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并已經知道他在國內“稻蝦共養”模式推廣上做出的貢獻。 于是,帶著一些笑意,他開始了自己的提問。 只是,他提出的問題和他的和善的語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陸同學,有關于生長素的論文課題十分常見,每年畢業時我都能聽到一大推的類似選題。” “雖然你在實驗方法和實驗對象上有所創新,但是理論價值并不是特別大。” “你能說說你這篇論文的前景和意義嗎?” 這個問題一說出來,旁邊兩個教授皆是看了他一眼。 不禁暗自在心里腹誹:“這個老彭在搞什么?” “這篇論文在學位畢業論文中,已經算的上最優秀的那一批了。” “他的水平有目共睹,大家走走流程就行了。” 但話已經問出來了,不可能再收回去。 于是,三位教授開始一齊等待他的回答。 答辯時允許有簡短的思考時間,但必須在錄像機和幾位答辯老師的注視下當場作答。 陸時羨心中一凜、眉頭微皺,顯然這個問題未曾在他的預料之中。 每年全世界會產出數以百萬計的論文,但其實相當一大部分的論文沒有太多的理論價值。 只是在基于前人的理論的前提下,進行了一個綜合敘述。 對比說來,他這個已經算有些價值了。 但他不可能去和答辯老師爭論這個似是而非的問題。 只是個人評價標準不同的問題罷了。 所以必須尋找新的突破口。 陸時羨的目光在他的席卡上掠過,心思急轉之下,頓時有了思路。 這個思路在他腦海中不斷盤桓,隨后慢慢形成了想法。 這個過程看起來很曲折,但在外界只過去了十幾秒。 很快,陸時羨完成了思考,并開始作答。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