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果所有人都是忠臣,那還有忠臣嗎? 如果大家都是孝子,那世界上還有孝子嗎? 所以仁義是道德墮落的結(jié)果。 而且人的特點就是這樣,越是沒有,越是喜歡嚷嚷。 沒有錢的人才整天標榜自己很有錢,而真正有錢的人每天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白天都不敢出門,出門了就警惕四面八方總擔心有人要害自己。 沒有愛的人,整天嚷嚷著誰誰誰多愛自己。而那些有人愛的人,從來都是有恃無恐,不怕失去。 越?jīng)]有什么,越愛嚷嚷什么。 街頭同樣做生意的,那個聲音喊得最高的,肯定是賣不掉的。 先秦時期老子的辯證法,就是這么言簡意賅。 所以治理國家,說什么法古還是法今的問題本身就落于下乘。 關鍵是我們看誰說的對,很明顯老子講的更有道理,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那些失落的文明碎片,我們要把它們重新?lián)炱饋恚驗樗鼈兘?jīng)歷了幾千年的磨礪和洗禮,始終在時空回廊里熠熠生輝。 在這樣一個工業(yè)時代開局之初,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思想文化上的問題解決掉,把方向指明,否則盲目地開展工業(yè)革命,恐怕會造成更多的問題。 工業(yè)革命將會為大秦托底,但是文化卻能夠為大秦帝國鑲嵌上光芒永不衰弱的明珠。 對道德的反對,沒有比在工業(yè)時代開局之前就講明更好的時機了。 老子曾說,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最光明的可能看起來是最黑暗的,最前進的可能看起來是最倒退的。 因此最高的道德就是沒有道德,是不講道德。 在老子帛書版《德道經(jīng)》的第一章,幾乎是道家的批儒總宣言。 前面說了儒家的不切實際,宣揚仁義道德。 在這一章里面,老子把他們?yōu)槭裁捶磳θ柿x的道理講的明明白白。 一開口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最高的道德不像是道德,是沒有道德,是不需要道德。 怎么理解,最高的道德就是人活著不需要別人的評價,人也不應該對其他人進行道德的批判。 不需要別人對自己的人生指指點點,自己也不想指指點點別人的人生。 不拿道德道德教化、“正義批判”一個人,那就是真正的道德。 上德不德是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真正的道德是沒有道德,不道德別人,自己也不被道德。那才叫真正的道德。 下德的道德,是生怕丟掉道德,結(jié)果最后呢,答案是沒有道德。 每次國家、郡縣、某鄉(xiāng)邑出了一件事,所有人都在說某人或者某類人失去了道德, 這不過是失去道德冰山一角。 還是放在實際生活之中來說,更有代入感。 假設一個男人三十五歲沒有成親生孩子,那他就被全家族人詬病,因為他沒有結(jié)婚。 這就是人講的道德。 當然這個“道德”已經(jīng)不是兩千年前老子所能看到的道德了。 老子大概做夢也想不到,后人有一天會互相逼迫,弄得歷史上有社會上人人都不想生孩子的這么一天。 而不婚不育,竟然成為道德指責的一項。 【而人所追求的道德,更勁爆的內(nèi)容,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寫……】 回歸老子的道德論,根據(jù)他的辯證法,一個東西,你越想有,就越?jīng)]有,你越怕沒有,你就越會沒有。 如果你不患,不怕沒有,他反而不會沒有。 這就是修行人過的第一關,恐怖關。 也就是莊子說的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做到?jīng)]有心,就能得到一切。 而現(xiàn)在的人,恰恰是舍本逐末。 擁有貪婪心、美色心、恐怖心、名利心、分別心,結(jié)果什么東西都抓不到手里。 所以成功人士總是會說,要想成功,就不要想著成功,專注于過程。 這并不是雞湯,而是真正的成功哲理。 假如要參加某項考試,又或者要參與某個競爭,你越想要,越怕得不到,越得不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