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熟知后世歷史的馮云山清楚,華夏一旦放開閉關鎖國的狀態,融入世界經貿活動中,原本以制錢為主的貨幣支付手段,便會轉移到以銀兩為支付手段,而此時的西洋主要國家均采用或即將采用金本位制,這邊導致這些國家全部以黃金為結算手段,進而慢慢拋棄了以白銀作為結算貨幣。各國都在拋棄白銀,而這短時期以及將來的幾十年時間,美洲等地的白銀主產區的產量還在不斷增加,導致白銀淪為一般的金屬,價格越來越低。 馮云山知道,未來的幾十年內,世界的金價一直暴漲,而銀價一直下跌。世界上哪個國家最后還堅持采用銀本位制,便相當于最后的接盤手,承擔銀甲下跌降帶來的損失。因此,馮云山有個念頭,便是即便不能以金本位制,也要慢慢靠近金幣本位制的變種——金塊本位制。 對外,他需要的就是不斷花銷白銀,將通過外貿不斷流入的白銀全部花出去,讓中華帝國國內的流通貨幣,盡快都變成與黃金掛鉤的紙幣,將圣幣最快速度推廣到國內流通領域。如果有可能,他會讓對方以英鎊——這種金本位的硬通貨幣結算,或者直接以黃金結算,不斷積攢黃金,流入帝國,等積攢道一定程度,他便會也啟動金本位制,將貶值的白銀都花銷出去。 這些,都是因為如今的英國是世界第一強國,第一經濟體造成的。若是中華帝國能將英國經濟擊垮,強勢地奪取世界經濟話語權,自然可以不跟隨他采用金本位制,而是仍舊采用銀本位制,但馮云山清楚,這些暫時還不大可能。英國畢竟是老牌強國,工業革命已經多年,中華帝國就算因為自己的原因,提前進行近代工業化改良運動,也差距太大。因此,還是提前布局,跟著英國采用金本位制,這也是日后的發展趨勢。哪怕是一百年后,整個社會經濟急劇發展了,取消金本位制了,黃金始終也是最值錢的金融儲蓄品和戰略物資。 想到這里,馮云山回憶起歷史上的這個時候,幾年前的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地區,發現金礦,而不久前的澳大利亞也相繼發現多處金礦,隨著黃金的的產量增加,越來越多的國家會采用金本位,黃金將會越來越值錢。想到廈門一帶每年都有大量勞工被運往美國和澳大利亞充當苦力,馮云山就是一陣心痛,得盡早派人聯絡上這些勞工,解救他們,順便,碰上這個時代,自己也要在這波淘金熱中分一杯羹才行。 再過十多年,南非的金伯利和德蘭士瓦等處的鉆石和黃金便要被發現,引發一股瘋狂的開礦熱。自己得提前布局,將之先搶占了再說。然而這一切,都要有軍事實力,特別是海軍實力才行。 八,實施文明開化,建立教育體系。 最后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便是發展教育,尤其是效仿西方,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的教育模式。 關于這個教育的五年發展計劃,馮云山非常重視,完全是由他親手制訂的。他效仿的是后世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結合國情改良的效仿西學教育發展。 不過,因為中華帝國國民基數太大,人口眾多,幅地遼闊,無法一下子做到全民教育,因此,只能采取有針對性的精英教育和下一代教育模式。 五年計劃中,以教育部為主體,各地方官府為承載點,內閣朝廷以資金和政策支持,提高勞力國民素質為根本目標,設立和發展基礎教育,鼓勵各類教育機構、設施和社會教育團體、活動在民間開展,再以學校教育為基礎,構成整個國家的教育事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