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常浩南剛剛準備打開電腦,結果手上的動作直接停頓在了半空中。
菲亞特,這個名字本身在華夏應該不算出名。
如果不是對汽車感興趣的話,很有可能從未聽說過。
但菲亞特集團旗下有很多如雷貫耳的汽車品牌。
比如瑪莎拉蒂,比如阿爾法羅密歐,比如……法拉利。
當然還有后來的克萊斯勒、吉普、道奇等等。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
就是無論貴賤,在華夏賣的都很差。
至少在過去的時間線上是這樣。
如果說韓系和法系還可以說是輝煌過后巔峰不再的話。
那么意系……
笑死,華夏的乘用車市場就沒正經出現過意系。
只有兩個曇花一現的型號,勉強算是打出過一些水花而已。
倒是依維柯這種工具車賣的一直不錯。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
站在眼下90年代末這個時間點上,意大利人看著幾乎風靡全國的依維柯,絕對是有理由對自家乘用車在華夏的未來存在幻想的。
在這種情況下,找上老伙計金陵汽車公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如今相比上一世也只是早了兩年而已,并不算什么大事。
真正讓常浩南覺得驚訝的,是那個合作成立的汽車研究院。
這可是1997年,不是2023年。
別說意大利汽車了,就連拉達這種工業垃圾都能往華夏賣出不少。
君不見吳懿范就買了一輛么。
哪個外國品牌會跑過來跟華夏合作研究汽車?
說句難聽的,把上一代甚至上幾代的技術拿過來給你換個殼都能大賣,你拿什么和人家合作啊?
常浩南還沒自信到覺得自己研究出來的那些技術影響力能大到這種程度。
航空產業的技術確實會向下擴散到其它行業,但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
尤其這年頭的汽車幾乎沒什么正經的電氣化設備,也幾乎不會考慮風阻和風躁這些空氣動力學問題,常浩南最擅長的兩個部分,根本進不去汽車研發領域。
至少進不去家用的乘用車研發領域。
非要說的話,可能也就是在整車結構設計上會有點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