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324章 金城湯池-《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下午,趙昺并沒有與江鉦進一步懇談,因為只有他清楚其的心病比之肉體上的病要重,心結驟然被打開,放下了沉重的包袱,自然身體上會感到輕松些。不過他知道這只是治標不治本,傷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肉體上的傷還需要調養,若是鬧出‘回光返照’的事情,笑話就大了。

    小憩之后,趙昺在縣衙后院的小花園中尋了個樹蔭,稍作布置便開始查看有關襄陽新情報和資料。這其中既有御前辦沿途收集的歷代方志,前人筆記及游記,也有事務局近日送來的情報。總之內容十分繁雜,涉及襄陽地區的民俗、民風和地理等等方方面面。

    趙昺將幾張歷代襄陽地圖鋪在案幾上,這些都是御前辦事前翻找出來,并重新放大謄畫的,以便于他查看。而古代的地圖十分讓人看著蛋疼,沒有比例尺,沒有等高線,也沒有統一的標識,只能直觀的分清方位和周邊的山脈、河流和村莊,至于準確的海拔、兩地距離就不要想了,往往只會在旁標注某地至某地多少里許。

    即便地圖如此簡陋,但是趙昺還是十分重視,因為千百年來滄海桑田不僅地形、地貌會改變,河流會改道、斷流,地名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就要不停的比對,否則很可能就會發生南轅北轍,驢唇不對馬嘴的事情,對于軍隊作戰那是致命的。

    趙昺現在手中拿著的是襄陽城圖,這是事務局繪制的最新版本,而案幾上鋪著的既有前朝繪制的,也有本朝歷次重修后的。只要加以對比就能夠看出這座城池的修建史,從而可以發現哪里的城防存在弱點,畢竟歷朝修建城池的工藝、使用的材料及質量上都存在著差異,分辨出哪里曾經被水沖毀過,在戰爭中被損毀過。

    從時間上看,襄陽城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始建于漢,改建于唐、宋,北魏末至唐前期襄陽城向東、向北遷移。神龍元年張柬之為襄州刺史,會漢水暴漲,他利用兩漢襄陽縣城和三國至唐前期襄陽府城垣于城西修筑了防洪大堤。至此襄陽城池的位置穩定下來,形成城高近三丈,寬五丈,周長九里,方圓十五里的方城。

    不過襄陽城的增修主要還是發生在宋朝,尤其的靖康之變后,趙宋南遷,襄陽城的軍事作用凸顯。孝宗時,襄陽增修城池,“樓櫓、雉堞委皆壯觀,止其中炮臺、慢道稀少,緩急敵人并力攻城,緣道遠,援兵難以策應。”又“增筑炮臺四座,慢道十一條”,以便于城內軍隊迅速登城支援作戰。

    淳祐十一年,就任京湖安撫制置使不久的李曾伯認為,郢、襄一帶的地位很重要,尤其是襄陽絕對不可棄之不顧,便在修復郢州城后,向朝廷請求一萬五千名兵力增援及錢糧支持,打算收復襄陽。朝廷從別處給他調派八千人支援,并撥錢一千萬貫作為軍費。

    這年四月,李曾伯派荊鄂副都統高達、幕府王登,率二萬一千名荊湖軍,向盤踞襄陽的蒙古軍隊發動進攻。戰斗中,南宋將士英勇頑強,浴血奮戰,一舉攻克了襄陽、樊城。收復襄陽后,李曾伯又下令筑城,限期兩個月內在城內建造營房一萬間,以備屯駐之用。

    在襄陽城東南西三個城門上增建了甕城,重要位置包砌了磚墻,在城垣上增筑了馬面和看樓,在城的東北角和西北角新建了延至江邊的雁翅城,與樊城東西角樓抵江邊的兩雁翅城相呼應,增強了襄陽二城的防衛能力。每座城門外有甕城也叫屯兵城,用于屯兵及存放兵器之,俗稱月城,城門上均建有城樓。加固后的襄陽城,周圍長九里防御能力大為增強。

    位于襄陽城西北角的夫人城,是與襄陽城緊緊相聯的一座城外城。為東晉太元三年中郎將、梁州刺史朱序母韓夫人率眾所筑,以后多次擴建,呈長方形,稍向外突出,東與襄陽城墻相連。南、西、北墻內以土夯筑,外砌大城磚。

    鑒于“筑城容易守城難”,次年春,李曾伯又向朝廷提出六點經營襄陽的建議,包括實行營田、獎勵屯田、運輸米糧、修筑城堡、免稅、增兵協防等。朝廷部分采納其建議,下撥一百萬緡的屯田及修筑渠堰補助費,并免除襄、郢之稅三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民市| 蒙阴县| 邹城市| 衡水市| 合山市| 阜城县| 湖州市| 大化| 新乡市| 定日县| 巴里| 黄大仙区| 襄垣县| 灯塔市| 巴楚县| 东港市| 漠河县| 乳源| 乌什县| 定安县| 连平县| 青田县| 冀州市| 宜川县| 岑溪市| 集安市| 闻喜县| 黄浦区| 吴桥县| 菏泽市| 乌苏市| 荔浦县| 湖口县| 五峰| 广汉市| 西乌珠穆沁旗| 高要市| 桦甸市| 保康县| 西吉县| 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