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集 光武氣象-《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字幕:王莽既死,新朝就此覆滅。自公元8年始,25年終,國祚17年。
巨鹿太守竇融高坐府衙,對本族眾兄弟說道:眾家兄弟,我觀新朝雖亡,更始政權亦自不穩,東方擾亂。今天下安危尚未可知,我等則其奈何?
眾人:愿聞兄長高論。
竇融:我高祖曾為張掖太守,從祖父亦曾為護羌校尉,累世都在河西。天下皆知河西殷富之地,帶河為國。張掖精兵萬騎,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此遺種處也。
眾人:既是如此,我等愿隨兄長回轉河西,共創大業。
竇融大喜,于是寄書大司馬趙萌,請求辭去巨鹿太守之職,自愿率眾鎮守河西。
趙萌一說就肯,遂向更始帝劉玄進言,任命竇融為張掖屬國都尉。
竇融聞訊甚喜,攜帶家屬就任。
畫外音:此后竇融便在河西撫結雄杰,懷輯羌眾,與酒泉太守梁統、金城太守庫鈞、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等結交,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張掖太守任仲得知,解印離去。竇融仍居屬國,領都尉職,而置從事監察五郡。河西民俗質樸,竇融政亦寬和,故使上下相親,晏然富殖。平時習練兵馬,明烽燧之驚,以防羌人擾亂,抗擊匈奴侵擾。于是安定、北地、上郡流民避兇饑者歸之不絕,竇融遂成塞外天子。
鏡頭轉換,宛城漢都。
新朝既亡,漢軍諸將皆請更始帝移駕長安,以號令天下。
劉玄卻不喜長安舊都,便命劉秀代理司隸校尉,派其到洛陽修建宮殿官府。
劉秀領命,遂辭別新婚妻子陰麗華北行,前往洛陽上任。
一路饑餐渴飲,曉行夜宿,自不必說。行到第三日上,經過父城。
劉秀望望日頭,見天色還早,便有些猶豫,欲待繞城而過,繼續北上趕路。
思由未已,忽聽前面山林中有人高喝:呔!兀那漢子,休要再往前行。你須知道,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打此處過,留下買路財。若是牙半個說不字,你來看,俺這宣花大斧,管殺不管埋!
話未落音,鸞鈴響處飛出一騎,攔在當道。劉秀抬眼看時,見來人是個黑大漢,手中提一柄開山大斧,胯下烏騅馬,恰似霸王再世,威風凜凜。
往林中看時,見里面影影綽綽,不知還有多少人馬。
劉秀將坐騎勒后數步,問道:好漢!你是綠林,平林,新市,或是舂陵?
大漢:小倌!你說的這些,咱是半點不懂。閑話少說,還是將隨身金銀及乘坐馬匹,留下來罷!
劉秀見其絲毫不知綠林之事,不由詫異。正在此時,只聽對面林中有人哈哈大笑,鸞鈴響處,十余騎戰馬馳出,頃刻已到近前。
其中一人叫道:劉文叔別來無恙?故人在此!
劉秀定睛看時,見來者正是舊日故交馮異,急下馬相見,執手無語,熱淚盈眶。
字幕:馮異,字公孫,父城人。
馮異:聞說文叔奉更始皇帝詔命,被封司隸校尉,欲往洛陽上任,則必從此路通過。恐我兄繞城而過,故于此等候三日,果然見著!
于是喝令諸人下馬,欲待挨個引見。那個扮作劫道強盜者哈哈大笑,自報家門。
強盜:俺名叫銚期,字次況,早聞賢兄大名,開個頑笑,幸勿怪罪。
劉秀:既是自家兄弟,有何怪罪!
馮異:以下諸位,分別名為叔壽、段建、左隆等,皆是父城同縣豪杰。
劉秀大喜,與眾人見禮已畢。
銚期挑大指贊道:某聞向日昆陽大戰時,公率三千鐵騎沖突于百萬軍中,兀自不信。今日見之,竟未被俺銚期嚇倒,方信其實。
眾人聞此,皆都大笑。馮異遂請劉秀入城,父老豪杰早已列隊迎接,開門奉獻牛酒,如迎天使上賓。
劉秀暗嘆:有友如此,我大事成矣!
鏡頭閃回,敘述馮異由來。
劉縯起兵之時,馮異任新朝潁川郡掾,奉命監護五縣,與父城縣長苗萌據城抵抗舂陵子弟兵。至更始元年,劉玄被綠林擁立為帝,命劉秀率軍由南陽攻取潁川,進攻父城。
劉秀未能攻克,屯兵于父城所屬城巾車鄉。馮異外出巡視屬縣,被漢軍捕獲。
馮異堂兄馮孝及同郡人丁綝、呂晏都在劉秀軍中,共同保薦馮異,劉秀當即召見。
馮異道:老母現在城中。如能放我回城,愿將所監五城獻上,以報將軍恩德。
此話一出,馮孝等都覺過分,皆都看向主將。
哪知劉秀毫不猶豫,當即從之,便令給還槍馬,放回父城。
馮異也不道謝,只一拱手,便即告辭,引領從人以歸。回到父城,便力勸城守苗萌,一同投順劉秀。苗萌同意,于是果將所管五縣皆獻予劉秀,并不食言。
劉秀得其厚報,亦不出言相謝,心感而已。
馮孝等人皆都驚異,相互議論道:彼二人大有古人之風,我等常人不及。
其后劉縯遇害,劉秀回還宛城,而馮異始終堅守父城,拒不投降更始政權,并先后擊敗更始諸將十余次圍攻。此后劉秀又娶陰麗華為妻,就親新野,馮異無有不知。
至此時新莽王朝滅亡,劉秀重被得以重用,命為司隸校尉,使籌建新都洛陽,馮異亦提前得知,由此引十數位同鄉心腹兄弟,就城外林中迎接。
閃回結束。
劉秀隨馮異進城,歡聚三日,因勸馮異:何不放棄父城小縣,與弟同往洛陽?
馮異:蒙兄長不棄,弟敢不從命。
劉秀:既是如此,便命兄屈為行軍主簿,若何?
馮異:榮幸之至。
劉秀:銚期諸兄,可皆暫為營中掾史,若何?
銚期等:敬諾!
眾人于是收拾行囊,帶領家丁仆役,隨從劉秀到達洛陽。入城之后,劉秀便設司隸校尉府,復置下屬官吏,成立幕府。乃陸續發布校尉府公文,通知地方官府,處理政事完全按照西漢舊制,有條不紊。
更始二年春,新都宮室營建已畢,劉秀奏請天子移駕洛陽。
劉玄聞奏大喜,即率百官及內宮家眷啟行,不則一日,到達新都。
三輔官員派代表到洛陽迎接更始皇帝,拜于道傍。因見更始皇帝儀仗不整,麾下綠林諸軍將領經過,并無像樣冠帶,而是皆用布巾包頭,身穿女子衣裳,無不恥笑。
皇帝儀仗過后,司隸校尉劉秀引領自己下屬諸將官員,緩緩行至。三輔諸官見到劉秀等人服飾,皆都喜悅萬分,幾乎不能自制。
眾官不由望塵而拜,有些年長官員皆流淚道:“未料今日,能重見漢官威儀也!”
字幕:從此天下有識之士,皆都歸心劉秀。
鏡頭轉換,洛陽新都王城。
申屠建、李松等人聞說天子建都洛陽,恐劉秀反居自己之上,便從長安送來帝王乘輿冠冕,又派遣中黃門從官及宮女千余到至洛陽。
申李二人上疏密奏:長安乃漢室舊都,列祖列宗陵墓所在,實乃萬世不易之基。今新莽覆滅,漢室復興,臣等愿效全力,奉迎陛下復還舊都長安。
奏疏既上,二人復恐劉玄不從,李松又親引五千軍東來,迎出函谷關之東。
至此地步,更始帝雖然不喜長安,但因舉國精銳大軍,半數皆在申屠建及李松二人之手,知道違拗不得,只得準奏,自洛陽向西而進,意欲遷都長安。
車駕西行,剛離洛陽不遠,只見前面塵頭大起,原來是李松引軍已至。
李松下馬參駕,山呼萬歲,也不與眾臣見禮,隨即上馬,率軍奉引鑾駕,在前而行。
百官見此,齊都變色,無奈敢怒而不敢言,只得奉擁天子車駕,一路西進。不覺日出日落,旬日已過,兵過霸橋,已臨長安城下。
申屠建早命大開城門,率引長安眾臣遠出迎駕。未料更始帝車駕剛入長安城門,御馬突然驚奔,觸撞在北宮鐵柱門上,三匹馬都被撞死。百官皆都大驚,急忙上前救駕。
劉玄自車中滾落而出,口中叫道:“景帝當初曾貶我祖至長沙,今亦不允我回歸長安乎!早知如此,我便建都洛陽,不復西進,豈不是好?”
由是連哭帶鬧,非要復還洛陽。又命李松:卿可引領五千兵馬,鎮守長安;并留下先前所派中典門從官及宮女人等,朕與眾卿自回洛陽。
李松怒道:“今百官皆已至此,豈因三馬之死,而中道廢此遷都大計者!”
劉玄見李松發怒,不敢違拗,由是只得進城,終于定都長安。
申屠建待天子車駕入城,自后跟來,聞說竟有三馬撞死北宮怪事,不由奇道:“馬驚觸門,死一二匹可矣,焉有三馬同時皆死者?”
李松瞠目結舌,無言可答。
更始帝雖然定都長安,但每每想起三馬同死之事,心中屢屢不安。
數日過后,李松與棘陽人趙萌聯名上書,向天子建議,所有參與平滅莽新叛逆功臣,都應當封王。
劉玄將奏書示與眾臣,詔命眾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山县|
军事|
黄陵县|
伊宁县|
汝城县|
行唐县|
沁阳市|
庆阳市|
西峡县|
安康市|
镇赉县|
民权县|
高要市|
玛纳斯县|
沂源县|
武隆县|
广饶县|
即墨市|
汶上县|
余江县|
鲁山县|
建宁县|
泰安市|
从江县|
仁寿县|
汝南县|
全南县|
嘉善县|
鄂托克旗|
根河市|
拉萨市|
拉萨市|
平潭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安阳市|
西昌市|
宜丰县|
西藏|
兴城市|
云浮市|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