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金城湯池-《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因而整個襄陽城布局嚴謹,形勢險要,易守難攻,北城墻瀕臨漢江,其余三面鑿有寬闊的護城河。此后宋、元為爭奪長江天險,依靠堅固的荊襄城防體系,宋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抗金、抗元戰爭,最終南宋依靠襄陽的險要,糧儲的充裕,軍民的堅忍苦守,在襄陽進行了一次長達六年的重大戰役,十萬名元軍竟然拿襄陽城沒有辦法,只能長期圍困。
而襄陽城的護城河經過開挖也成了攻城的巨大障礙。它北臨漢江,在東、南、西三面人工開挖河道,從城外的西南角引襄渠水進入,在不同時期分別通過西南角、東北角的涵閘與漢江貫通,分隔了城市與城外的陸地,在戰爭時期成為一條緩沖帶,極大地保障了城市的安全。
不過開禧二年趙淳守襄陽時,護城河的寬度在七丈左右。至呂文煥守襄陽時,護城河又擴寬了一些,最寬處達到三十余丈,是當時中國最寬的人工護城河了。而城內軍民是通過護城河上的吊橋來與城外取得聯系的,護城河加寬后,為了方便城內與外界聯系,分別在東、南、西三門與陸路相通處,利用水中的沙洲人工修建了一個環島,以此為支撐建成兩段吊橋,幫助城內外聯系。
這種門的甕城外都有脫離母城的水中小堡,類似于西方棱堡常用的防御體系出現在襄陽,讓趙昺感到十分驚異,在中國是十分少見的。環島內修筑堡寨就可以屯兵,作為橋頭堡,又可以成為防御城池的前線。而對攻城方來說就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搭建浮橋必然會被堡中的守軍襲擾,且攻克橋頭堡又被水阻隔,難以展開兵力。
除了完備的城防體系,襄陽城外漢水自東、北、西繞道南流,南部則是險峻的峴山山系。城西七里處,有萬山北臨漢水,南與順安山相接,組成襄陽西部屏障;城南七里處,則有峴山設險,組成南部屏障;城北則俯控漢水,與樊城夾江相望,互相聯絡聲援,構成一個嚴密的防御體系。
在襄陽城池的外圍,還有牛角堡、城堡等眾多的外圍據點,有力的拱衛著襄陽城池,成為襄陽防御體系的第一道防線。要想靠近襄陽城,則需要先掃清在山中的據點,消滅盤踞在此的敵軍。而守軍占據制高點,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若是圍困則要消耗大量的兵力,如此必然會削弱攻城的力量。
面對如此堅城,若想盡快攻克城池,又要如何展開呢?這讓趙昺看著地圖苦思不已,而連日的奔波勞累,讓他不知不覺居然睡了過去……
“怎么了?”趙昺睡得迷迷糊糊間,忽然聽到了抽泣聲,睜開眼疑惑地問道。
“陛下……”
“之武?!為何哭泣?”趙昺穩穩了心神,目光才逐漸凝聚起來,看是林之武在以袖拭淚,連忙起身問道。
“陛下還要保重龍體,不要累垮了身子!”林之武扶住陛下帶著哭音道。
“哦,朕就打個盹,不妨事的。”趙昺拍拍其的肩膀輕笑著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山市|
漾濞|
十堰市|
金湖县|
梓潼县|
来宾市|
清流县|
盱眙县|
革吉县|
开封市|
于田县|
霞浦县|
错那县|
南乐县|
积石山|
遵义市|
施甸县|
集贤县|
通海县|
特克斯县|
工布江达县|
南昌市|
谢通门县|
顺义区|
菏泽市|
彰化市|
卢湾区|
崇阳县|
长宁县|
乡城县|
蒲江县|
商水县|
当阳市|
柳州市|
凤台县|
会昌县|
濮阳县|
花垣县|
泗水县|
偃师市|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