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九集 臥龍出山-《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劉備先為親子取名為禪,又收義子因其名封,合謂“封禪”,至此野心已露。

    當日宴罷回營,關(guān)羽密對劉備說道:兄長既已有子,何必又收螟蛉?若愛他人才,用之為將可也。若有父子之名,恐怕其后必生禍亂。

    劉備一驚,說道:我若待之如親子,彼必事我如生父,何亂之有?

    云長見如此說,不復再言,但心中不悅。

    劉備便令趙云引一千軍把守樊城,自與徐庶率領(lǐng)眾軍,返回新野。

    曹仁與李典敗回許都,面見曹操,泣拜于地請罪,具言損將折兵之事。

    曹操大驚,因曹仁是本家兄弟,此前又屢立戰(zhàn)功,不好見罪,只得善言相慰:勝負乃軍家之常,此番小敗,我弟不必掛懷。依我所知,那劉備雖善用兵,但不至于如此精妙,且能破你陣法。你可曾打探明白,是何人為劉備出謀畫策?

    曹仁:弟在回途之中,均已探聽明白,卻是襄陽名士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者,推薦潁川徐庶給劉備作軍師,為其謀劃。此番我軍兩次失利,皆是敗于徐庶之手。

    曹操顧問左右:徐庶是何等樣人,你們可知?

    程昱離座笑道:在下識得此人,乃潁川人氏,表字元直。

    曹操:其人才能,比之先生何如?

    程昱:譬如皓月比之螢火,其才勝我十倍。

    曹操:卿何如此推崇此人?

    程昱:臣不敢妄自菲薄,只是徐元直實屬天賦異稟,非常人可及。其幼年之時便曾遇異人左慈,拜其為師,學擊劍之術(shù)。因而武功高絕,曾與神醫(yī)華佗之五禽戲切磋,不分上下。至中平末年,嘗替朋友報仇殺人,后披發(fā)涂面而逃,卻為州官所獲。州官拷問其姓名,徐庶怕連累朋友及老母,抗刑不答。州官乃將其綁縛于車上,擊鼓游行于街市,令百姓識之,言稱告發(fā)者重賞。當時雖有人認識徐庶,但知其武功高強且朋友遍及天下,無人敢言。當夜大風雨,有同伴砸監(jiān)反獄,將其解救出去,由此亡命江湖。

    曹操:照你如此說來,只江湖游俠而已,墨家之屬,有何可懼!

    程昱:非也。徐庶獲救之后,便不再做游俠,而是折節(jié)向?qū)W,遍訪名師,嘗與襄陽名士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等人為友。不知水鏡先生因何將他薦于劉備,倒也奇怪。

    曹操:惜乎如此賢士,歸于劉備!此番劉玄德羽翼成矣。如之奈何?

    程昱:徐庶雖在劉備之處,丞相若要用時,召來不難。

    曹操:先生因何而言之?

    程昱:徐庶為人至孝,幼喪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現(xiàn)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無人侍養(yǎng)。丞相可使人至潁川,騙其母親來至許都,令作書以召其子,則徐庶必歸丞相所用。

    曹操大喜,即令曹純率虎豹騎五十人,隨程昱往穎川去取徐母。

    不料去而復回,說徐母早已舉家搬遷,不知去向。曹操嘆悔不已,憂心忡忡。

    畫外音:原來徐庶早已料著,經(jīng)過新野一戰(zhàn),曹操必會打聽自己底細,繼而從母親身上作文章,故此早令陳到率人將老母接到新野,曹操虎豹騎只晚了三天而已。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許都,復說新野。

    劉備得了樊城,心情大振,對伏龍先生佩服之至,整日與之談論,幾至廢寢忘食。

    徐庶進言道:曹仁大敗,曹操必率大軍自來。我觀劉表病重,恐不久于人世,荊州安危只在主公一人身上。但若不得荊州軍權(quán),則無法與曹操相抗。主公作何打算?

    劉備聞此,轉(zhuǎn)喜為憂:荊州軍政大權(quán),皆握于蔡瑁、蒯越手中。景升雖待我甚厚,奈蔡氏非欲除我而后快,公子劉琦都被擠走,況我外人乎?這荊州軍政大權(quán)么,難,難,難!

    徐庶笑道:依某看來,就算將整個荊州討到手中,也是易如反掌,但需一人出山。

    劉備大喜:先生所言之人,可是臥龍先生?

    徐庶不答,只撫掌大笑。

    劉備又問:某亦曾聽水鏡先生說來,命我請教先生,便知臥龍底細。但因逢曹仁來伐,故此耽誤。軍師請說,那臥龍先生究是何許人也?

    徐庶將衛(wèi)士支出外門,私謂玄德:臥龍先生之事,非同小可,乃當今天下第一大秘密,不足為外人道也。未知在水鏡莊上之時,司馬徽先生可曾令明公立誓?

    劉備:是曾立誓。水鏡先生并命我與先生私議,找尋真龍?zhí)熳酉嘧簦耘d復漢室。莫非這臥龍先生,便是真龍?zhí)熳雍酰?

    徐庶:明公所猜不差。此臥龍先生,實乃當初被董卓所廢少帝,當今弘農(nóng)王劉辯是也。因被蔡邕冒死救出洛陽,至東郡太守諸葛珪府中,冒認其子,更名諸葛亮,字孔明。

    劉備:竟有此事?實可驚世駭俗!

    徐庶:諸葛珪為免泄此天機,自殺而死,遺書親弟諸葛玄,將瑾、亮、均三子帶往荊州避難。諸葛玄至南陽后病重,可惜不治而亡。諸葛瑾潛往江東,今為孫權(quán)心腹謀臣;諸葛均則隨孔明隱居襄陽隆中,以待天時。此事由來,陳到盡知其詳,明公可就便時問之。

    劉備:則先生與弘農(nóng)王殿下,是何關(guān)系?

    徐庶:某與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及龐士元等,實為孔明侍衛(wèi)之臣。今明公既持臥龍令在手,即奉天子密旨,可以號令天下。孔明亦持臥龍令,調(diào)動漢室勛舊宗親,以討不臣。明公若與孔明同心共德,何愁不能列土分茅?非但成就王霸之業(yè),且能流芳千古!

    劉備恍然大悟,慨然道:原來如此,真乃千古奇聞。劉備不才,愿惟先生之命是聽。

    徐庶見劉備果有扶持漢室之志,遂指點諸葛孔明所居隆中具體方位。

    次日一早,劉備便即熏香沐浴,帶陳到親至隆中,求見臥龍先生。

    畫外音:孔明早知玄德之來,故使侍衛(wèi)崔州平、石方元、孟公威,假弟諸葛均及岳父黃承彥前后三試劉備,觀其誠心。因見其忠誠之意出于內(nèi)心,方于三顧茅廬之后賜見,論以天下大勢,安排先據(jù)荊、益二州,南北水陸并進北伐方略,世稱《隆中對》,天下聞名。

    劉備聞罷如同醍醐灌頂,頓開茅塞,諾諾連聲。

    縱論天下大勢已罷,孔明復又叮囑劉備:因我弟劉協(xié)在朝,天下諸侯皆知,故非到成功之日,不能將孤真實身份公布天下,需仍以諸葛亮之名示人。對外聲稱,某乃皇叔之軍師可也。若果能興復漢室,孤當請?zhí)熳与贩赓t卿為王,絕不相負。

    劉備聽命大喜,當即三拜九叩,行了君臣大禮。又重敘宗譜,劉備破指為誓,必終其生效忠少帝,掃平六合,復興漢室,不死不休。

    孔明遂命崔州平送唐妃至岳父黃承彥處,自隨劉備、陳到前至新野。又暗令三弟諸葛均潛回故鄉(xiāng)東郡,往投陳登,待機入仕朝廷,以為內(nèi)應。

    劉備遂引孔明到了新野,與伏龍先生相見,各自歡喜。既依孔明所囑,當眾宣布聘請諸葛亮與徐庶同為正副軍師,一起訓練士卒,整頓軍馬,以拒曹操。

    關(guān)羽、張飛見大哥憑空請來一個軍師,位在伏龍先生之上,不由驚詫莫名。屢次問其來歷,劉備皆以世之大賢答之,不敢泄密。

    由此劉備相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每日議論軍機。每遇絕密大事之時,非但關(guān)、張,便是徐庶也不令在場。

    關(guān)、張二人不解其意,頗感冷落,徐庶便將善言相勸。

    二人看在伏龍先生面上,只得不去找兄長玄德聒噪,只與趙云、陳到每日比較武藝兵法,每人武藝韜略均都突飛猛進,不復當年氣象。

    十數(shù)日后,孔明接到師父史子眇飛鴿傳書,遂與玄德計議:今聞曹操于冀州作玄武池,大練水軍,必有侵略江南之意。不知孫權(quán)作何打算,誠為要緊之事。公可令陳到過江,尋到我兄諸葛子瑜,并顧雍先生,探聽虛實。

    劉備:孫乾、簡雍皆為舌辯之士,因何必派陳到前往?

    孔明:因陳到與諸葛瑾相熟,又與顧雍同為蔡邕弟子,故此非他前去不可。

    玄德稱是,遂遣陳到微服前往江東。陳到奉命,扮作漁翁過江,見了諸葛瑾、顧雍,將孔明令二人勸服孫權(quán),聯(lián)合劉備,共抗曹操意旨說了。

    二人皆知胡車兒鬼谷門弟子身份,尊旨應諾,并各寫書,請回報臥龍。

    陳到即歸新野報與玄德,并將諸葛瑾私書逞遞孔明。其書略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县| 天水市| 玉环县| 蚌埠市| 青田县| 西平县| 山阳县| 上饶市| 乐至县| 磴口县| 平江县| 长沙县| 马关县| 松潘县| 威远县| 柞水县| 大姚县| 武陟县| 盐源县| 安仁县| 铜陵市| 图们市| 曲沃县| 林西县| 伊宁市| 四川省| 修水县| 沭阳县| 时尚| 甘肃省| 鲁山县| 时尚| 基隆市| 琼海市| 富阳市| 班玛县| 日喀则市| 瑞金市| 平塘县| 沽源县| 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