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八集 蘇峻造反-《華夏真相集》


    第(3/3)頁

    郗鑒回朝便與明帝商議平滅王敦之事,復以尚書令統領各屯營御敵,又派兵奇襲大敗王含軍,四方義兵亦風起云涌,最終成功討平王敦之亂。

    明帝駕崩,郗鑒與王導、卞壺、溫嶠、庾亮、陸曄等接受遺詔,輔佐成帝司馬衍,因而晉位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加領徐州刺史。

    閃回結束,書歸正本。

    郗鑒接受詔命,設立壇場,宰殺白馬盟誓,登壇慷慨陳辭,激勵眾將,三軍士氣大振。

    三軍即發,郗鑒修書一封,告知溫嶠:蘇賊欲挾持天子東入會稽,將軍當先立營壘,屯據要害,然后堅壁清野,據守京口。至時賊軍攻城不拔,野無所掠,則必自潰。

    溫嶠覽郗鑒之書,深以為然,遂依其計而行。

    咸和三年,各路勤王諸軍共起,皆推舉陶侃為盟主。

    郗鑒乃自領大司空,加都督揚州八郡軍事,率眾渡江,在茄子浦與陶侃會合。更修筑白石堡壘,以為盟軍總部,號令勤王諸軍。

    字幕:咸和三年,仲夏五月,潯陽大營。

    陶侃率軍到達潯陽,遣使約會溫嶠及庾亮,商議軍機。

    溫嶠接書,便要與庾亮離營赴會。帳下諸將皆都諫止,并相議論:陶公初始不肯發兵,因是懷恨庾公。今必先殺庾公以謝天下,然后起兵討伐蘇峻。主公此去,兇多吉少!

    庾亮聞言以為有理,不由大懼,便欲引兵別處鎮守,借以避之。

    溫嶠止道:不可。陶公之恨,乃因誤信人言,不明真相。公可效趙國廉頗負荊請罪,則陶侃必不傷害于公。今若避去,反構成怨,無由解釋矣。

    庾亮即用溫嶠之計,肉袒負荊至陶侃軍營,入帳便即跪倒:某行為乖悖,得罪天下,并致蘇峻叛逆,使少主蒙難;今特來謝罪,領受陶公重責,不敢含怨。

    陶侃急止其跪,冷諷道:庾元規今日乃肯拜陶士行耶?昔君侯修筑石頭城以拒老朽,今日反來自動求見,何哉?

    庾亮自責:先帝遣詔托輔,司徒王導及中書令卞壺皆在場親見,某豈敢隨意裁除明公?至于修筑石頭城,是防諸侯懷有異志者,豈敢又疑于明公哉?若果有此,天地不容!

    說罷淚如雨下。陶侃終乃釋然,親手扶起:原來如此。某心量狹窄,亦相戲耳!

    二人由此釋嫌,重歸于好。溫嶠在外聽得清楚,亦進帳來會。

    次日,三人遂同起軍以趨建康,共率大軍十四萬,旌旗綿延百里不絕。

    勤王之兵大舉進發之時,早有人快馬報至姑孰。

    蘇峻聞報大驚,急引軍還朝,召集百官說道:今陶侃起兵,欲劫奪天子,必傷及百姓。建康城兵甲未精,城廓不周,難以堅持,不如暫且移都石頭城,候太平之時再還舊都。

    王導出班說道:建康雖兵甲未精,城池不固,但是龍興之所,太廟先陵所在,豈可一旦離棄,委與亂兵!石頭城雖固,宮省臺司全無所居,如何號令天下?都城甚不可移。

    蘇峻不從,將肋下長劍抽出一半,威脅滿朝公卿:我意已決,違令者斬!

    于是王導及百官無人敢言,成帝只得哭泣從之。

    次日,蘇峻載備車輛,請天子登車。當時大雨泥濘,劉超、鐘雅徒步隨侍皇帝左右,蘇峻使人牽馬與二人,二人皆推辭不騎,而發悲哀慷慨之語。

    蘇峻心下異常厭惡,便欲殺之,只因顧忌眾官物議,暫且隱忍而已。

    當日至于石頭城內,安頓車駕。蘇峻部下將士每日在帝前粗言惡語,毫無君臣禮法。

    惟有劉超、鐘雅、荀崧、華桓、卞潭諸臣,常侍天子左右,繾綣朝夕,謹守臣節。

    王導留守建康,密令禁軍統領張凱以太后詔諭三吳,各起義兵援救建康,除賊勤王。

    會稽內史王舒得到太后詔命,命人召來都督護庾冰,將城內部兵盡行委之,使行奮武將軍之責,領兵一萬西渡浙江,前來討伐蘇峻。

    吳興太守虞潭、吳國內史蔡謨及前義興太守顧眾等聞之,無不舉兵響應。

    虞潭母親孫氏識鑒過人,聞子起兵勤王,召至內堂謂道:今天子受困于石頭城,正是我兒效命盡節之時。休以我年老為慮,只顧舍生取義可也。

    乃盡出嫁資環佩珠寶等物以為軍費,又盡令家僮從軍,眾皆感佩。

    至此三吳之軍大起,據于建康之東,與陶侃西軍遙相呼應,對蘇峻成夾擊之勢。

    蘇峻聞三吳東部兵起,不由大慌,急遣部將管商,率兵五千前往拒之。

    鏡頭轉換,按下三吳軍馬,先說西路勤王之兵。

    陶侃、溫嶠前軍至茄子浦,在江中扎好水寨。溫嶠因知蘇峻兵善于步戰,遂傳禁令:三軍只在江中屯扎,有擅自上岸者殺無敕。

    參軍毛寶時為南軍先鋒,正在水寨中坐地。忽有伏路小校來報:稟將軍,今有蘇峻押糧軍五百人,并無大將引領,押解軍糧一萬斛送往祖約軍中,距此十里,將要過去了也。

    毛寶聞報大喜,便令部將:與我上岸襲殺護軍,奪其軍糧。

    部下諸將皆道:溫公剛下禁令,我等若違令上岸,必然獲罪。

    毛寶慷慨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從。溫公雖然有令軍士不得上岸,但今有人押送米糧與敵,使其飽食殺我,又無大將護衛,豈可視其可擊,而不上岸擊之耶!

    于是引兵大喊上岸,前往截取。

    蘇峻送糧軍早知溫嶠軍令,故此敢于招搖過市,不料竟有軍士違背將令上岸殺來,故而無備,吶一聲喊,盡棄軍糧輜重而逃,萬斛糧米盡為毛寶所得,押回大營,分給三軍。

    祖約軍未得糧助,于是陷于饑饉。

    毛寶奪了蘇峻軍糧,遣人前往大營報功,并向溫公請罪。

    溫嶠不怪其罪,反錄毛寶大功,表奏毛寶為廬江太守。陶侃亦表請王舒、虞潭二人分領監浙東、浙西軍事,郗鑒都督揚州八郡軍事,朝廷皆從其奏。

    于是郗鑒遂率眾渡江,與陶侃、溫嶠會兵,舟師連帆而起,直指石頭城。

    石頭城中,蘇峻正無計可奈,忽聞前方探馬入報:今有陶侃軍屯于查浦,溫嶠軍屯沙門浦,遮蔽江面,不知多少兵眾,距石頭城僅有半日路程,請將軍早為預備迎敵。

    蘇峻聞報心中畏懼,乃擊鼓升帳遣將:兵臨城下,其事急矣。命我弟蘇逸守城,某自引兵五萬出城屯扎,與城內守兵以為犄角之勢。

    蘇逸:兄長只管去,此城交與小弟,百無一失。

    與此同時,陶侃大集各路軍馬,于石頭城下扎住,亦升帳聚將,商議進兵攻打石頭。

    部將李相進言:請主公先筑白石壘于江邊,使人上岸守之,以利于棄船登陸作戰。

    陶侃從之,命于江邊修筑石壘,并使庾亮引一萬軍上岸固守。

    蘇峻見對方修筑石壘,知其用意,屢次遣將來攻。庾亮死守,蘇軍皆不能克而退。蘇峻心下大憂,急聚諸將商議。

    參軍匡孝進言:賊軍石南寨兵少勢孤,末將請引軍抄小路襲其寨后;明公再使公子碩以兵攻其前壘,兩下夾攻,其寨必破。南寨既得,則白石壘不攻自破矣。

    蘇峻欣然從之,既令照計而行。

    匡孝便率三千精騎士卒,下令飽食戰飯,當夜三更抄小路直至陶侃聯軍南小寨之后;蘇峻復使其子蘇碩引五千兵士,去攻打寨前。

    蘇碩率軍潛出,行至半夜,已到白石南寨,于是下令鼓噪直進,順風放火。

    聯軍營中主將趙胤不防敵軍夜至,從夢中驚醒,急尋披掛扎束,出帳上馬,沖出營來。迎面正遇蘇碩,兩馬相交,戰在一起。

    斗不數合,只聽后面喊聲大起,原來是匡孝引軍從后面透營而入,到處放火。

    登時營中火焰張天,趙胤部眾尋兄喚弟,亂作一團。王舒騎馬穿營而逃,部將祖茂拼死步從,保護殺出,逃回江上水寨大營。

    趙胤見前后受敵,撥馬回走,回頭看時,匡孝在后緊追不舍。趙胤回身連放兩箭,均被匡孝躲過,再放第三箭,因用力過猛,卻將弓弦拉折,遂棄弓箭于地,縱馬穿林而走。

    匡孝見趙胤入林,恐有埋伏,不敢復追,回馬尋到本部人馬,盡燒白石南寨而回。蘇碩亦鳴金退軍還城,還報其父。

    蘇峻大喜,重賞二將。

    溫嶠聞南寨有失,急命王愆期率戰船百只,水軍五千人出戰,蘇峻復使匡孝抵之。

    兩軍相遇對射,匡孝據住上風頭,王愆期不敵,失去戰船三十余只,折軍千人而歸。

    趙胤穿林得脫,收引敗軍來見陶侃,報說失了南寨。陶侃搖頭,甚以為憂。

    部將孔坦說道:郗公前來會戰,致使東門無守。今宜遣還京口,則雖晚能勝。

    陶侃從之,傳令郗鑒部還據京口,立大業、曲阿、陵亭三個堡壘,以分蘇峻兵勢。郗鑒領計而行,三個堡壘一夕筑就,分兵固守。

    蘇峻聞知果然疑慮,分兵去攻三壘,又使人持書往祖約大營,請其助攻郗鑒。

    祖約得到蘇峻書信,遂遣祖渙、桓撫二將,命率七千精兵,前去襲擊湓口。祖渙、桓撫引兵而至,毛寶急率部兵三千人出迎,與二將交戰。

    兩軍交陣,戰鼓震天動地,矢飛如雨。毛寶肋下中矢,流髀徹鞍,忍痛踢鞍拔箭,血流滿靴,又復出戰,一馬當先。

    士卒見主將如此,并皆鼓勇而前,祖渙、桓撫不敵,大敗而走。

    毛寶揮軍追擊數十里,斬其部眾五千以還。祖、桓二將只引二千殘軍逃走,毛寶方收軍還屯本營,令醫官敷藥治傷。部下諸將無不感奮,士氣大振。(本集完)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左贡县| 晋中市| 苏尼特左旗| 彭山县| 大悟县| 兰考县| 博客| 临澧县| 科尔| 图木舒克市| 青神县| 凤庆县| 丰镇市| 东山县| 赤水市| 双江| 包头市| 丹江口市| 扶余县| 鲁山县| 淮南市| 廉江市| 施秉县| 沙雅县| 望都县| 孟村| 体育| 延川县| 胶南市| 扬州市| 乐清市| 长阳| 曲靖市| 即墨市| 德令哈市| 富平县| 厦门市| 海兴县| 革吉县| 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