦老邁,去日無多。雖欲久為姊煮粥,其可得乎!

      弟子薛仁貴在外領兵,常不在京城,每回長安,必于參王拜駕之后,首先來看恩師。

      李勣便以鬼谷門中之事殷殷托之,并對其說道:近聞軍中諸將,皆以“戰神”呼我師徒二人。則戰神之稱,豈可視為榮耀乎?

      薛仁貴問道:身為武將者,戰神之稱非為榮耀,則何為榮耀?

      李勣答道:止戈為武,汝其識之!我年十二三時,便為無賴之賊,逢人則殺。十四五歲時為難當之賊,心中有所不愜,則殺人。十七八歲是為佳賊,必臨戰陣方才殺人。二十歲為大將,用兵是為救人之死也。

      薛仁貴聞罷,再拜受教。

      李勣既死,因長子徐震早亡,高宗便命徐震之子徐敬業襲其祖爵,亦為英國公。

      字幕:唐高宗總章二年,冬十一月。日本天皇派大臣河內鯨等人來朝,祝賀唐天子平定高麗,并貢獻方物。是為日本第七次遣唐使來至長安。

      此番遣唐使之來,表明唐滅百濟、高麗之后,迫使日本承認唐朝對遼東半島管轄之權,因此改變對外政策。唐高宗李治大喜,厚待使歸。

      次年春三月,因中原大旱,詔命大赦天下,命改年號為咸亨元年,又改蓬萊宮為含元宮。

      其后未幾,敕命突厥諸酋長子弟,皆都前往東宮事奉太子李弘。

      西臺舍人徐齊聃上疏力諫:皇太子當引文學端良之士以置左右,豈可使戎狄丑類入侍軒闥!又齊獻公長孫晟乃陛下外祖,雖子孫有犯,豈應上延祖禰!今周忠孝公廟甚得修葺,而齊獻公廟毀廢,不審陛下何以垂示海內,以彰孝理之風!

      高宗覽奏,雖見言辭不敬,亦皆從之。

      畫外音:徐齊聃字將道,湖州長城(今浙江長興)人,世居馮翊,乃是后宮徐充容之弟。極有文才,八歲能文,舉弘文館生員。歷任曹王府參軍、潞王府文學掾、崇文館學士、桃林令、沛王侍讀、西臺舍人。徐齊聃擅長文誥,高宗深愛其文,令侍皇太子及諸王,教授文學。后因泄漏禁中機密,被貶蘄州司馬,流放欽州,卒于流放之地,年四十四歲。

      咸亨元年,吐蕃因并吞吐谷渾而至強盛,開始大力開疆拓土。

      此時吐蕃以噶爾·贊聶多布為大相,并由其弟噶爾·欽陵統兵駐節吐谷渾,以加強對河源地區(今青海西寧)控制,尋機東進。

      欽陵率軍二十萬北上,先取于闐、疏勒,再揮戈東進龜茲,而后攻占焉耆以西數鎮。

      是年四月,又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個羈縻州;又攻陷龜茲撥換城(今新疆溫宿)。

      當時大唐安西都護府統轄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鎮,治所便在龜茲,既遭淪陷,遂罷安西四鎮。唐朝在西域統治至此動搖,吐谷渾、鄯善、且末之地,皆為吐蕃所據。

      四月九日,唐高宗詔命,以右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率軍西討吐蕃,兼送吐谷渾還其故地。

      當年八月,薛仁貴率唐軍進至大非川(今青海切吉曠原),準備先進烏海,然后直指吐蕃首都邏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湟中县| 天峨县| 都兰县| 宝兴县| 明水县| 江孜县| 江阴市| 渭南市| 望奎县| 汤阴县| 娱乐| 新巴尔虎左旗| 杭锦旗| 通城县| 铜川市| 磐石市| 阳山县| 西和县| 芷江| 东乌珠穆沁旗| 尉氏县| 蒲城县| 靖江市| 扶余县| 梨树县| 青海省| 梁平县| 株洲县| 治县。| 云和县| 靖宇县| 甘泉县| 宜川县| 景德镇市| 原阳县| 永登县| 徐汇区| 连州市| 科技|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