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岳飛-《大明國師》
第(2/3)頁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馨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云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宛^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問嫦娥、于我肯從容,同圓缺?”
一首《滿江紅》吟罷,顧成淚濕白髯,儼然是有些不堪起來。
“老臣父祖以操舟為業,辛苦多年薄有積蓄,帶著全家定居揚州,彼時揚州繁華,老臣少年時亦是能讀得起書,過得還算安穩,還與定了一門逞心如意的親事.后來元末兵亂,老臣游歷在外,待回家時,卻只見得胡馬呼嘯,整個揚州城,真真如白石道人所言‘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等老臣尋到她家時,早已焚燒殆盡,最后便只見得零落在桌面上的半闕《滿江紅》。”
朱棣等人亦是噤聲。
任誰也沒想到,老將軍少年時竟然還有這段往事,而朱棣再念及顧成在驛站二樓時,向北望著江北揚州方向,觸景生情念出這首詞,便轉瞬有了不一樣的心境。
“從那時起,老臣投奔太祖高皇帝,擎大纛、負沙舟,每戰必懷有死無生之志,便是這個心結的緣故了。”
“胡虜不滅,老臣無以慰親眷在天之靈。”
“可老臣今日聽到姜星火所提問題,一想到或許數百年后,老臣一生努力,便會如岳王爺那般被扭曲、抹黑,老臣便心有不甘的緊!做了鬼,也不甘心!”
須發皆白的老將軍顧成,幾乎是以某種祈求的眼神看向朱棣。
“陛下,沒辦法嗎?”
“姜先生,沒辦法嗎?”
朱高煦垂頭喪氣地問道。
“有辦法?!苯腔鹫f道:“但我得先告訴伱,岳飛為什么是民族英雄?!?
兩人的眼神,都有點驚訝,岳飛是民族英雄,這還有為什么嗎?
看出了兩人的驚訝,姜星火緩慢卻又堅定地說道。
“岳飛之所以是民族英雄,是因為岳飛代表的,絕不是他個人,而是在兩宋之交,不甘遭受女真侵略者奴役、凌辱的千千萬萬個漢人?!?
“岳飛的抗金北伐,不是他一個人的抗金北伐?!?
“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毀的也不是岳飛一個人的功。”
“你可知岳飛聯結河朔,苦心孤詣十年之久,這背后,又有多少兩河漢人的努力、犧牲、付出?正是因為他們在困境中堅韌不拔地反抗,才有了岳飛誓師北伐后,中原遍地起義響應的燎原之勢。”
“完顏構和秦檜,可恨就可恨在一個投降!”
“岳飛一死,北地漢人的心氣就斷了,這代表著哪怕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哪怕有著當世最強的帥臣,有著紀律最嚴明、士氣最高昂、戰力最強悍的軍隊,依舊無法光復河朔,直搗黃龍?!?
“往后了說,岳王爺北伐功敗垂成,女真人入主中原,短短百年,北地莫說幽云十六州,就是兩河、山東、河南的漢人,都認金國為正朔了,他們會覺得岳王爺是民族英雄嗎?”
朱高煦不想承認,但不得不承認:“不會?!?
眼看著朱高煦郁悶生氣快爆炸了,李景隆生怕他再拔一次歪脖子樹,連忙勸阻道。
“劉伯溫便說過,自古夷狄未有能制中國者,而元以胡人入主華夏,百年腥膻之俗,天實厭之.蠻夷終究是蠻夷,女真人和蒙古人一樣,享國不久的,只是暫時改變?!?
姜星火反而正色反駁:“不是久不久的問題,這種涉及到大是大非事情,一年、一月、一日、一個時辰、一刻、一息,都不能改!”
“岳王爺就是民族英雄,誰也不能改,誰也改不了!”
朱高煦以手擊節,悶聲道:“便如祖逖渡江北伐那般,中流擊揖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姜星火肅然起身,徑直說道。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荒謬到極點,生活在金國的漢人都認為岳王爺不是民族英雄,便是因為,從古至今,華夏都沒有出現‘民族國家’的概念,始終不過是門戶私計?!?
“而既然是門戶私計,既然給百姓傳播思維的話語權掌握在耕讀傳家地主的手上,那么誰給這些地主更大的利益,或者說當原則抵不過異族的利益與威脅的時候,自然就不重要了,而百姓也會跟著被灌輸錯誤的思維?!?
“思維這個陣地,正確的不去占領,錯誤的就會占領,是決計不能拱手相讓的?!?
姜星火回想起他第六世的時候,曾經寫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那位,正在廣播電臺里宣揚他的“曲線救國”理論呢,不由地深切覺得,自己確實該做點什么。
一介書生,也唯有筆和嘴了。
八次穿越之旅,已經讓姜星火明白,憑借著個人的力量想要改變歷史的軌跡,可能性不說微乎其微,那也可以說是大約不可能了。
但是,
但是,
出獄了以后,他總得做點什么吧?
難道要厚著臉皮靠大胡子接濟,每天主要任務就是像在詔獄里一樣睡覺? 還是說,接著去秦淮河上賣詞度日,每天主要任務變成跟好姑娘們睡覺? 太腐朽了,太墮落了。
最重要的是,姜星火真的睡夠了。
所以,那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能夠在躺平的同時,給自己找點不是那么累的事情做,嘗試做出一些改變,不是故意求死卻能被動作死呢? 當然有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