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火候-《逆水行周》
第(1/3)頁
下午,宇文溫又在看奏章,這奏章,是中書舍人蕭瑀所寫,蕭瑀在奏章里,向宇文溫講了個一典故。
那年,是梁國普通初年,天竺的達摩禪師渡海而來,抵達建康,當時已經開始崇佛的梁帝蕭衍(蕭瑀在奏章里以先祖代稱)十分高興,召見了這位異域高僧。
隨后,蕭衍向達摩禪師問了三個問題,第一問:“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
達摩禪師回答:“并無功德”。
蕭衍本來有向對方展示自己崇佛作為的意思在里面,聞言驚問:“何以并無功德?”
達摩答:“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蕭衍又問第二個問題:“如何是真實功德?”
達摩道:“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
蕭衍再問道:“何為圣諦第一義?”達摩答:“廓然浩蕩,本無圣賢?!?
蕭衍持論二諦,即“立真諦以明非有,立欲諦以明非無”,聽了達摩的“廓然無圣”,錯愕之余十分不解。
連連碰壁,蕭衍未免煩躁,話鋒一轉,盯著達摩忽然厲聲一問:“對朕者誰?(在我面前的人是誰?)”
達摩回答:“不識(我也不認識)?!?
話不投機半句多,蕭衍興致高昂的接見達摩,結果兩邊完全說不到一處,于是蕭衍便認為達摩是“言過其實”、“徒有虛名”。
達摩也不多說,離開建康,而蕭衍隨后得高僧點撥,醒悟過來,想再請達摩來點撥自己,結果達摩已經乘坐葦舟渡江北上,此即為“一葦(舟)渡江”。
蕭瑀的高祖父就是蕭衍,所以他不可以對先祖進行直接或過多批評,卻以這個例子,來向天子、便宜姊夫宇文溫解釋,為何當年先祖崇佛,卻不得善終。
蕭瑀認為“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先祖(蕭衍)當時不明佛法,以為只要廣造寺廟、傳抄佛經,剃度大量僧人,就是積累功德。
殊不知方向錯了,越努力,就會距離目的地越來越遠。
蕭瑀認為,佛祖感受到了先祖的崇佛誠意,所以派遣達摩禪師到中原,為誤入迷途的先祖指點迷津。
很遺憾,先祖對于達摩禪師的一片苦心未曾領悟。
達摩禪師當面指出他廣造寺廟、傳抄佛經、剃度大量僧人、布施許多錢財,只是積福德而不是功德,把福德當做功德,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執念。
所以達摩禪師想破他這種執著,就說先祖此舉沒有功德,說“凈智妙圓,體自空寂”才是功德。
先祖不解,反倒心生不快,認為達摩祖師信口胡說。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望谟县|
越西县|
丹江口市|
上思县|
泸州市|
农安县|
云阳县|
万全县|
景德镇市|
天镇县|
会泽县|
白山市|
威远县|
昌乐县|
陕西省|
高密市|
堆龙德庆县|
三都|
龙川县|
江城|
西吉县|
霸州市|
濉溪县|
夏河县|
武清区|
本溪市|
偏关县|
尚义县|
西藏|
靖江市|
红安县|
鹤峰县|
昂仁县|
务川|
米泉市|
故城县|
大埔区|
新兴县|
洪泽县|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