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由于宇航員和登陸器黑匣子都在別人手里可持續性的丟人,包括約翰在內的國會都要求盡快達成協議,波音等巨頭也不得不再次做出讓步。 商航死活不肯把關鍵子系統外包出去,所以他們經過商議后決定進行“限額”,只要是獲得了國內民航總局適航證的客機,有150個支線客機名額和50個干線客機名額能直接拿到國際認可的適航證,并不受限制地外銷。 至于c810和安1250就不管了,全都照發。 己方的曾祥冬想了想,又報出一個數字: “500架c822,200架c832,起落架、飛機尾翼、除冰器、艙內加壓設備、地毯內飾、窗戶玻璃,只要國際供應商按照市場正常價格提供合格品,將被用于這一批飛機。” 謝潑德想了想,雖然不是三大件但也是一些不錯的部分,加起來的利潤也還算可觀,至少不是華國內部全部消化了。 “300架c822和100架c832,最多只能有這些。” “唔……” 曾祥冬和其他人交流了一下,覺得這也差不多啊底線,算是認可了這個交易,航空方面上終于達成一致。 400架飛機出口或者飛國際航線已經不少了,而且賣飛機賺一筆大錢,后期這400架飛機每年都得維護保養定期大修才是穩定的收入,長久來看也算一筆帶來千億收入的好買賣。 適航證的拉扯結束,另一邊的國際衛星商業承包也勉強談妥。 沃爾夫條款依然沒有廢除,不過由阿美確認在頒發faa發射許可證后,華國民營航天公司(大寫備注:xap除外)可以承接非軍事用途含有阿美元件的衛星發射訂單,但單位發射價格不得低于制定的最低水平。 這一條里最大的難度是獲得faa發射許可證,不僅僅是包括火箭和衛星的一些檢測項目,還包括對發射后的環境污染問題測驗。 所以這也注定了只能是國內規模更小的民營航天去承接,他們的火箭和發射場地保密性不算太高,航天局和新遠的肯定不行。 雖然有所限制,但好歹還是終于吃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訂單。 其他方面是由臺積電向大陸出售一條成熟的28nm生產線和一條22nm生產線,同時又象征性地放開了一些芯片技術限制。 而阿美方面則將完全拿到“藍月”黑匣子以及可以共享探索者機器人對殘骸的拆解分析結果,至少能夠快速了解到事故原因和設計制造缺陷。 當這些條款一一達成已經是7月10日深夜,麥克馬斯特和我方人員各自在各個具體的意向協議書上簽字,最后再一起簽署“兩國深化友好合作協定書”。 在記者拍攝的照片上,麥克馬斯特擠出的笑容有點瘆得慌。 就連慶祝晚宴都被他推掉所以被取消,這位特使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兩個宇航員坐上了跨洋航班,匆匆回到本土。 但波音副總裁謝潑德·希爾留了下來,并單獨找上了曾祥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