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集 六國拜相-《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馬陵山腳,日照松林,樹樁遍布。
黑衣人如風而至,對孫臏說道:師兄,小弟再送你一份大禮!
說畢,將手中包裹微抖,一顆人頭滾落地上,呲牙裂嘴,形狀可怖。眾軍齊聲驚呼,依晰認出人頭面目,正是龐涓。
孫臏大叫:秋月!
抬頭看時,見那黑衣人扭身縱上樹梢,快如猿猴,穿林度澗而去,瞬息不見蹤影。
隨從揀起人頭,呈遞元帥,田忌復又遞給軍師。
孫臏不禁淚如雨下,捧頭大哭:師兄,龐涓!惜哉,痛哉!
田忌:龐涓害你如此,軍師又何必為其如此,大放悲聲?
孫臏:我并非悲其今日之死,是悲恩師昔日之言也。
田忌:未知鬼谷仙師昔日何說?
孫臏:當年龐師兄下山之時,祖師便曾對其言道:汝必以欺人之事,還被人欺。則其前用偽使假書,欺哄孫臏而受刖刑;今亦受孫臏之欺,墮我減灶之計。祖師又曾言道,師兄遇羊而榮,遇馬而瘁。前遇惠王蒸羊得志,未思今日死于馬陵,果應其讖!祖師又云,我兄弟倘若同時下山,皆能無敵于天下。龐涓歧路分別,指天立誓,說他日違誓,必死于亂箭之下。某之刖足,正應龐涓彈草而折;又自龐涓仕魏至死,剛好十二年,正應馬兜鈴花開十二朵之兆也。今思恩師之言,無一不驗,豈非天數無定,皆是人為而何!
魏太子申率引一萬軍馬在后,正行之間,忽然聞報:前軍有失,上將軍全軍覆沒!
太子申大驚,屯扎不行。田嬰率軍殺到,魏兵無人敢戰,各自四散逃生。太子申被田嬰生擒,因恐受辱,拔劍自刎而死。田嬰遂執太子侍從,來見元帥、軍師。
孫臏聞報,嘆息不已,對太子侍從說道:你回報魏王,速上降表,朝貢齊王。
侍從喏喏連聲,退出帳外,率引殘兵而去。
田忌班師回國,齊王親迎出城,設宴相勞。遂正式拜田忌為相國,以田嬰為將軍;孫臏尊為軍師如故,加封大邑,使為大夫。
孫臏還至封邑,乃抄錄先祖孫武《兵書》十三篇,獻于齊王。
居歲余,孫臏一夕單車出門,再未還家?;蜓砸讶朐茐羯街?,隨鬼谷先生出世成仙。
秦孝公二十二年、魏惠王三十年,是為公元前340年。
秦相商鞅聞說魏國兵敗馬陵,三軍統師龐涓戰死,以為時機已至,遂進言于孝公:秦、魏比鄰,猶腹心之患,其勢不可兩存。魏今大敗,可乘此伐之,東向以制諸侯!
秦孝公深以為然,遂使商鞅為將,公子少官副之,帥兵五萬伐魏。
梁惠王聞而大驚,即拜公子卬為將,亦率兵五萬迎戰,進屯吳城。
商鞅自詡與公子卬有舊,遂遣使寄書:鞅與公子相得甚歡,今各事其主,何忍自相魚肉?欲去兵車,釋甲胄,以衣冠之會,相見于玉泉山,樂飲而罷。
公子卬覽書大喜,答書允以盟會。
商鞅得其回書,喜道:中我計矣。傳我軍令,前營先撤,以惑魏軍;來日午末未初,眾軍齊到玉泉山下,只聽山上鼓角為號,擒拿魏公子卬。
公子卬乘車赴會,商鞅相迎,置酒盛席,各敘昔日交情。酒過三巡,山上鼓角齊鳴,秦軍前營殺入,擒執公子卬于席。
商鞅卻將所獲公子卬隨從,并其車仗賺開吳城,由此占領河西。復又長驅而入,直逼魏國故都安邑。梁惠王大懼,使大夫龍賈前往秦軍行成,商鞅許之,盡割河西之地以歸。
秦孝公嘉獎商鞅之功,封為列侯,封邑十五城,號為商君。
五月之后,秦孝公得疾而薨,群臣奉太子駟即位,是為惠文公。
秦惠文公即位,又換一班心腹,準備重整秦國乾坤。商鞅自負先朝舊臣,又有大功于國,免不得恃功傲慢。惠文公便即不爽,有如芒刺在背。
公子虔因懷劓鼻積恨,便與公孫賈同謀,向惠文公進諂:商鞅立法治秦,目中無君。秦邦雖治,然婦孺皆言商君之法,未知更有秦君。今又封邑十五,位尊權重,后必謀叛。
惠文公信以為然,乃收商鞅相印,使其退歸商於封地。
商鞅辭朝,具駕出城,百官餞送,朝署為之一空。公子虔、公孫賈聞此,復又勾結甘龍、杜摯,一同羅織商鞅罪狀,密告惠文公。
公子虔:商君罷相,然猶不知悔咎。今返其國,僭擬王制,如歸商於,必然謀叛。
惠文公再次信以為實,即令公孫賈:速引武士三千,追趕商鞅,擒回治罪!
公孫賈領命出朝,國人攘臂相從,不下數千人。商鞅車駕出城已百余里,忽聞朝廷發兵追趕,恐不免禍,急卸衣冠下車,扮作卒隸逃亡。
走至函谷關內,徑往旅店投宿,店主依照商君新法,索討身份證照。商鞅前任國相,今之諸侯,哪有證照隨身?且既便帶有,亦恐泄露身份,不敢拿出,便推辭無有。
店主道:我秦國皆奉商君之法,不許收留無有證帖之人。犯者并斬,吾不敢留。
商鞅嘆道:未料吾設此法,自害己身!
乃冒夜前行,混出關門,徑奔魏國。魏惠王聞說商鞅入境,恨其誘虜公子卬,騙取河西之地,于是下達通緝檄令:沿途關隘必擒商鞅,以獻秦王。若有縱放,依謀反問罪!
商鞅懼甚,喬妝改扮,晝伏夜出,千辛萬苦逃回商於,起兵反秦,攻打鄭縣(今渭南華州)。商於人不愿同叛,一戰而敗。公孫賈追至,擊殺商鞅,輿尸而歸。
惠文公詔令懸榜,歷數商鞅之罪,吩咐于市曹五牛分尸,又命誅滅商鞅全家。百姓爭啖其肉,須臾而盡??蓱z!商鞅變立新法強秦,今受車裂之禍,豈非其法過刻之報?
商鞅死后,秦惠文公令甘龍、杜摯復官,拜公孫衍為相,然后稱王。
便在秦侯稱王之時,楚宣王熊良夫薨逝,子熊商即位,是為楚威王。
越王姬無彊聞說楚宣王死,以為天賜良機,遂興師出征。因兵出兩路,一路向北伐齊,一路向西伐楚,將欲爭霸中原,復其祖勾踐霸業。
齊威王聞說越王來伐,派兵迎擊之前,先遣使南下,游說越王。
姬無彊:齊王不敢以兵相拒,魏卿來使,卻為何故?
齊使:臣今前來,是為王陳說利害,惟王思之。越國地處江南,今不伐楚而攻齊,大不能王,小不稱伯。臣以為越之所以不伐楚者,為不得晉也。今楚三大夫大張九軍,北圍曲沃、於中,至無假關三千七百里,大為分散。大王不攻楚而伐齊,是欲蹈夫差覆轍乎?
越王深以為然,遂釋齊而伐楚。
楚威王此時正欲復其祖宗霸業,斗志正盛,聞說越兵來伐,立即舉兵相迎。
于是未經三合,楚威王便大敗越軍,并乘勝反攻,師入越國,擒殺越王姬無彊,盡取故吳之地,直至浙江。可嘆越王無事生非,最終滅國亡身,成為千古笑話。
楚王既得故吳之地,威勢大盛,成為江南獨霸。有人說石頭山(今清涼山)有王氣,楚威王遂于此處構建金陵(今南京城),并吩咐在龍灣(今獅子山北)埋金。
越國自此敗散,其后姬無彊諸子爭立為王,濱於江南海上,皆為楚國附庸。
畫外音:越王姬無彊七世之后,傳至閩君姬搖,曾隨山東六國諸侯滅秦。漢高帝劉邦復以姬搖為越王,以奉歷代越王祭祀。東越及閩南國君,皆為越王姬無彊后裔。太史公司馬遷論及姬無彊,則撰詩嘆曰:越祖少康,至于允常。其子始霸,與吳爭彊。槜李之役,闔閭見傷。會稽之恥,句踐欲當。種誘以利,蠡悉其良。折節下士,致膽思嘗。卒復讎寇,遂殄大邦。後不量力,滅於無彊!
公元前339年,周顯王扁三十年、魏惠王三十一年,趙肅侯十一年。
魏惠王自即位十年,便在大梁北郭開鑿大溝,以通圃田運河,至此工完,名曰鴻溝。
鴻溝自滎陽以北與黃河分流,經大梁折向東南,流經淮陽,在沈丘注入穎水,又流注淮水,從而溝通黃、淮。鴻溝南通淮河、邗溝,與長江貫通;東通濟、泗,沿濟水而下以通淄濟運河;向北溯黃河西向,與洛、渭相連。乃連濟、濮、汴、睢、潁、渦、汝、泗、菏等主要河道,構成鴻溝水系,使河南成為全國水路交通核心。
梁惠王開鑿鴻溝,為其后南北大運河開鑿張本。
商鞅既死,其法不廢,秦國日強,楚、韓、趙、蜀等國先后來朝。其時龐涓戰死,孫臏隱居,法家門徒申不害在韓為相十九年,亦于此時病死,中原諸國,人才凋零。鬼谷門徒蘇秦、張儀因見時機已到,遂告辭鬼谷仙師,就此下山,各要建功立業。
鬼谷仙師:你二人下山,必能縱橫天下,安邦定國。但我有一言,二子須要謹記。
蘇秦、張儀:弟子恭聆恩師教誨。
仙師: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無論如何,不可效汝師兄龐涓,同門兄弟相殘。
蘇秦、張儀:弟子謹記,敢不遵從!
二人就此拜別師尊,共同下山,分手而去。張儀自往魏國求官,蘇秦則欲周游列國以觀天下,遂于下山后先回洛陽家中。
蘇秦還家,當時老母在堂,長兄已自先亡,惟寡嫂與妻在家奉姑。二弟蘇代、蘇厲也已長大成人。母子兄弟一別數年,今日重會,舉家歡喜,自不必說。
在家盤桓數日,蘇秦將欲出游列國,以圖出身,乃請母親變賣家財,以為資身之費。
母、嫂及妻聞此,皆都不愿,極力阻攔。
母親說道:汝兄已亡,季子為長,理應頂門立戶。今不治耕獲,或力工商,乃思以口舌博取富貴,豈可得乎?
蘇代、蘇厲:兄長既善游說之術,何不就說周王,在本鄉亦可成名,何必遠出?
蘇秦拗不過家人,只得聽從。乃到處請托,欲求見周顯王,說以自強之術。
未料顯王左右諸臣,皆知蘇秦出身低賤,疑其無用,不肯在顯王面前保舉。蘇秦羈留洛陽歲余,不得其門而入,由是發憤回家。此番惱羞成怒,不再聽從家人勸說,變賣家產,獲得黃金百鎰,并制黑貂裘為衣,購治車馬仆從,遨游列國。
如此周游數年,也是運氣未通,便似孔子當年一般,未有所遇。
終有一日,商鞅敗亡,被秦王五牛分尸,消息迅速傳遍天下。蘇秦大喜,乃對仆從道:商鞅已死,某顯達之日至矣!
遂至咸陽,求見秦惠文王。秦王聞說來者是鬼谷門人,便令入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洱源县|
浙江省|
昆山市|
三门县|
明溪县|
满洲里市|
翼城县|
榆林市|
苍梧县|
锦州市|
衡阳市|
峨山|
崇义县|
彭水|
青神县|
东阿县|
乐业县|
白朗县|
天气|
竹山县|
比如县|
大厂|
文化|
四平市|
济阳县|
桦甸市|
盐城市|
宁波市|
井陉县|
马龙县|
青川县|
南宁市|
阳江市|
临澧县|
福鼎市|
娄烦县|
巴马|
观塘区|
甘德县|
会东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