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八集 蘇峻造反-《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鐘雅大笑:事已至此,還有甚么克期之效?我想足下當不愧晉文公之主將荀林父耳!

    庾亮被他接連喪白數語,羞惱成怒;不敢再行耽擱,只得轉身而去,急逃出城。

    鐘雅冷笑不止,轉身入宮,與右衛將軍劉超侍立成帝左右。

    黃門李義驚懼欲逃,私勸鐘雅同走。鐘雅朗聲對道:某身為文官,只恨無力上陣殺敵,國難不能救;若君危亦不能濟,妄圖逃遁求免,則恐后被董狐執簡寫死耶!

    李義見勸之不聽,只得含愧而去。

    王導上殿,喝令侍中褚颯:外兵入宮,至尊天子當御正殿,豈能避于后宮!

    褚颯聞此,即入內殿,懷抱成帝登太極前殿,正襟危坐帝位。

    王導及光祿大夫陸曄、荀崧、尚書張凱共登御床,衛護成帝。劉超、鐘雅、褚颯則率百官,分立階下左右兩班。又有太??子洌⒕叱匦l宗廟。

    鐵甲鏗鏘響處,蘇峻引兵直入太極殿,高聲叱令:侍中褚颯,引領百官下殿。

    褚颯亦大聲喝叱:天子在此,蘇冠軍前來覲見陛下,軍人豈敢持兵上殿侵逼至尊!

    諸兵為其震懾,不敢上殿,轉入后宮,驅役百官,掠奪宮人,裸剝士女身上華衣。宮中時有布帛二十萬匹,金銀五千余斤,錢億萬之巨,綢絹數萬匹,皆為蘇峻軍士掠奪凈盡。

    蘇峻自引甲士數百,登于太極殿上。

    王導喝道:圣上在此,誰敢無禮!

    蘇峻只得跪倒參拜,與軍士高呼“萬歲”。

    成帝見其如此,驚魂稍定,問道:卿不候宣詔,因何帶兵入京?

    蘇竣奏道:中書令庾亮為政不公,賞罰不明,苦虐百姓,又欲殺微臣。臣今無奈起兵,亦為社稷,豈敢叛亂朝廷!

    成帝:今庾亮外逃,不在朝中,卿何不退兵?

    蘇峻:臣今入朝,實欲輔政于陛下,未曾封爵,故不敢退兵。

    成帝:既是如此,卿欲何授?

    蘇竣:司徒王導德望于萬民,宜先復其本職。祖約廉能,可為侍中、太尉、尚書令;許柳為丹楊尹,馬雄為左衛將軍,祖渙為驍騎將軍。臣愿為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其余百官可守舊職,獨庾亮兄弟不許復任。

    成帝:準卿所請,速退甲兵。

    自此蘇峻駐軍在京,與祖約二人共同把持朝政,驅役百官擔泥負土登筑蔣山,又裸剝士女,令其被逼以草席或泥土蔽體,哀號之聲遍于宮庭內外。

    時有弋陽王司馬羕因前年被庾亮免職降爵,閑居府中;此時見朝中風云突變,于是主動來見蘇峻,稱述其功德巍巍,不讓先賢伊尹、霍光。蘇峻大喜,便令其官復太宰原職。

    因見朝中再無與己作對之人,蘇峻以為吳郡時為庾氏家族把持,復又派兵攻吳。

    吳國內史庾冰不敵蘇軍,一戰而敗,逃亡會稽,蘇峻于是派侍中蔡謨任吳國內史。

    是年三月,皇太后庾氏因見庾亮兵敗身竄,恐怕禍及家族,終至憂慮而崩。百官遂奉成帝舉哀葬之,謚號為穆皇后。

    蘇峻料知天下必將太后之死歸罪于己,又恐諸鎮起兵來伐,于是率軍離開建康,退駐蕪湖,并深慮必有后變,日夜不安。

    鏡頭轉換,按下蘇峻,再說庾亮。

    庾亮率三弟及數百隨從來到潯陽,投奔溫嶠,二人相見,淚眼相望。

    溫嶠:庾公,朝政何至不堪如此!

    庾亮:蘇峻造逆,萬死難贖其罪。太后有詔,命溫公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復加郗鑒為司空,共同發兵,討賊靖難。

    溫嶠:蘇峻未平,某不受職。今便起兵討伐蘇峻,分兵兩萬與公,并力討賊可也。

    夏四月,范汪自建康而至,與溫嶠、庾亮二人相見。

    庾亮:范公來得正好。而今朝廷事體如何?

    范汪:蘇峻雖掌朝綱,但政令不一,貪暴縱逆,官民皆恨,正宜及時進討。

    庾亮大喜,即命范汪為參護軍事,因與溫嶠互相推為盟主,各自辭謝不已。

    溫嶠從弟溫充遂道:你二公既相推辭,則無人能敵蘇峻。征西大將軍陶侃位重兵強,又極善用兵,心懷忠義,何不共推其為盟主,則大事可濟。

    二人聽罷,同聲道好,遂聯名修書,派督護王愆期持書到荊州,共推陶侃為盟主,請其興兵共赴國難,討伐蘇峻。

    王愆期便至荊州來見陶侃:今有庾、溫二公聯名書信在此,皆推明公為盟主,請共赴國難,同討蘇峻反叛之罪,以建不世之功。

    陶侃因先帝臨死,未命自己為輔政大臣,心中不快,于是拒絕其請:你回見溫平南公,則說某乃征殺疆場外將,不預朝廷大事,亦不敢僭越,妄興大兵。

    王愆期見話不投機,不敢多說,只得告辭還至潯陽,回復溫嶠:陶侃不肯發兵。

    庾亮大怒:主上有燃眉之急,社稷有倒懸之憂,彼猶含小忿而廢大義,不肯勤王!

    溫嶠勸道:既如此,我一面使人再去荊州請陶公興兵赴難,一面自引兵先行便了。

    乃復修書道:仁公既不欲興兵,且宜自守本鎮,某與庾公先下建康可也。

    參軍毛寶在側,諫道:明公可改書“必與陶公俱進”,不可作含糊之語。

    溫嶠大悟,急改其書,再遣信使,急發荊州。

    陶侃細觀溫嶠書信,見有俱進之約,無可奈何;卻又不想接受庾亮管轄,遂遣部將督護龔登:你可率引精兵一萬,前赴溫嶠之約,聽其號令。

    龔登聽命,引兵起行,來與溫嶠匯合。

    溫嶠即得荊州援助,于是自率部兵七千人眾,與庾亮、龔登誓師起行。先發檄文,使人呈報朝廷尚書省,并移告各鎮,共發各州郡義兵,以討蘇峻、祖約。

    誓師已罷,溫嶠引兵既登戰船,涕泣曉諭眾軍,解纜欲發。

    不料便在此時,陶侃卻又反悔,使人持令追及龔登,命其還歸荊州。龔登不敢違背,便要引軍而還。

    溫嶠苦苦留之,又親修書信,使王愆期星夜送呈陶侃。其書略云:

    行軍以討逆者,有進無退,可增而不可減。今已移檄于遠近各郡,言于盟府,惟須仁公軍至,便可齊進。公若返軍,遠近疑惑,成敗之由,將在于此,則公罪莫大焉。當今之計,仁公進則為大晉忠臣,參桓文之功業;退當以慈父之情,雪愛子之痛恨。且峻、約無道,天下無不切齒,敗之必矣。今我盟軍以順討逆,如石投卵,其誰不知之?仁公若復召兵以還,是為敗于幾成,而或者遂謂仁公緩于討賊,實則助逆也。其后雖悔難追,愿深察之。

    陶侃細覽溫嶠之書,不明“雪愛子之痛恨”所指,一時猶豫不決。

    王愆期觀其顏色意動,遂進言道:彼蘇峻者,乃豺狼也,世人皆知。如來日得遂其志,明公寧有容身之地耶?某謂明公宜火速自行,則諸鎮同赴國難,大功可成矣!

    正說至此處,忽聞府門外一陣痛哭之聲大起,繼而門軍來報:公子陶瞻前日拼死護衛京師,與蘇峻叛軍作戰時被殺,現由家將收得公子尸骸,送還于府中。

    陶侃聞報大驚,啊也一聲大叫,倒于地上,昏厥半日,家人屢叫方蘇。

    家將急救還醒,陶侃放聲大哭,乃悟溫嶠書中之語,即令整軍,親自頂盔貫甲登舟,不顧親子喪葬殯殮之事,揮荊州水師兼程而進,來與溫嶠大軍會合,同進建康,來伐蘇峻。

    鏡頭轉換,按下荊州,再說徐州。

    廣陵城內,刺史府中。郗鑒當日接到溫嶠與庾亮討逆檄文,便與部將商議勤王對策。彼時廣陵糧少城孤,鄰近后趙大軍,見今說要南下勤王,諸將不由面呈難色,沉默不語。

    郗鑒便謂諸將:今主上幼小,被蘇賊叛逆,污亂朝廷,全無綱紀。我受先帝皇恩,此用命報效之時,豈能臨難退步?愿起兵以死報國,望汝等亦各盡忠,同赴國難,不得推延。

    言罷,流涕不止。諸將為其忠義之心感動,皆道:愿隨使君討賊,萬死不辭!

    于是聚眾誓師,起兵討伐蘇峻。

    字幕:郗鑒,字道徽,高平郡金鄉縣人,東漢御史大夫郗慮玄孫。

    鏡頭閃回,敘述郗鑒來歷。

    郗鑒自小孤貧,仍然博覽經籍,即使耕作時仍吟詠不斷,以儒雅著名。及年稍長,出任趙王司馬倫掾屬,但覺趙王有奪權篡位之心,便稱病辭官。司馬倫篡位稱帝,黨羽都擢升要職,但郗鑒則閉門自守,不與其接觸。

    惠帝復位,郗鑒參司空軍事,后歷任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

    后值永嘉之亂隱居鄉里,貧甚饑餒。鄉人有黃長者因慕郗鑒名德,每日前來相請,至家共食。時家中有兄子郗邁,外甥周翼年幼,并與相依為命,郗鑒常攜二人至黃家就食。

    黃長者道:州中饑饉,各難活命。某以君賢,故省儉家用供養,但恐不能兼其二子。

    于是郗鑒此后獨自前去就食,但存余食于兩腮還家,復吐出與二小兒食之,因此度過饑年,得養二子復存。其后避亂過江,郗邁位至護軍,周翼位至剡縣令。

    永嘉五年,漢軍攻陷洛陽,郗鑒被乞活軍陳午部眾所獲。后陳午兵敗,郗鑒因趁其潰散時逃脫,回歸故鄉。

    州中人士感于郗鑒恩義,于是推舉為主,遂聚一千余戶,遷至魯地嶧山避難。

    永嘉亂后,司馬睿鎮守江左,以郗鑒為龍驤將軍、兗州刺史,出鎮鄒山。當時一個小小兗州,以郗鑒為方伯,阮放為宏伯,胡毋輔之為達伯,卞壺為裁伯,蔡謨為朗伯,阮孚為誕伯,劉綏為委伯,羊曼為濌伯,并稱“兗州八伯”。

    永昌元年,明帝即位后因畏懼王敦,便以郗鑒為外援,命為兗州刺史、都督揚州江西諸軍、假節,鎮守合肥。王敦十分忌憚,于是表請郗鑒為尚書令,征召回朝。

    郗鑒回建康時經過姑孰,并與王敦相見。

    王敦設宴相待,席間與郗鑒談論樂廣、滿奮優劣。

    郗鑒昂然說道:大丈夫潔身北面侍君,謹守三綱之義,怎可偷生變節,居于天地之間!若果天道已終,亦當隨之存亡。彼滿奮背君小人,如何與樂廣相比!

    王敦心中無君,聞而大為不滿,本欲扣而不遣,終懼其名望地位,只得將其釋放。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水县| 新化县| 曲靖市| 南溪县| 潞城市| 长丰县| 遂昌县| 江阴市| 罗定市| 长岭县| 金湖县| 井陉县| 东乌| 额尔古纳市| 千阳县| 平江县| 龙泉市| 舒兰市| 山阳县| 马鞍山市| 弥渡县| 松溪县| 镇雄县| 克山县| 临安市| 广河县| 乐昌市| 麦盖提县| 宜黄县| 新兴县| 柳江县| 镇沅| 方城县| 达孜县| 天水市| 夏津县| 荔波县| 白玉县| 东莞市| 故城县|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