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34章 岳飛-《大明國師》


    第(3/3)頁

    開噴就好了。

    什么封建陋習,什么華夷之辯,什么程朱理學。

    管你多少支筆來,我自一支筆駁。

    這樣不僅姜星火達到了目的,還能給自己過去穿越,心里累積下來的一口不平之氣,直接抒發出去。

    意難平嘛。

    憑什么你們這群蟲豸高高在上指點江山,拿你們的規矩做著表面斯文實則齷齪的事情?                憑什么你們能把壓榨百姓說成是耕讀傳家?

    憑什么遇到事情就要苦一苦百姓?                憑什么民族英雄都要被抹黑?

    道理,越辯越明。

    再過幾個月,就讓你們知道知道,什么叫做書生意氣,什么叫做揮斥方遒。

    至于要是衛道士們被自己噴急眼了,想玩點真實的,那就更好了。

    最好弄死我,讓我快點穿越回家,求求了。

    就在姜星火難得地思緒活泛時,身邊李景隆這時候說道:“這便是華夷之辨了?!?

    華夷之辨,或稱夷夏之辨,用以區辨華夏與蠻夷。古代華夏族群居于中原,為文明中心,而周邊則較落后。東周末年,諸侯稱霸,孔子著春秋大義,提出尊王攘夷,發揚文化之大義。如楚國自稱蠻夷,其后文明日進,中原諸侯與之會盟,則不復以蠻夷視之;而鄭國本為諸夏,如行為不合義禮,亦視為夷狄。

    換句話說,在春秋時代,劃分蠻夷與華夏,是按禮法的。

    這便是因為華夏重衣冠禮儀,《春秋左傳正義·定公十年》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蒙古人便是夷狄。”朱高煦毫不遲疑地先說為敬。

    李景隆開口道:“夷狄的定義,漢書里應該是最準確的,便是說夷狄披頭散發向左開衽,都是人面獸心之輩,與華夏的章服典籍習俗飲食語言都不一樣,偏居在北地一隅,逐水草以射獵為生?!?

    姜星火看兩人基本明白是什么意思,也就覺得事情好講了不少。

    其實中國歷史上華夷之辨的衡量標準大致有三個標準,即血緣衡量標準,地緣衡量標準,衣飾、禮儀等文化衡量標準。

    先秦華夷之辨區分的主要標準是以華夏禮儀的有無,漢晉以后華夷之辨區分的主要標準是以血緣遠近、地緣起始。

    這便是因為漢晉以后,在華夏面臨嚴峻威脅時,這種劃分可以保護華夏族群的存續。

    在姜星火前世,依然有很多學者受到了近代西方民族理論的影響,認為古代中國沒有民族主義,但實際上,古人們民族國家意識最突出的表達就莫過于華夷之辨,華夷之辨存在著深刻的民族主義色彩。

    當中原華夏政權不穩,蠻夷入侵之時,華夷之辨的呼聲就會高漲,華夷之辨成為漢族政權用來抵御異族政權的強大思維武器。當然了,亂世之中的華夷之辨正如同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一般,并非是大民族主義作祟,亦非歧視異族。

    從更深層次來看,華夷之辨的觀念促成的是一種凝重執著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頑強地抵抗異族的征服。

    “華夷之辯,這里藏著的意思就是,到底什么算是華夏,如果夷狄入主華夏,那么只要他們遵循華夏的禮法制度,便是華夏了嗎?”姜星火問道。

    朱高煦作為一個帶有樸素愛國熱忱的軍人,自然不愿意這么承認。

    否則的話,那他們對抗蒙古人的意義何在,難道是推翻華夏嗎?                姜星火又提出了更難的思辨問題。

    “或者說,舉個唐代歸義軍的反例,當華夏王朝被入侵時,孤懸在邊疆的漢人將領帶著一小部分漢人和一大部分當地的蠻夷,抵抗其他異族的入侵,那他算誰的民族英雄?”

    “再舉個剛才提到過的例子,金國入主中原,蒙古人入侵金國的時候,漢人為了維護心中的正統,去抗擊蒙古人,那他算誰的民族英雄?”

    大約是嫌兩人的腦子還不夠亂,姜星火繼續問道。

    “剛才說的是漢人,如果這人本身是個漢化的異族,連異族語言都不會說,他帶著漢人和異族,去抵抗其他異族的入侵,那他算誰的民族英雄?”

    三個問題,已經當朱高煦的大腦宕機了。

    可偏偏,朱高煦此時又想到了一個問題。

    “大明太祖高皇帝,是認元朝為正朔的。”

    “那只是為了說明大明是正朔?!崩罹奥》瘩g:“太祖高皇帝還說過,胡元入主中國,夷狄腥膻,污染華夏,學校廢馳,人紀蕩然?!?

    瞧瞧,有些人死了,哪怕躺在棺材里,但他的影響力卻依舊無處不在。

    朱高煦的大腦徹底過載。

    “姜先生,您直說吧,到底要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偛荒苷娴那О倌旰螅劳鯛敺炊闪耸裁垂菲ㄗ璧K融合的罪人了吧?”

    “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樹立一個標準。”

    姜星火緩緩說道:“這個標準,叫做民族國家?!?

    (本章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龙县| 牡丹江市| 华亭县| 霍州市| 博野县| 乌审旗| 常熟市| 读书| 金寨县| 蓬莱市| 柳林县| 博野县| 江川县| 柘城县| 阜新市| 广丰县| 麻栗坡县| 兴山县| 吐鲁番市| 望都县| 枣强县| 钟山县| 全南县| 罗定市| 固阳县| 邹平县| 柞水县| 吕梁市| 隆尧县| 西乡县| 施甸县| 盐津县| 阜宁县| 阿坝| 庆元县| 交口县| 富宁县| 乐东| 远安县| 北海市|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