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先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有個朋友發個朋友圈,說今天吃的魚很大,并附上了照片。 照片照得很清晰,一看就是大廚做的,至少色香味中色是沒問題的。 但重點是他只發了魚的照片,我們沒法想像這條魚多大。 要是我肯定會把筷子放在盤子邊,既不影響主體,又可以讓看的人知道這條魚是筷子的好多倍,那才能讓別人知道確實是條大魚。 對于魚,筷子就是參照物。 參照,我不管別的學科如何解釋,在攝影中,我的理解就是針對一個主體的比較說的。 對于一張照片來說,這個主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一個人,站在草坪上,那么草坪就是這個人的參照物。 一張國畫展覽,周圍一群人在看,畫就是主體,人是參照物。 一朵花,開在綠葉中,那么綠葉就是這個紅花的參照物。 一片葉,周圍全是花,那么花就是葉的參照物。 參照物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決定去看一場電影,那么為了記錄這個事件,如果把人定義為主體,那么參照物可以是影院,可以是宣傳海報,可以是售票臺邊賣好吃的,可以是有特色的取票口等等。這個選擇權在于你自己,在于當時的環境,在于你當時的直覺。 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比如你看到花很漂亮,肯定是有深層次原因的,是一片花海讓你震撼還是這朵花顏色鮮艷亦或是你小的時候家里養過讓你感到親切等等,總歸要有個理由。 那就努力去把這種感覺拍出來。 這種感覺就是直覺(不要抬杠),我們攝影要進步就是要找到這種直覺。 說回電影參照物。 如果覺得這個電影的海報設計得好,那你站在海報邊上,或是僅有你自己的時候,你可以單獨照一張海報,把海報作為主體。 也可能你覺得這個影院很有特色,那你就照影院。 還有可能你覺得當時人太多,那你就照人。 這些都是沒有定律的。都可以任我們自由發揮的。 比如我就愿意照海報和電影票根。 照海報知道我們看了什么電影。 照電影票根知道我們在哪兒看的。 然后發個朋友圈。 到年底時查一下朋友圈記錄,就知道當年看了多少部電影、在哪兒看的,如果票多,就可以回憶一下和誰一起看的。 所以我覺得,照相時,除了那些特殊表現形式,比如人物特寫等,我們盡可能的在畫面中留下參照物,并學會提煉參照物。 對于不可避免的景點攝影來說,參照物更是重要,甚至有些時候景點是主要的,人才是參照。 要單獨記得這點:人物和參照物要同時清楚。 我們大家常犯這樣的一個錯誤,就是去景點總是到景點跟前才去照相。這樣的結果就是如果人大景就照不全,景要是照全人就小。 這種情況幾乎每個照相或被照的人都經歷過。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就要有意識地在離景觀很遠的地方選擇照相地點。 一定要好好運用參照物,做好比較,兩千年前的《道德經》就已經用優美的文筆說了比較的重要性。“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恒也,說明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后這些比較是永遠存在的。 四要從一個最基本的小技巧開始攝影之旅。 說了前邊的那么多廢話,那么初學者從哪里入手呢? 我們先看兩張照片。 這是我隨意百度的一張照片,因為沒有留名,所以我無法聯系本人,好在這里僅是小范圍借用,應該不會引起爭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