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當當”的聲音響起,那是鐘樓上的時鐘正點報時,街道上行人依舊來去匆匆,大部分人對這聲音沒有特別的反應,只有少數人停下腳步,從懷里掏出懷表對時間。 聽著鐘聲響起,然后停下腳步對時間的人,絕對不是廣陵本地人. 此時此刻,織造司官員徐蓋同樣停下腳步,掏出懷表對時間。 他本來沒有這種習慣,但因為公務原因,漸漸養成了對時間的習慣。 在亳州小黃時,城里就有鐘樓,而想要確認自己的懷表走時準不準,就得在鐘樓正點報時的時候對一下時間。 實際上這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大家不需要精確到“分”的時間。 農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需要這么精確的時間,工匠們同樣如此,平民們亦是這般,只有大規模紡織布匹的水力作坊,需要精確計時,計算產量和工資。 紡織作坊需要精確計時,和紡織作坊打交道的人就染上了“對時間”的習慣,徐蓋正是其一,他對好時間,繼續向前走。 河南道織造司,因為連年業績出色,為國庫帶來大量收入,所以朝廷開始在別的地方設置織造司,河北道織造司、山南西道織造司陸續籌建。 與此同時,東南道織造司亦在籌建。 東南道織造司,負責淮南、江南各地織造事宜,而作為河南道織造司表現出色的官員,徐盛和幾位表現同樣出色的同僚承擔了東南道織造司的籌建工作。 東南道織造司官署位于廣陵,以便兼顧淮南、江南三吳之地,所以徐蓋從亳州小黃來到揚州,成了寓居廣陵的外地人。 淮南、江南原是陳國故地,自去年年底戰事結束之后,百廢待興,朝廷免了十年賦稅,以便百姓休養生息,與此同時,設織造司,要為國庫帶來更多的收入。 按照河南道織造司的經驗,如果織造司以理價格“預購”百姓出產的絲麻,對于刺激當地百姓種麻、種桑發展很有幫助。 而水力紡織作坊想要運轉起來,需要興修水利,雇傭大量勞動力,如此可以吸納大量無地游民,讓對方能夠自食其力養活自己。 當然,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紡織工,需要進行“上崗培訓”,這需要時間,也需要熟練工來手把手教。 所幸河南道織造司有大量熟練工,也正是如此,才能為其他織造司的籌建提供有力支撐。 徐蓋和同僚對于織造司的建立和運作很有經驗,鼓足干勁忙碌了數月,終于有所建樹,可時局突變,江南躁動起來,為東南道織造司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