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集 火燒新野-《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太行山下,河內溫縣。

    司馬朗奉了曹丞相之命回到家中,見到二弟司馬懿,即以曹操原話相告。

    司馬懿知道已被曹操識破前次之謀,此番定難裝病躲過。雖昨日收到叔父司馬徽密信,令其前往襄陽共輔臥龍,但因父兄皆在曹操手下,只得隨兄長至許都就職。

    曹操見司馬懿至,令與世子曹丕游處,任相府文學掾。但因水鏡先生司馬徽之故,非但不重用司馬懿,且處處暗中尋他差誤,每欲借機殺之。

    世子曹丕甚喜司馬懿之才,每每于父親面前回護,司馬懿方才得以無事。

    司馬懿自思:我少時曾在洛陽游學,向史子眇求教道術,及行兵布陣之學;又在蔡邕莊上習學儒經琴藝,因此與史侯少帝相熟。若被曹操一旦知道,必遭殺害。今即在其手下,只得暫行養光蹈晦之計,勤于職守,以使老賊安心。

    便即裝呆充傻,常在曹丕面前稱頌曹操大德。曹丕再轉述于其父,曹操方漸釋其疑。

    曹操自是文武大備,玄武池水軍訓練已熟,乃聚眾將商議南征。此時曹操獨攬朝綱,滿朝文武再無人敢于反對,唯有附和而已。

    夏侯惇為報前番火燒博望坡之仇,第一個出班,踴躍請令。曹操大喜,即命夏侯惇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蘭、韓浩為副將,領兵直出南陽宛城,前鋒抵達新野。

    一面令人持密書潛至襄陽,入見舊友蔡瑁,勸其歸降天子,合兵夾擊劉備。

    新野探馬得知曹操舉兵南下,急似星火,飛馬報知主公劉備,軍師孔明、徐庶。

    孔明見說曹操來的迅急,只得放棄問罪蔡瑁,全力安排應付北軍來犯。一面使人前往江夏,約會公子劉琦,召回漢壽亭侯關羽。

    正在此時,有信使自東郡瑯琊至新野,為孔明帶來三弟諸葛均家書。

    孔明打開看罷,嘆息一聲: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今后北伐中原,又少一強援矣。

    即將書信呈予玄德。劉備見那書中道:弟奉兄長之命潛返東郡故里,往投太守陳元龍,約定暗為皇叔內應。奈因陳登舊疾復發,終至嘔血而亡,年僅三十有九,寧不痛哉。今長兄在江東,次兄在荊襄,皆為復興漢室。弟則隱于山野,躬耕守分。書不盡言,專候瞻拜。

    劉備將書簡擲地,掩面大哭道:陳元龍當年力勸陶公祖舉徐州以讓劉備,后又助某逃脫呂布迫害,并多次書信迢遞,相約全力助我興復漢室。今元龍即死,是天亡我一臂也!

    孫乾、糜竺在旁,聞說陳登暴亡,亦為之下淚。

    鏡頭轉換,按下新野,復說襄陽。

    蔡瑁得了曹操密信,一時猶豫不定。正在此時,禁軍來報:門外有故人梁鵠求見。

    蔡瑁急將密信攏在袖內,趨步迎出府門,與梁鵠攜手而進,吩咐備酒相待。

    字幕:梁鵠,字孟皇,安定烏氏人,少與曹操、蔡瑁同窗,共拜書法大家師宜官為師。擅書八分字體,初任侍郎,后任選部尚書,又遷幽州刺史。因遭黃巾之亂,逃依劉表。

    蔡瑁置酒款待故友,因懷滿腹心事,故此席間心不在焉,應答失據。

    梁鵠見此,開門見山問道:賢兄如此魂不守舍,可是為曹公將欲南下乎?

    蔡瑁:兄非外人,所言正是。弟不敢隱瞞,也正欲請教,當如何行止。

    即將曹操密信拿出,置之案上。

    梁鵠大笑,亦拿出一封密信來:曹丞相之書,弟亦得之,故此不揣冒昧造府來訪。

    蔡瑁:若依賢兄之意,我當如何?

    梁鵠:孟德即是我等故人,又官居大漢丞相,雄才武略,連袁本初兄弟尚且不敵,何況區區荊州?若依愚計,蔡兄理當順天應人,歸于朝廷,則進可裂土分茅永鎮荊州,退亦可為萬戶侯。勝于一旦落入劉備及公子劉琦之手,則舉族受戮矣。

    蔡瑁聽了,以為是金玉良言,心意遂絕,便急遣家人請來蒯越,共同商議降曹。

    蒯越也早與曹操互通款曲,聞蔡瑁要倒賣荊州,自是一拍即合。當夜三人密議已定,蔡瑁自去報知其姊蔡夫人。

    夫人喜諾,即令蔡瑁作書,遣人前往宛城求降。夏侯惇得書大喜,立即遣人引領荊州信使,前至許都拜見曹操,并向天子呈遞降表。

    曹操得到蔡瑁降書,不由喜上眉梢。于是率領群僚上殿,奏請天子,南征荊州。

    獻帝正欲準奏,太中大夫孔融出班諫道:丞相且慢,陛下不可!劉備與劉表皆乃漢室宗親,平素又無大逆之行。丞相興此無名之師,恐失天下之望。

    曹操怒斥道:劉表任荊州牧,董卓之命也。當年某興兵討董,故關東牧守皆都響應,唯獨劉表不從,且殺死討逆將軍孫堅。其后割據荊襄,多行僭偽,郊祀天地,擬儀社稷。劉備附逆,亦為不臣,吾今討之,何謂無名?有再諫者,必斬!

    獻帝聞此,向孔融連使眼色,示意休再諫阻;即準丞相之奏,退朝回宮。

    孔融被斥下殿,未出午門便仰天長嘆:你說劉玄德為逆臣,卻不知天下萬民卻視之為至仁君子。你自以為大漢丞相得專征伐,卻不知天下諸侯其實視汝為漢室之賊。今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敗?我可預見此番南征,其將片甲不回許都矣!

    只顧仰天長響應,卻不料御史大夫郗慮正從身側走過,聽得清清楚楚,一字不漏。

    郗慮向與孔融不和,聽得此言,便直入丞相府中,添油加醋,將孔融之言告知曹操。

    曹操大怒,遂命廷尉:立即捕捉孔融及其家小,并皆斬于市曹。

    鏡頭閃回,敘述孔融與曹操結仇經過。

    河北之戰時,曹操用許攸之策,決漳水淹冀州,城破后屠殺鄴城居民,殺傷無辜甚眾。孔融聞之,便懷憤怒,與同僚每論此事,便極說曹操暴虐,必遭報應。

    冀州陷后,世子曹丕私娶袁熙妻子甄氏。曹操本欲自己娶之,只因世子率兵占先圍了袁宅,又兼張繡當時在旁冷觀,這才只得割愛,將甄氏賜予世子,納為兒媳。

    孔融得知,當即寫信給曹操說道:司空此番出兵河北,挾天威以滅袁紹,譬如當年武王伐紂,得天應人。昔武王伐紂以得天下,即將妲己賞賜周公,亦今日明公之行也。

    曹操以為孔融是在夸贊自己,但不明其指,于是回書問孔融:此事出于何典?

    孔融答說:并無經典可循,只是按今事稱量,想當然而已。

    曹操恍然大悟,孔融是以甄氏比于亡國之妃妲己,諷刺自己父子皆乃好色之輩。由此大怒,心內深恨孔融,早已伏下殺機,奈何孔融尚且不知。

    建安十二年,曹操依郭嘉之計北討烏桓,兵出遼東。因連年用兵,河北之民迭經戰火涂炭,軍糧苦于不足,朝中文武百官皆惡遠征,但無人敢于直言其非。

    孔融便又寫信給曹操: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仿佛漢武帝當年四海揚威。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牛羊,皆為大罪,明公此去,可以一并伐之!

    書中諷刺之意,見于言表。曹操復又大怒,但顧忌孔融海內人望,只得隱忍不言。

    既征遼東得勝回京,因見許都府庫匱乏,曹操上表奏請天子:今天下諸侯割據,饑荒戰亂頻仍,國人有凍餒之虞,軍糧亦有不敷支出之患。特請禁酒,以節糧米。

    天子準奏,下令先于百官各府實施。孔融府中賓客常滿,酒宴不休,豈能忍受此禁?遂多次寫信給曹操,認為禁酒甚似禁色,言詞之中多為傲慢無禮。

    曹操愈加惱怒,但亦忍住不發。

    孔融以為曹操奸雄詭詐、懷有不臣之心,便愈發說話偏激,常常觸犯曹操。

    曹操自領丞相,且欲封侯。孔融上奏天子:遵照古制,京師千里以內不得封侯。

    意謂曹操封侯之后,自應滾出許都,不該位列朝班。曹操對孔融言論懼而且怒,因其名重天下,只得一再容忍,其實早起殺心。

    郗慮揣摩曹操心事,且因孔融屢次蔑視自己,這才借孔融長嘆,前來相府誣陷。

    曹操正積滿一肚子猜忌,加上郗慮誣陷,如何不趁機發作?于是指使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終將孔融處死,并株連全家。

    閃回結束。可嘆孔融一代大儒,因多言廢命,終年五十六歲。

    京兆人脂習與孔融相好,為其全家收尸安葬于市郊。曹操由此欲殺脂習,多虧荀彧告免。荀彧見殺文膽,斯文掃地,此時心中亦含悲憤,暗悔跟錯了人。

    曹操既殺孔融,決意南征,便要辭帝出京,令太史占卜吉日。

    荀攸聞說要傾舉國之兵南下,出班提醒:丞相多年用兵,戰無不勝,自然通曉兵法。今傾國以出,當先除后顧之憂,方保萬安。今一旦拿下荊州,必趁勢直下江東,雙方兵結,難以驟解,須防益州、西涼乘機襲我之后,惟丞相思之。

    曹操大為贊嘆,深然其議,遂先親自修書入川,與益州牧劉璋交好,拜為振威將軍,以為羈縻荊州、江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犁县| 军事| 金秀| 渑池县| 石家庄市| 北碚区| 榆树市| 邵阳市| 武功县| 桦川县| 连州市| 五峰| 呼和浩特市| 安龙县| 新疆| 清涧县| 庄河市| 广昌县| 扶沟县| 滨州市| 沁源县| 互助| 青铜峡市| 九龙城区| 日土县| 岳阳县| 驻马店市| 兴安盟| 杭锦后旗| 伊吾县| 兰考县| 灵丘县| 久治县| 西林县| 松阳县| 庆元县| 绵竹市| 应城市| 哈密市| 神池县|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