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以史為鑒-《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倆老頭的話題從國家政治制度,轉到了官制,又引著自己跑到了歷代的監察制度上,讓趙昺不由的順著他們的話題聊開了,由奏聞也變成了君臣對答。可起初的那種不好的預感又冒出頭兒來,卻又一時摸不清倆人到底想表達什么意思,只能接著話題聊了。
“入漢之后,復置監御史,監察詞訟、盜賊、鑄偽錢、獄不直、徭賦不平、吏不廉、吏苛刻、踰侈,及弩力十石以上等九項,一般是三月還監,滿兩年輪換,引為制度!”劉黻繼續言道。
“不錯,但效果非盡人意吧?”趙昺喝口茶輕笑道。他知道漢初中央派出的監御史,但范圍只在京畿三府,即馮翊、扶風、弘農三郡,也非常設,滿兩年更換他人,其監察的對象是郡縣的官吏,并不是代替郡縣行政。
在制度設計上監郡的御史是定期到指定的地方考察,然后回朝廷述職,御史不是長期固定在一個地方,兩年便要更換,這樣可避免御史在地方久任與地方郡守建立共同的利益關系。可想象與施行的效果往往是兩回事,即便有了防范措施,仍能出現監御史與郡守互相勾結,包庇地方貪吏的事。
“陛下深愔其中成敗,看來外界所傳陛下不讀經史乃是不實之言,誤會了陛下!”劉黻聽了捋捋胡須一副甚是欣慰的模樣笑道。
“劉知事拗贊了,還是幾位先生悉心教導之功!”趙昺心中已有警惕,自然不會被‘蒙蔽’,便轉手將功勞送給了應節嚴。
“臣可不敢居功,還是陛下勤奮,多年來能夠讀書不綴!”應節嚴卻不接招,而是指指書房中幾個矗立的大書架言道。
“嗯,陛下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然對前人所為有了獨特的見解!”劉黻笑著點點頭,接著話題道,“正是因為看到了其中弊端,漢文帝便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職,乃使丞相出刺地方,并督監察御史,以求解決吏治上的貪墨之風!”
“丞相遣使分刺州郡事實上也只有一時之效,卻使得地方屋上架屋,機構重疊,職責疊加,不僅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還為后世留下隱患!”趙昺給倆老頭兒親手斟上茶水道。
漢時由丞相府派丞相史到地方監察地方行政,包括由御史臺派出的監御史也成為被監察的對象。在他看來,這并不是什么好主意,與后世明朝的秘密警察倒有一比,先是設立錦衣衛進行特務活動,可皇帝又覺得他們全力太大感到不放心,便由身邊的宦官成立東廠來監督錦衣衛,后來又覺得東廠也不可控了,就再選一幫親信宦官建立西廠監督東廠,最后導致宦官權力爆棚,連皇帝也管不了啦!
“陛下對此為何有此感悟呢?”應節嚴說道。
“自然是歷史教訓!”趙昺又給自己斟上茶,放下茶壺道,“漢武帝當政時以為‘天下郡守多為奸吏’,為了加強監督,才有元封五年設立十三部刺史。而所謂十三部刺史,即除京畿諸郡外,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每州為一監察區,設一刺史負責所在州部郡國。就此在地方上設立一個相對穩定的與郡縣區劃不完全一致的監察機構,專司監察地方。刺史之名便是由文帝時丞相府派遣丞相史出刺諸郡縣,并督監察御史而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县|
保山市|
赞皇县|
闸北区|
绩溪县|
额济纳旗|
天津市|
新郑市|
唐海县|
鹤峰县|
葫芦岛市|
固安县|
齐河县|
鄂温|
敦化市|
门源|
大石桥市|
唐河县|
彰化市|
木里|
辰溪县|
黄龙县|
永定县|
安阳市|
盈江县|
兴仁县|
威宁|
犍为县|
舒兰市|
响水县|
定陶县|
铜山县|
阳城县|
霍城县|
日喀则市|
盐池县|
罗江县|
竹山县|
潍坊市|
兴和县|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