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秦逮捕方士,關我煉氣士什么事正文卷第67章曠世奇景,天有二日!趙高怒視著軍卒,而軍卒訥訥不能言。 實際上,就連趙高自己亦知,自己乃是遷怒。 他乃是中車府令,中車府令掌管乘輿之事,說白了就是始皇帝的馭手和馬夫。 至于他通刑律,亦只是作為類似始皇帝等人的顧問存在,并沒有刑律上的實權。 而他之所以能夠抓住李斯的把柄,乃至與各種各樣的人牽上線,便是依靠的謀劃。 有句話其實并未說錯,隱宮之內,皆是各種人才。 畢竟始皇帝重法家,輕諸子百家,仇視縱橫家。 其因,自然是戰(zhàn)國時秦乃是最強之國,且咄咄逼人,縱橫家們縱橫來縱橫去,皆是與秦為敵。 比如大名鼎鼎的合縱連橫。合縱連橫乃是以蘇秦,張儀,公孫衍三人為首的一干縱橫家,或曰野心家們提出的外交理念,并且于戰(zhàn)國后期時大行其道。 其中合縱自然不用多說,乃是六國合力抵抗強秦,曰合縱,蘇秦因此佩六國相印。 而關鍵是連橫,世人皆以為連橫是為利秦,實則不是。 連橫乃是張儀提出,而張儀連橫本意,乃是小國借著與強國結盟的機會,進攻其他小國,借機兼并土地,壯大自身實力。而戰(zhàn)國時有兩大強國,一為秦,二為楚。 連橫便是在此二國之間橫跳,待價而沽,這便是“朝秦暮楚”的由來。 蘇秦,張儀,公孫衍等人本就一體,戰(zhàn)國后期各國攻伐,說白了就是此三人攪動風云。先是合縱遏制秦之擴張,而后又以連橫破合縱,所為僅為個人私利。 故始皇帝深恨縱橫家,謂縱橫家乃亂世之源,重手清理。于是戰(zhàn)國時顯赫一時的縱橫家,歸宿大多為隱宮。 縱橫家們善謀劃,能猜度人心,又徹底將大義拋諸腦后,為個人私利不惜亂天下。一朝被關進隱宮,就如同養(yǎng)蠱一般。 趙高能夠于隱宮中生活多年,自然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他此次所行之策說白了依然是合縱,用一個共同的利益將一干人聯(lián)合起來,于各處發(fā)力,目的便是將扶蘇蒙恬拉下來,讓胡亥上位。 然而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旁的不說,讓李超成為此次衛(wèi)尉軍的領軍之人,便費了大力氣。 李超乃是名將之后,而李氏雖然日薄西山,但是亦曾是鐘鳴鼎食之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別的不說,秦軍中尚有不少將領曾是李信麾下,朝中亦有李氏當年盟友。 李氏如此,王氏更是如此。彼時所謂國家,尚且還是明明白白的家族聯(lián)合體,縱使是皇帝,也僅僅只是各家族中最強大的那個而已,遠沒有后世那般神性。 故此所謂爭權奪利,乃至爭奪大位,本質上,依然還是家族戰(zhàn)爭。無敵的秦軍,其實也是由類似家族私兵一般的武裝組成。 趙高苦心孤詣,日夜謀劃,本質上其實就是為了借胡亥之名義,收攏更強大的軍事力量,來對抗扶蘇和蒙恬。 而眼下,他已然接近成功了! 衛(wèi)尉羯之所以能夠成為九卿之一,乃是因上一任衛(wèi)尉,參與了嫪毐謀反。故始皇帝以一名奴隸擔任九卿,便是貴族拒絕與奴隸來往,如此可保羯忠誠。 然而羯忠誠有余,能力不足,且已老邁,急需替換。若是能夠讓李超立下隨胡亥斬蛟之功,又有平日練兵事,又是李信之子,接替羯掌握衛(wèi)尉軍乃是順理成章。 此事難在謀劃。衛(wèi)尉軍為始皇帝親軍,無人能插手。如何讓李超能夠出戰(zhàn),才是大問題。 趙高為此親自保舉,雖然始皇帝應了他所請,然而趙高心知,始皇帝多疑,此時必因為他插手衛(wèi)尉軍而心生警惕。 至于斬妖邪,實在不值得一提。 萬萬沒想到,便是這最不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出了大問題! 李超乃是趙高親自保舉,言之鑿鑿,言不忍名將埋沒。若非如此,亦無法收攏李氏之心,讓其心甘情愿為趙高所用。 此舉亦是將趙高與李超綁定在一起,李超立功,趙高自然保舉有功。李超犯錯,趙高同罪。 結果這個趙高當時吹得好像不用,大秦便會傾覆一般的絕世名將,居然在瑯琊臺上迷路了! 瑯琊臺啊! 一個廣不過七里,高不足百丈,一覽無余的土臺啊! 如何會迷路? 又怎敢迷路? 而且,迷路就迷路,爾回車是何意? 趙高身為中車府令,自然知道,兵車若是大角度拐彎,很容易掉輪子。 而掉頭比拐彎更危險。 兵車沉重,雖然體積不算大,但是為了應對顛簸沖擊,周身上下都是采用大木。若是掉了車輪,導致傾覆,車上甲士必會受傷。 而且兵車于戰(zhàn)陣上有特殊意義,直接組建純騎兵部隊乃是近年來方有之事,以前稱兵力,都稱兵車多少乘! 故損兵車,比損士卒更嚴重! 這便是趙高出離出憤怒的原因。 不用問他都知道,回車,必會導致兵車受損。 而兵車受損,必有車士步卒受傷。 意思是,還沒走到蛟身前,李超便已經損兵折將! 老實說,若是李超此行斬蛟失敗,趙高都可接受。 畢竟斬蛟失敗,說明此蛟有神通,非戰(zhàn)之罪。李超或會下獄,至少趙高保舉無錯。 但是你迷路是什么鬼? 回車又是何意? 若是始皇帝得知此事,必會問之。 爾趙高保舉一名上瑯琊臺都能迷路的將領,此人蛟都沒見到,便已經損兵折將。 你卻把他吹成絕世名將,此是何意? 深吸一口氣,趙高按捺住心頭的荒謬與憤怒。 此事,尚有挽回之余地! 五日前,始皇帝已然在行宮中開始齋禱,為祭天做準備。 而齋禱尚有五日,這五日之間,他既不處理國事,亦不會見外臣! 便是斬蛟過程中略有波折,此時此刻聽到,與五日之后聽到,亦完全不同! 所謂時過境遷,只要妖邪被斬,始皇帝心思都在祭天上,又怎會過多追究斬蛟過程中發(fā)生了何事? 抖了抖衣袖,趙高理順了自己的衣冠,又動了動腳趾。 腳趾鉆心地疼痛,顯然是方才一腳踢在銅盆上,折了。 他忍住疼痛,臉上再次露出一絲淡定的笑意,歉意地向著李斯開口:“吾略有失態(tài),廷尉勿怪。” 李斯已經直接將身上的深衣脫下,一邊示意奴仆給自己送干衣服來,一邊淡淡地掃了趙高一眼,心中暗暗嗤笑。 他聽命于趙高,僅僅只是因為有把柄握在趙高胡亥手中,并不與趙高同心。 趙高身為邢余之人,而且雖然為九卿之子,然而趙高祖父亦只是趙國普通公族,出身其實甚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