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集 光武氣象-《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諸位綠林好漢自是稱快,惟有大司馬朱鮪當廷爭辯:“此事不可。當初高祖曾殺白馬為盟,約定不是劉氏宗室,不能封王,勛臣之后無大功者不得封侯。今若復封諸王,恐天下不服,反致其亂。”
更始帝:大司馬此議,最是恰當不過。
李松:何謂最是恰當?彼時漢朝初建之時,韓信、英布、彭越等,不亦曾封王耶!
更始帝聞此,不敢再說,于是下旨,先封宗室諸王,次及開國功臣。
傳旨官:奉天子旨意,詔封太常將軍劉祉為定陶王,丞相劉賜為宛王,劉慶為燕王,劉歙為元氏王,大將軍劉嘉為漢中王,劉信為汝陰王。
被封諸王:臣等領旨謝恩!
傳旨官:奉天子旨意,敕封定國上公王匡為比陽王,成國上公王鳳為宜城王,大司馬朱鮪為膠東王,衛尉大將軍張卬為淮陽王,廷尉大將軍王常為鄧王,執金吾大將軍廖湛為穰王,九卿將軍申屠建為平氏王,尚書胡殷為隨王,柱天大將軍李通為西平王,五威中郎將李軼為舞陰王,水衡大將軍成丹為襄邑王,大司空陳牧為陰平王,驃騎大將軍宋佻為潁陰王,車騎大將軍尹尊為郾王。
群臣諸將聞此,皆都歡喜萬狀,伏闕受封,山呼萬歲。
大司馬朱鮪固辭道:臣不是劉氏宗室,不敢違犯王制。
更始帝:諸王皆受,卿又何必固執如此?
朱鮪:臣聞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臣功微德薄,不敢與諸王并列。
劉玄無奈,于是改任朱鮪為左大司馬,劉賜為前大司馬,使與李軼、李通、王常等將鎮撫關東。命李松為丞相,趙萌為右大司馬,共同主持朝中內政。
字幕:右大司馬趙萌,宛城人。更始帝劉玄早在苑城之時,便納趙萌之女趙氏為夫人,很是寵愛,此時故將政事委托岳丈處理,使其能與諸位勛臣并列。
畫外音:定都長安以后,更始帝以為莽新已滅,天下無事,便即將朝政盡托于李、趙二人,自己深處內宮不出,耽于享樂。
群臣有事上奏,更始帝常因醉酒不能接見,就命侍中坐在帷帳內,冒充自己答話。
諸將聽出聲音不對,出宮后皆都抱怨:今大事成敗還不可知,陛下何放縱至此!
寵姬韓夫人嗜飲,每侍奉更始帝飲酒,見到常侍奏事,便即發怒,起身捶破書案。
韓夫人:皇上正在歡飲,賤奴何敢偏揀此時奏事?
由是常侍喏喏而退,便不敢再替群臣轉奏。
國丈趙萌專權,作威作福,郎吏凡有直言趙萌放縱者,更始帝便拔劍相擊。
趙萌仇恨侍中,命廷尉殺之,更始帝出面相救,趙萌竟不肯從。
由是李軼、朱鮪專制于山東,王匡、張卬暴虐于三輔,朝廷所封官爵,都是商販廚師之流,皆穿奇裝異服,甚至穿著女子裝飾,在路上相互嬉笑怒罵。
京城便有歌謠傳唱諷刺: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
鏡頭轉換,時有豫章人軍帥將軍李淑,上書諷諫。其書略云:
今賊寇初滅,王化未施,百官皆宜慎使職責。三公上應天宿,九卿下法河海,皆代天巡守者。陛下底定帝業,雖由下江、平林盛勢,乃臨時而發,天下既定,不可再用。亟宜改革制度,廣攬天下英杰,按才授爵,以匡救國。今公卿無一不被官軍霸占,尚書出身庸伍;亭長賊捕重用,以為輔佐治國大任。須知名器,圣人至重,今加于庸人,望其能裨益于萬分,興王化致理義,則謂緣木求魚,入山采珠。海內見之,窺度漢室江山必矣。臣非因嫉憎,實為陛下惋惜。壞良材,損錦繡,實應慎慮者。望棄荒謬,以興文王用人之德。
更始帝覽奏大怒,令將李淑逮捕入獄。
自此關中離心,四方怨叛。諸將若是帶兵出征,則各置親信擔任州牧郡守,使其征稅供應軍需。以至天下州郡交錯,縣官不知所從。
丞相劉賜進諫:新莽雖亡,天下未附;陛下宜招徠四方,使天下豪杰皆服王化。
更始帝:準奏。即派使節到各郡國,宣布諸郡國投降漢室者,可復其封爵官位。
圣旨既下,命右大司馬派使出京。而趙萌所遣欽使,皆是販夫走卒之輩,又多為李松、趙萌等人親戚心腹,胸無點墨者。
欽使離京,韓鴻出場。
字幕:韓鴻,宛城人,右大司馬李萌親信,被派為上谷欽使。
韓鴻率團到達上谷,太守耿況親出迎接,為表達歸附漢室誠意,主動繳納太守印信。韓鴻洋洋接受,但過一夜之后,并無發還之意。
上谷郡功曹寇恂與耿況交厚,又脾氣暴燥,遂率兵拜訪韓鴻,請求發還太守印信。
韓鴻:我乃皇帝使臣,即便不給,你欲威脅我乎?
寇恂:下官怎敢!只替天使思慮不周而感惋惜也。
韓鴻:有何惋惜?
寇恂:今天下初定,閣下代表皇帝駕臨,各郡國無不伸頸洗耳,恭聽天音。今閣下才到上谷,便自毀信譽,則以何再對別國發號施令?
韓鴻聞此,閉目不答。
寇恂大聲呵斥韓鴻左右隨從:你等何不便以天使名義,召喚太守前來?
韓鴻隨從見主公不置可否,又見寇恂手按劍柄,須發皆乍,只得手持天使印信出府,去召太守。不到一刻,耿況跟隨天使隨從來到,與韓鴻見禮。
寇恂二話不說,自韓鴻隨從手里復奪太守印信,交給耿況。
韓鴻無可奈何,只好以皇帝名義下詔,封敕耿況為上谷太守。
耿況受命謝恩,與寇恂一同告辭而出。
耿、寇二人走后,韓鴻獨坐營舍,悶悶不樂。正在這時,門軍持名帖入報。
門軍:啟稟主公,現有南陽故吏彭寵、吳漢,前來求見,今在門外。
韓鴻:既是南陽同鄉,著他二人入見。
門軍應諾,退身而出。未過片時,自府外引入二人,到至廳堂門前。
字幕:彭寵,字伯通,南陽郡宛縣人,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彭宏,在漢哀帝時任漁陽太守,因不肯依附王莽,與何武、鮑宣一起被王莽殺害。
字幕:吳漢,字子顏,南陽郡宛縣人,出身寒微,起家亭長,因門下賓客犯法,逃到漁陽郡,以販馬為業。因善結交官府,后在縣中謀得亭長微職,重操舊業。
鏡頭閃回,十余年前,南陽郡。
彭寵少年之時,在南陽郡做郡吏。王莽招募四方優異之士,彭寵由于才能卓越,被郡守推薦到長安,做到大司空士。
地皇三年四月,彭寵隨主將大司空王邑去宛城平叛,圍剿舂陵軍。昆陽之戰慘敗,彭寵復隨王邑逃到洛陽。
驚魂未定之際,彭寵忽聞自己胞弟也在更始漢軍之中。由是心驚膽戰,恐遭受連累,遂逃出洛陽,到漁陽郡尋找父親彭宏舊部,以求暫時安身。
后遇同鄉吳漢,二人結交為友,甚為相得。
因聞更始帝劉玄遷都長安,遣韓鴻為使到北方各地招降,彭寵便來找吳漢商議。
彭寵:今新莽已滅,天下無主。我聞更始帝劉玄乃高祖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故漢正統苗裔,必得天下。今以南陽同郡韓鴻為使,巡視河北,我等何不前往投之?
吳漢:我兄所言甚是,弟惟兄馬首是瞻。
閃回結束,欽使行轅。
彭、吳二人一起登堂,來見韓鴻,施禮已畢。
韓鴻還禮賜座,命人獻茶。茶罷擱盞,便開口問道:二位壯士何來,有何見教?
彭寵:在下彭寵,此為吳漢,皆是大人同鄉,南陽宛城人氏。少年之時,皆在故鄉為吏,因遭新莽之亂,避難于此。今聞大人前來招降,情愿歸附大人,為馬前小卒。
韓鴻:未料在此邊北之地,竟遇同鄉閭人,實為人生大幸事也。我在南陽之時,亦早聞彭寵、吳漢大名,今日相見,足慰平生。
彭寵:我兄弟二人不才,豈敢當大人如此夸獎!
韓鴻:則你二人,可愿受我更始皇帝陛下任命?
彭寵、吳漢:報效漢室,心甘情愿!
韓鴻:既是如此,我便以天子符節,敕封你二人官職。任命彭寵為偏將軍,行漁陽太守事;吳漢為漁陽郡安樂縣令,以為彭寵屬下。
彭寵、吳漢:臣領旨謝恩!
二人得官大喜,就此拜別天使,領職上任,前往署理漁陽。
彭寵到任之后,積極整飭武備,撫慰軍民,漁陽郡很快安定。
韓鴻巡視一遭,胡亂敕封了一些太守、刺史、縣令,就此回京復命。
更始帝劉玄聞說河北平定,不由大喜,復又派人前往山東,去說降赤眉軍。
鏡頭轉換,齊魯大地。
畫外音:樊崇率其赤眉軍眾,自無鹽大捷,殺死廉丹,趕跑王匡,消滅官軍十多萬人,就此聲震山東。此后揮師南下,連攻彭城、沛郡、汝南、陳留等地,連戰連捷。又東下魯城曲阜,向西攻破濮陽。前后轉戰五年,消滅莽新在齊魯諸郡主力,割據山東。
更始帝使節到至赤眉軍大營,與樊崇相見,宣諭更始皇帝勸降詔旨。
樊崇:如此說來,更始皇帝如今駕坐長安,漢朝復興耶?
天使:正是。今中原以至關中,連河北諸郡亦皆歸附漢室。未知將軍將欲如何自處?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河县|
齐齐哈尔市|
宜城市|
瑞丽市|
古田县|
哈巴河县|
古浪县|
滕州市|
台东县|
沂水县|
咸阳市|
鄄城县|
襄垣县|
从化市|
湟源县|
垣曲县|
宁阳县|
青海省|
孟州市|
兴和县|
明溪县|
临邑县|
开平市|
潍坊市|
梁山县|
常熟市|
南康市|
闽侯县|
郁南县|
洪湖市|
永和县|
灌南县|
泰来县|
商河县|
娄底市|
平邑县|
新营市|
洱源县|
讷河市|
聂荣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