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十六章 中流砥柱(續)-《逆水行周》


    第(1/3)頁

    翌日,陜州弘農,城內官署,將作大監宇文愷和幾名同僚繼續就如何解決砥柱之險、疏通黃河漕運進行討論,這個問題無論最后采取什么措施,都必須解決,因為丞相已經下了命令。

    關中物資輸入關中,低下的運輸能力是個大問題,必須盡快解決,不然隨著時間推移,京城所需糧食越來越多,遲早有一天,原本富饒的關中地區其產出養不活愈發龐大的人口規模。

    這不是開玩笑,雖然關中富饒,但因為長安為都城,所以聚集長安城及周邊地區的人口有數十萬之多,僅憑關中之地的糧食要養活這么多人已經很勉強了。

    豐年尚可,一旦年景不好,關中爆發饑荒不是不可能。

    故而每年來自關東各地上繳的租糧,就是維持長安百姓生活的必需之物,而關東輸入關中的糧食,其數量連年遞增。

    前年,關東輸入關中的粟麥大概是十八萬斛,去年輸入關中的粟麥有二十萬斛,至于今年,種種跡象表明,關東輸入關中的粟麥,將近二十三萬斛。

    這樣的數量,看上去不算太多,問題在于無論漕運、陸運,以兩京道目前的運輸能力想要完成日漸增多的輸送量,已經是捉襟見肘。

    再過幾年,隨著天下太平、長安人口繼續增加,恐怕每年輸入關中的粟麥不低于四十萬斛,如果不提前做準備,到時候很容易爆發饑荒。

    所以,丞相對于這個問題很重視,也正是因為如此,宇文愷提出炸掉砥柱山、疏浚三門峽漕運航道的方案,讓丞相頗為動心。

    然而宇文愷這幾日在現場再度勘察地形后,對于自己的方案能否圓滿解決問題有些信心動搖,但擺在他面前的現實,就是無論怎么做,都不理想。

    漕運不好疏通,而陸運同樣比較麻煩,因為兩京道并不是平坦大道,對于滿載貨物的馬車來說,官道上許多地方崎嶇難行,極大阻礙了陸路的運輸能力。

    連接長安和洛陽的官道,古來有之,戰國時名為“崤函道”,漢時因為連接長安、洛陽兩京,故而名為“兩京道”。

    自從始皇帝統一天下、建都關中,到兩漢之際,關東糧食、物資輸送關中,受限于崤函道/兩京道的艱險難行,黃河漕運就成了最合適的運輸方式。

    但由于三門峽一帶黃河水急,漕船逆流航行困難,特別是砥柱天險的阻礙,給黃河漕運帶來難以克服的障礙,導致運輸成本居高不下。

    從洛州孟津啟程的漕船,逆流而上經過三門峽入關中、抵達長安,每運一斛糧食(一斛十斗),其成本就超過七斗。

    而陸路運輸,每運兩斛糧食,成本大概四斗,相對來說比較便宜,但問題是陸運的運輸能力比不上漕運,兩京道某些路段的通行能力較差,一旦貨運量劇增,很容易遇到“瓶頸”。

    這樣的瓶頸太多,以至于要解決這瓶頸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有些不劃算,故而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漕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长岭县| 岳阳市| 南江县| 岳阳县| 民和| 白河县| 屏山县| 马山县| 建始县| 探索| 澄迈县| 井陉县| 会理县| 茶陵县| 甘泉县| 洪洞县| 体育| 澄城县| 五大连池市| 图们市| 乐业县| 建宁县| 黄梅县| 盖州市| 剑阁县| 沙田区| 平陆县| 扬中市| 海盐县| 洪湖市| 湘西| 肥乡县| 绥阳县| 安陆市| 庆云县| 长汀县| 额济纳旗| 库伦旗| 花莲县|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