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上一節我用了較長的篇幅說了對攝影的認知層面的問題,涉及到的都是“功夫在畫外”中畫外的東西。盡管極為重要,但理解起來確實是有難度,遠不如可以直接操作上手的技能方面的東西容易讓人入門。 這個在構思大綱的時候就想到了。 所以在繪畫和文筆兩章中我并沒有專門寫技能方面的東西,統一留在了攝影這章一起寫。 藝術是相通的,所以上一節寫的對認知層面的解讀用在寫作和繪畫上同樣適用,都是入門前要弄明白的東西。 理解得越透后邊的路越好走。 在開始用佳能數碼相機攝影以后,我發現在很多所謂的專業攝影講座中,大家談得最多的話題除了器材的重要性外,就是再加上iso補償白平衡等專業概念,還時不時冒出一些通透油蜜縱深感之類的頭暈詞句,這些對于我們想初學攝影的入門者來說,無異于筑起一面高墻,讓人望而卻步。即使有些敢于嘗試的朋友,也有無從下手之感。 我也不知道是這些做專業講座的人故意說一些讓人聽不懂的東西以顯得自己高深還是自己本身笨。 通過反思,我發現,我們許多人照相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為孩子、家人、朋友或是自己留下一個成長的瞬間或是記錄一下某個精彩的時刻,或是身邊的景物之美引起了你拍照的欲望,再或是你去了一個新的旅途想要留下一個紀念等等。 并沒有那么多復雜的想法。 因此我覺得,對普通人來說,入門還是要盡量弱化器材的重要性,弱化光圈快門定焦變焦什么的如天書般的概念,從我們能輕松做到的小處著手,一步一步變成一個攝影門中人(變成攝影門中人的標志就是說你照得好看的人越來越多)。 所以,我的攝影初衷看起來可能是背離現在潮流的,因為現在的許多“攝影專家”都以照出來的東西讓人看不懂為追求,和我正相反。 我認為一張照片要讓看到的人覺得好才是好的。 因此攝影的目的性應該很簡單,就是照出一張我們喜歡的好照片。 首先要知道什么樣的照片是好照片? 這個沒有統一標準。 就像每個人對好吃的定義都不一樣,有的愛面食,有的喜歡米飯,苦辣酸甜咸都有人喜歡。 所以不要去管別人,自己喜歡就行。 和我看書喜歡亂總結一樣,我覺得想知道什么樣的照片是自己喜歡的很簡單。 一要先看。 至少看夠一萬張照片。 現在網絡如此發達,可以找到我們想找到的各種題材。 別看一萬這個數字太大,其實我們只要每天看30張就可以,一年下來就是一萬多張。 足夠讓一個人從攝影小白變成半個專家。 關鍵在于堅持,不能三分鐘熱血。 我的如此眾多愛好每項都能取得一點兒微不足道的成績都是源自堅持,包括我現在正在寫的回憶錄,每天寫一點兒,三個月就是36萬字。 可以先從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看起:山水、靜物、花鳥、美食、服飾、人物、事件等等哪個都行。 慢慢擴展。 看下去就會從中發現你喜歡和不喜歡的風格了。 然后按你喜歡的風格去練習第二步。 二要動手照。 這個動手照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看片的同時,動手,照。 我的建議是沒事兒就照,然后以周為單位把一周來照的照片仔細看一遍,從中選出你最滿意的九張發朋友圈。 無論一開始照得多差,總能從中選出9張稍好的。 然后再去看。 再去照。 慢慢下來,選出的9張會越來越好。 一年52次。 基本上照片參展入選沒問題! 三要學會運用參照物! 我之所以把這個應該放在技巧中說的項目單獨提出來,是因為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