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雁人-《逆水行周》
第(1/3)頁
陰山山脈南麓,黃河北岸,漢九原郡故地,一座由堡寨擴建的城池邊上,許多農民正在新開墾的田里勞作,為農田供水的水渠里,剛抽上來的黃河水流淌著。
黃河邊上,立著幾座水車,不斷將河水提到岸上水渠,灌溉著周邊農田,水車邊上一字排開許多立軸風車,依靠時有時無的風力,將河水提到水渠。
風車陣里,幾名男子正在忙碌著,檢查各風車是否安裝到位,順便檢查抽水唧筒是否運動自如。
風力抽水機,是靠著風力推動風車轉動,然后通過簡單的傳動裝置,將旋轉運動轉變為抽水唧筒內唧桿的往復運動,以此進行抽水。
風力抽水機的抽水效率不高,但運行成本很低,只要有風就能運轉,晝夜不息,若數量夠多,提水量還是不錯的,這對于開荒的農民來說,是堪用的提水工具。
屯田的農民,并不是本地人,多為并朔百姓,均為商社或商賈的雇農,過完新年,便啟程來到這里,抓緊時間開荒,播下種子。
忙碌到秋天,待得收獲完畢,雇農們便返回家鄉,帶到來年回到這里,進行新一年的勞作。
他們和大雁一樣秋去春來,所以被稱為“雁人”,而雇傭他們到邊疆屯田的商社、商賈,就將屯田所得糧食上繳當地駐軍,換得“鹽引”、“糖引”。
再以此到并州官府處換取食鹽、白糖,轉賣生利。
此即為“開中法”,是朝廷為了解決邊軍糧食問題而推行的政策,本來官軍邊防僅限于朔州邊境,但現在延伸到陰山南麓黃河河套地區,新設的堡寨,需要用這種方法來保證駐軍的糧食供應。
商賈只要將糧食運到指定地點,就能從當地駐軍手中獲取“鹽引”、“糖引”。
有腦子靈活的商賈或商社,直接雇傭百姓在邊軍駐地附近開荒種田,于是省去了長途運輸之苦,省時省力。
為了節省成本,商社雇傭的農民不會在邊軍駐地過年,水車和風車,會提前拆了收入庫房,來年再用。
“雁人”們開墾出來的農田,屬于商社或東主所有,待到以后,這可是不得了的財富。
黃河邊上,許敬誠看了一會立軸風車的運轉,覺得這玩意的抽水效率太低,當然,對照物是蒸汽抽水機,不過立軸風車不需要燒煤,倒是節省了很多費用。
如果不是這里缺煤,他真想裝上蒸汽抽水機,到時候能灌溉的農田面積更大,即便要燒煤,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劃算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临西县|
犍为县|
无锡市|
张家港市|
贺兰县|
泊头市|
镇雄县|
固始县|
武川县|
绥芬河市|
南郑县|
齐河县|
株洲市|
抚顺市|
南召县|
天峻县|
高邑县|
万荣县|
上思县|
米易县|
收藏|
汾西县|
阿克陶县|
蛟河市|
墨竹工卡县|
肥西县|
长岛县|
庆元县|
左权县|
兴国县|
东阳市|
林州市|
乳山市|
张家港市|
黔东|
格尔木市|
博爱县|
莱阳市|
绥棱县|
蓬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