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有任何意外,前進號空間站的兩個軸向艙段順利進入了500k近地軌道。 新遠三號運力充足,干脆把艙段發射到了較高的軌道,大氣更加稀薄,這樣前進號就能消耗更少的燃料來維持軌道高度。 在入軌的四個小時后,固定兩個艙段的桁架脫離,領航艙和節點艙自動對接,成為了一個120噸重的巨型組合體。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發射的兩枚新遠三號都使用了可回收二級火箭,9月2日的這段黑乎乎的二級火箭是在上個月20日發射過的。 郭申的回收方式還是成功了,在第二次的回收試驗中,經過了改造的二級箭體完美以5/s的速度墜海,發動機幾乎沒怎么沾水,箭體狀況也是相當良好,拉回去洗洗就繼續用了。 這也使得新遠三號成為全球首款一、二級都回收的火箭,二級的5臺氫氧發動機成功為林炬省了一個億。 今天的這枚二級同樣回收成功,兩次大氣摩擦的燒蝕并沒有產生致命影響,拖船在距離海岸線4公里的近海把它牽著拖了回去。 老馬看到這一場面,默默翻起了星艦ppt。 上個月,技術實力不斷增強的spec制造了第一枚星艦sn1測試樣機,還沒來得及對外公開,就在液氮壓力測試中爆炸…… 這倒不能說明星艦設計有問題,只能說品控還要加強。 sn1因為是地面測試用,所以外表也與想象中相去甚遠,丑爆了,體積也要少上不少。 但他依然對完全體星艦充滿信心,因為星艦代替了傳統火箭的上面級是作為二級火箭,回收質量前所未有,還能運送120噸載荷到近地軌道,具備行星際旅行潛力。 最重要的是造價低廉,比起新遠的航天飛機肯定要便宜得多。 但在他信心十足地一點點推動計劃時,spec在內的多家公司收到了nc的信息:征求登陸火星的人工重力飛船設計。 老馬看了看自家準備拿來登火的星艦,顯然想讓其跟前進號一樣自轉產生重力是不現實的。 可是在他的心里,那種旋轉式的空間站或者飛船,結構復雜而且脆弱,哪里有可以兼具登陸器和飛船做用的星艦好? 但重力確實很重要,合適的重力能省很多事,那么,該怎樣讓星艦也能產生重力呢? 馬斯克陷入了沉思,找出兩個塑料制造的星艦飛船模型,思考則改造方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