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六集 群雄倒莽-《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烏云翔集,空中滾雷。

    劉縯聽到舅父這番言語,輕輕一笑,不置可否。忽聽空中雷響,抬頭看看漫天烏云翻滾,于是飛身上馬,向舅父拱手道:雷雨就要來了,孩兒去也。你也回家,休要淋著。

    樊宏望著外甥背影,搖頭自語:腦袋都要搬家了,還怕淋雨?

    鏡頭轉換,新野城中。

    李軼站立府門之外,拱手作揖,正在送客。

    來客解韁上馬,將手一揚:所囑之事,切勿懈怠。

    李軼:請還報陛下及二位國公爺,盡管放心,某絕不負所托。

    來客點頭,再揮一揮手,縱馬而去。

    李軼卻不還府,回首喚馬,翻身騎上馬背,向城南馳去。未及片刻,來到一處朱門大宅,下馬上前叩門。一位官員迎出,與李軼攜手入府。

    字幕:大司馬朱鮪。

    一人手牽坐騎,立在街角,將此情景全都看在眼中。其后飛馬回至縣衙,報與劉秀:小人奉命前往監視李軼將軍,見其私自接受皇帝密旨,又與大司馬朱鮪常相來往。

    劉秀:繼續監視,小心隱蔽行蹤。

    那人稱諾,告辭而出。劉秀入內來見劉縯,試探問道:兄長自謂朝廷相待如何?

    劉縯:天子乃我本族兄弟,倒也相善。

    劉秀:舅父差人來書,說二王大有相忌之意,欲圖不軌,兄長奈何不察?

    劉縯:二王既懷鬼胎,又奈我何?

    劉秀:常言道,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劉縯:此言何意?

    劉秀:弟于暗中觀察,發現李軼行動詭異,常與朱鮪來往,且受宛城密書。外部來攻或許無妨,則內賊之患,實可懼也。我兄常視李軼為心腹,此后當疏遠之。

    劉縯:李通與李軼兄弟,本是賢弟薦于為兄;且有共同起事舊誼,又何間焉?

    劉秀:世事無常,人心恒變。外人再近,何如你我同胞兄弟?

    劉縯:我知之矣,賢弟以后休言此事,致令眾心瓦解,就此不睦。

    劉秀聞此,只得辭出,心中怏怏不樂。

    數日過后,天使由宛城到來,向劉縯宣旨:今天子欲巡視昆陽,請大司徒同往。

    劉縯:臣遵旨。請天使先回,某隨后即到。

    天使告辭而去,劉秀諫勸:兄長不可輕離新野,弟恐其中有詐。

    劉縯:昆陽守將,乃是我同宗劉稷,陷陣潰圍,勇冠三軍。有其在彼,何懼有詐?

    劉秀:不然。弟聞劉玄被立為帝時,劉稷憤怒異常,曾對其部將道:“當初起兵圖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為者邪?”未料此語被人暗報劉玄,劉玄怒不能忍。此去巡視昆陽,莫非乃是王匡及平林軍諸將陰謀,教唆劉玄,圖害我等兄弟?

    劉縯:陛下亦我同宗兄弟,賢弟休要多疑。我去去就來,賢弟謹守此城。

    于是不聽劉秀勸諫,點起一千兵馬,命李軼、朱鮪隨行,直趨昆陽。

    行至半路,只見前面旌旗招展,一隊人馬馳至,傘蓋之下儀仗嚴整,左右遮護,逍遙馬上一人紫袍玉帶,正是劉玄。

    劉縯見狀上前,下馬參見。劉玄下馬還禮,故作親熱,并命劉縯率領本部前導。

    劉縯坦然不疑,遂與李軼、朱鮪二將,率本部軍為前驅,至昆陽城外叫門。

    劉稷聞報大司徒劉縯到來,驚喜不置,下令大開城門,自己親自出城迎接。就馬上看時,見對面果是族兄劉縯,急將兵器掛住,下馬上前,大禮參見。

    劉縯見此,心中熱浪翻滾,甩鐙下馬,上前挽住扶起,共話別來衷腸。

    正在此時,只聽馬蹄雜沓,劉玄率眾來到。

    兄弟二人聞聲,一齊回頭。早見皇帝侍衛官縱馬上前,開口喝斥:大膽劉稷,早知皇帝陛下要來,因何不遠出接駕?又全副戎裝,莫非是要造反?

    劉稷聞言怒甚,剛欲回言,侍從官繼又大喝:羽林武士安在?拿下此賊!

    此番非但劉稷暴怒,劉縯也驚怒非常,大喝道:哪個大膽,敢動我兄弟!

    話猶未落,忽聽耳邊一人冷笑道:我敢!

    說時遲,那時快!早見兩條人影從左右撲上,各自仗劍,分別揮向劉縯及劉稷脖頸。剎時之間,兩顆人頭與脖頸分離,落在地上。

    劉縯臨死之前看清仗劍來者不是別人,正是李軼與朱鮪,不由死不瞑目。

    鏡頭轉換,新野城中。

    劉秀孤坐縣衙之中,毫無來由,只覺心驚肉跳,遍體不安。

    正在此時,門軍引進一個人來,風塵仆仆,跪倒在地,未曾開言,放聲大哭。

    劉秀大吃一驚,抬眼看時,見來者卻是歸德侯岑彭心腹隨從岑大。

    劉秀問道:你不是岑大?因何這般模樣?莫非你家主人有甚不幸?

    岑大:非是家主不幸,實是大司徒已無幸矣。

    劉秀:此話怎講?

    岑大:這里有家主密書,將軍自看。

    說罷伸手懷中,向劉秀呈上家主密書。劉秀啟書觀看,見其書略云:

    更始帝以閱兵為由,誘騙大司徒劉縯同往。大司馬朱鮪與將軍李軼早奉更始帝密令,乃于陣前暴起,襲殺大司徒及抗威將軍劉稷。愚兄聞此,膽腸寸斷,恐不利賢弟,故派家人報信。弟見此書,須引遁遠逃,尋一安身之地,割據招兵,以圖報仇。切切!

    劉秀觀書,心如油煎,熱淚長流。乃強忍悲痛,厚賞岑大使歸,自歸內室飲泣。

    來日一早,劉秀身穿縞素,離開新野,匹馬來至宛城,至宮外求見皇帝。

    更始帝聞說劉秀在外求見,不由既驚且疑,當殿召見,且看他態度如何。

    劉秀上殿,大禮參見,然后免冠謝罪,伏地不起。

    劉玄:卿無過錯,何必稱罪?

    劉秀:我兄長劉縯依恃戰功,袒護部將,理應斬之。臣為其弟,平時屢諫不從,今兄獲罪被誅,自應連坐,誠請天子責罰。

    更始帝察言觀色,見劉秀面容不戚不怒,又知其素常懦弱,便信前番昆陽大戰之時,只不過碰巧激于必死之念,方才拼力作戰而已。

    劉玄暗道:我有心斬其首級,以絕后患,又恐舂陵宗室子弟心寒,引發嘩變。

    由是出言安慰道:一人有罪,刑不及家人。況卿前有昆陽解圍大功,免罪不究,更賜金銀布帛一車,以作酬勞。卿其下殿,解除軍職休養,為兄守喪去罷。

    劉秀大拜八拜,謝過不斬之恩,由此出殿,回到宛城府邸,閉門不出。自此之后深居淺出,對兄長劉縯部將,從不私下接觸。

    天下皆知昆陽之功首推劉秀,舂陵宗室子弟更為不平,因常登門,出言寬慰。但劉秀從來不表昆陽之事,并逢人便說,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

    劉秀府中自有間諜,便將其一舉一動,皆都暗報朝廷。

    更始帝劉玄本因劉縯一向不服皇威,又受新市、下江及平林軍諸將脅迫,故而殺之,聞說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因此復又下詔,加封劉秀為武信侯,只不許帶兵。

    劉秀受封謝恩,大門張燈,二門結彩,喜氣盈盈。

    舂陵宗室子弟見此,皆都憤怒私議:此人醉心富貴,毫無心肝!

    劉秀聞此,只作不聞。非但如此,更于兄長之喪未及百日,便即除下孝服,并在宛城迎娶新野豪門千金陰麗華。

    字幕:陰麗華,新野大戶,春秋名相管仲之后。

    畫外音:管仲第七代孫管修遷居楚國,被封為陰大夫,便以封地為姓。秦末漢初,陰家舉族遷到新野,乃是當時南陽新野豪門大戶,車馬奴仆比于諸侯,富甲一方。

    鏡頭閃回。劉秀姐夫鄧晨家住新野,與陰氏有親緣關系。借助于此,劉秀有機會接觸到陰麗華,并為其美貌所迷,念念不忘。

    劉秀后來在長安求學,有次看到執金吾率軍出行,不禁連聲發出感嘆。

    同學聞聲發問:叔和因何發嘆?

    劉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同學聞而諤問:陰麗華是誰?

    閃回結束。劉秀閑居宛城,每為兄長劉縯之死悲恨,暗地流涕。雖然當眾不為兄長服喪,飲食、言笑一如往常,但亦常恐被更始帝劉玄得知,遭其謀害。為掩蓋真情流露,乃決定立刻娶陰麗華為妻,借機離開宛城到新野就親,并完成自己少年時心愿。

    想到此處,于是寄書姐夫鄧晨,托其往陰家提親。

    陰麗華父名陰陸,聞說鄧晨是為劉秀提親,倒也喜歡。但為表豪門矜持,也要裝模作樣,拿莊一番。于是說道:賢契諒必知道,我生有四子,分別名謂識、欣、興、就。膝下止有一女,名喚麗華,年方十九歲,愛若掌上明珠。未知尊舅劉秀,多大年歲。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那曲县| 云安县| 卫辉市| 楚雄市| 开江县| 井研县| 高安市| 吐鲁番市| 黄大仙区| 宁南县| 重庆市| 清新县| 郴州市| 南宫市| 玛纳斯县| 汉寿县| 垣曲县| 遵化市| 德江县| 洪江市| 四平市| 神农架林区| 萨嘎县| 额济纳旗| 霍邱县| 建始县| 景泰县| 肃北| 泰兴市| 宁阳县| 襄城县| 正阳县| 中牟县| 惠安县| 肥西县| 含山县| 太湖县| 马龙县| 沙坪坝区| 潞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