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對癥下藥-《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船隊順流而下行程很快,途中不斷有大宋水軍的戰船加入護航的行列,其中既有御前護軍前來接應的戰船,也有配合荊襄戰船作戰的長江內河水師,一時間聚起百余艘大小戰船聚集在御船周圍。內河水軍裝備的車船速度快,他們在前哨探,通過旗語與各船隊聯絡,不斷回報情況;御前水軍的戰船則在御舟外圍構成了警戒圈,防止有敵船偷襲。
看著江上白礬點點,百舸爭流的場面,趙昺頗為感慨,他迎風而立向東望去,高大的襄陽城隱約可見,周圍被寬大的護城河所環繞,他就像漢江上的一道閘門卡住了南北間的交通要道,屏護著南方大地。他知道只有奪取了襄陽,控制了漢江才能保證湖廣,乃至江東的安全,而只有將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江南才能安睡,自己才能安枕。
順江而下,船速快比奔馬,太陽西斜之時,城池已然在望。宜城東臨漢江水,西望金牛山,南近蠻河,北溯襄陽。曾是楚國的別都,也是拱衛都城郢城的軍事重鎮和經濟重地。據趙昺所了解城墻為夯土筑成,厚達四丈余,周圍近十三里,是所大城。
“那便是白起渠嗎?”趙昺看一條支流匯入漢江,指指問身邊的潘念道。
“稟陛下,那便是白起渠,當年白起率軍伐楚,便是以此水灌鄢都,直下楚都郢城的。”潘念回答道。
“哦!”趙昺點點頭,又撇了同船的張霸一眼暗道僥幸。想其因為樊城曾被水淹,便棄城而走,若是知道宜城也曾被水淹城,說不定也會棄了宜城,這幸虧其沒有當上主帥,否則又丟一城。
當年白起攻鄢都,兵力只有數萬,而楚國在鄢都屯兵三十余萬嚴陣以待,等著秦兵因為后勤斷絕餓死。而白起卻派出幾千秦兵在離鄢城約一百里的蠻河武鎮筑壩攔河,又自這條漢江支流東西向秘密修筑一條百里長渠。秦軍開渠灌城,鄢城的東北角經河水浸泡后潰破崩塌,洶涌的洪水將鄢城變成了澤國。
此戰白起以水代兵攻城,鄢都一帶,洪澤一片,魚蝦滿城,伏尸滿江,楚國死傷軍民達到了數十萬,幾乎淹死了此地所有楚國軍民,楚軍精銳盡喪,鄢城隨后被秦軍占領。城中被溺死的尸體腐爛,臭氣沖天,以致人們稱這里為“臭池“,成了鬧鬼圣地。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條用來殺人的戰渠,卻被后人開發利用,東漢的南郡太守王寵在此基礎上又開挖木里溝渠,使灌區面積進一步擴大,流水百余里,溉田數千頃,成為了一項水利工程宜,城從此成為魚米之鄉,人們幽默的將這里稱為“白起渠”。
隨后的千百年,白起渠使得宜城人民受益無窮。據趙昺所知在后世此渠經考證比之都江堰水利工程還要早二十三年,被國際灌排委員會確認成功申報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并予以授牌,從此號稱‘華夏第一渠’。這讓他更覺的滑稽,若是白起有靈,知道自己的殺人工具獲此殊榮,除了感嘆世事無常外,恐怕也只剩下想靜靜了。
船隊在傍晚時到達宜城外渡口,當御舟穩穩的停靠在碼頭上時,樂聲大起。江鉦攜宜城官員和荊襄總管府文武及士紳耄老迎接圣駕,趙昺對此并不感冒,尤其是在戰事緊急的時候搞這種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勾當。但是他只是皺皺眉頭,并沒有憤而甩開那些迎候的人群,因為他理解地方官員的苦心,自己這個時候發脾氣,自可為自己贏得些名聲,卻也會讓已經心虛的荊襄官員更加惶恐,不利于下來的工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都市|
门源|
阜平县|
鹰潭市|
滨海县|
彩票|
敖汉旗|
盐亭县|
鄄城县|
平泉县|
南京市|
建平县|
巴青县|
岑溪市|
河间市|
姜堰市|
山阳县|
张北县|
宣恩县|
康乐县|
启东市|
弥渡县|
富川|
淳安县|
阳谷县|
扶风县|
阜新|
永泰县|
怀化市|
惠州市|
林周县|
遂平县|
华阴市|
化州市|
秭归县|
乐清市|
玛沁县|
资中县|
阜新市|
鄂尔多斯市|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