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周末,陸時羨坐在電腦旁。 正式開始做作業。 課程論文和學位論文又不一樣。 課程論文只是運用所學課程的知識去研究問題,只需要證明你在這門課程上已經有一定的理解即可。 對于篇幅和格式的要求遠沒有學位論文嚴格,快的人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解決。 這也是很多授課老師將其作為課后作業的原因。 有著一篇準sci打底的經驗,陸時羨寫這種論文,只能說是牛刀小用了。 哪怕經濟學論文屬于社科類和他熟悉的自然類不太一樣。 但根本性的邏輯內核并沒有太大變化。 在他扎實無比的基礎之下,在不到兩個小時時間內。 一篇《帕累托法則在我國番茄及番茄加工品產業的應用》論文新鮮出爐。 全文共兩千多字,運用了經濟學定律中的帕累托法則對番茄及番茄加工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說起帕累托法則也許很多人沒有印象,但是它還有一個出名的別稱。 二八定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即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部分大約占據其中的20%,而剩下的雖然占據80%,但卻是次要的。 它最著名的應用應該是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財富。 無論是基于國家層面還是行業層面,這個結論對于大多數財富分配情況都適用。 論文寫完,陸時羨稍微檢查了一下有沒有錯字或者行文不通暢的地方。 檢查完畢,他合上電腦,拿起之前已經借好的一本書開始看了起來。 不管怎么樣,經濟學要學,生物也不能落下。 書名《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由菲奧娜·斯塔福德所著。 現在并沒有國語版,他所看的是英文版。 但陸時羨讀了開篇之后,才發現這并不是一本專門講述的植物學的書籍。 可即便這樣,這本書依然將他吸引進去。 作者在這本書上融合了民間傳說、自然科學、文學、神話等等內容,以生動的筆觸、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哲思,講述了人與樹木的關系,引發了人對自然的思考。 “種樹往往是一種基本行動,也是對未來繁榮的一種公開承諾。” “樹木生長,不是為了代替生命中戛然而止的人,而是為了延續記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