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景泰六十年,晉王朱見湛改孟買為邲棠市,建立集工業貿易于一體的港口城市。
同時,改西海口岸城市阿沃尼格達為沚港,建設東方貿易中心。
沚港本來是谷國的土地,谷國送疆土五十公里給晉國,徐國也送晉國五十公里,這就有了沚港。
兩國也不再接壤。
尤其是徐國,已經完全淪為晉國的附屬國。
朱見湛是皇十四子,今年剛好五十歲。
卻野心勃勃,他苦等親爹咽氣兒,好吞并谷國。
統一印度,成為真正的霸主國,不止稱霸南亞,還要稱霸天下,這是他心心念念的事情。
他對基建不感興趣,對于搞經濟賺錢也不感興趣,谷國那么富,只要吞并了谷國,工業基礎也就有了。
寧國、許國是糧食出產國,只要吞并了這兩國,晉國什么沒有?
晉國有五億人,最多能拉出來七千萬戰兵,人海戰術都能淹死谷國寧國,得到了兩國優勢,寧國那個建筑皇帝,會是他的對手?
朱佑榷在晉國的感受,就是軍事強大。
國都道路破敗,無人管理。
軍工廠卻有十一個,生產出來的槍械炮彈堆積如山。
戰云密布,是晉國最好的寫照。
街上百姓沒什么笑模樣,也沒有什么娛樂活動,甚至玩樂的孩子們都在踢正步、走軍陣,朱佑槿最大的感觸,就是簡單精練。
和許國的慢生活、寧國的樂天派截然不同,這里充滿了肅殺之氣。
在城外,一道道直沖云霄的煙囪,冒著黑煙,一家家重工業工廠,就在城外,廢水排進河里,造成魚蝦大量死亡。
晉國最多的,就是這種重工廠,生產的全是軍工產品。
據說晉國的大炮,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大炮。
朱見湛還發明了先進的炮步戰術,炮兵和步兵結合。
晉國的學堂里,學生們不敢嬉笑,上課之前,要唱戰歌,從小受的就是軍事教育。
孩子們主要學的也不是文化知識,更多的是軍事知識。
在這里,軍事風氣極重,民間以當兵為榮。
躍居朝堂上的官員,也都是軍人,仿佛從上到下就是一個戰爭機器。
晉國辦事效率出奇的高,卻沒有任何微笑服務,連普通女子都繃著臉。
據老人說,清理土著的時候,女人都殺過人。
晉國有一百萬,非漢人。
這些都是立功的奴隸,什么人種都有,他們被釋放后,自動變成晉人。
至于其他人,沒了。
奴隸們也不茍言笑,甚至比漢人還嚴肅,他們都是軍中的主力干將。
在晉國,上升通道只有一條,就是當兵,打仗,戰爭!
朱佑榷兄弟僅僅逗留三天,就實在待不下去了,轉道去谷國。
谷國,封在東印,和寧國以恒河為劃分,和晉國國界線就比較模糊了,反正晉國往前,他們就往后撤。
谷王朱見淅,性格軟弱,封在東印,就是因為毗鄰大明,大明能幫他說話。
本來定都在東印中心,但晉國越來越兇悍,他便遷都到了大明國界線旁邊,西孟加拉的加爾各答。
本來西孟加拉也是明土。
谷王不斷上疏哭求,晉國不停侵吞谷國疆土,谷王想回京,不想當外藩了。
老皇帝沒辦法,就在西孟加拉劃出一塊來,送給谷王,讓他建造國都。
按照法統說,這塊土地屬于大明。
一旦晉國打這里,就等于向大明宣戰。
誰讓谷王貪生怕死呢。
可千萬別以為,谷王真的貪生怕死。
這幾年,他還不停撩撥晉國,遷都之后,跟晉國討要他送上去的國土,導致兩國越鬧越僵。
朱佑榷對谷王朱見淅的評價,是沒腦子。
封在東印,毗鄰大明,只要謹小慎微,安全無憂。
晉國看似磨刀霍霍,其實是不敢滅亡谷國的。
只要谷國利用好地緣優勢,大搞貿易,把老晉王給熬死,兩代之后,谷國反而能靠經濟,在印度稱霸,甚至反戈一擊,晉國也得吃虧。
谷王該禍水東引,把晉國的視線挪到寧國去。
寧國想改為秦國,恰恰有爭霸的野心。
讓他倆狗咬狗去。
奈何谷王這些都沒想到。
谷王身高一米九七,是老皇帝諸子中最高的一個,也是腦子不靈光的一個,排行老十六,他母妃是秦妃,秦纮是他親舅舅。
可這家伙誰也不像,秦妃聰敏,秦纮極具才能,他卻腦袋不靈光,和他親兄弟都不一樣。
不過,谷國的貿易也算做得風生水起,畢竟靠近大明,大明漏出一點就夠他們吃喝了。
但經濟發展極端不平衡。
西孟加拉地區,經濟特別發達,南方領土卻很不發達,越往南越貧瘠。
以前發展是均衡的。
谷王發現晉王的野心后,就開始把經濟中心向北轉移,靠近大明、寧國的地區,都是谷國發達地區。
人口也是,谷國總人口3.1億。
主要集中在恒河流域和西孟加拉地區。
按理說,谷國人口這么多,不應該這么弱啊。
一方面是晉國太強。
另一方面谷王實在不靠譜,這位腦子不靈光,政策是東一錘子西一棒子,秉政大臣也是阿諛奉承之徒。
有名臣要上疏大明皇帝,結果被谷王逼死。
導致群賢退避,國內人心離散。
好好的大國之基,被谷王玩成了超級大弱雞。
谷王還是個頑主,什么都愛玩。
朝政丟給太監、大臣去管,他就負責在宮里瞎玩,國內建設都不太管,朝堂上貪腐嚴重,政局混亂。
這也是晉王盯著他的原因。
朱佑榷兄弟看見谷王,就看出他的虛弱,純粹是被酒瑟掏空了身子,今年四十九歲的他,看著沒兩年活頭了。
也就新醫學發達,否則谷王早就玩死了。
谷王哪方面都不咋地,但能生啊。
生了33個兒子,47個女兒,總數80個!
老皇帝才生了41個兒子,27個女兒,才68個。
谷王比老皇帝還能生。
在這一方面,谷王完勝所有藩王。
而磨刀霍霍的晉王,在生兒子問題上,卻十分難產,他只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可謂是藩王里子嗣最艱難的一個。
谷王則稀松平常,今年還有一個嬰兒誕生呢,就是能生,氣死你們。
作為一個超級玩咖。
上行下效,民間都以玩樂為主,層出不窮的娛樂項目,朱佑榷兄弟倆玩得不亦樂乎。
戀戀不舍的離開了谷國。
乘坐火車去印度第五國,徐國。
火車從加爾各答(谷都)出發,沿途要經過不繁華的谷國南方,還要借道晉國,才能抵達徐國。
離開繁華的北方,看到南方情景,兄弟倆大跌眼眶。
“這是谷國?”
車窗外,山道縱橫,百姓衣不蔽體,火辣辣的太陽把人的皮膚烤得黝黑,這里的百姓都是老年人。
道路也沒有瀝青路,全是土路,連熟土都不是,下起雨來就無法行走,路差屋破一窮二白,就是這里的真實寫照。
一個個老人步履蹣跚,當火車停靠后,腦袋探進來賣東西。
經過了解才知道。
這些都是空巢老人,年輕人都去北方打工了。
這里以前也是瀝青路,也是筆直板正的道路,以前也過著好生活。
可隨著晉國磨刀霍霍,谷國就徹底放棄了南方,把瀝青路全都刨了,熟土路也都毀掉。
還在兩國交界處,制造了五十公里的無人區,制造無數個爛泥塘,里面全埋著炸彈。
南方再能種地發展貿易,谷國也不要了。
大不了丟掉全部南方,把晉國人口全都耗死在這里。
兩國早已交惡,只是中央王朝不知道罷了。
谷國早就堅壁清野,徹底放棄了南方,專心經營恒河口的土地,使得谷國南北差異巨大。
谷國人口很少的原因,就是毀掉了南方,糧食無法養活太多人口,否則谷國人口還會翻一倍。
整個印度,養活30億人口是沒問題的。
專列短暫停靠后,再次鳴響汽笛,朝著南方駛去。
越往南走越荒涼。
除了鐵路線外,全是搞壞了的爛地,一旦晉谷兩國開戰,谷國會立刻切斷鐵路線,讓晉國陷入泥潭之間。
火車駛出谷國國境,進入晉國。
穿過一百公里,才進入徐國國境。
徐王,是皇十三子朱見漓,其母妃是白妃,曾外祖父是白圭。
朱見漓在皇帝諸子中,可以說是最不出眾的那一撥,所以封在德干高原上。
封在此好處是有,因為土地貧瘠,糧食不多,又地處高原地形,少量兵力就能有效防守,而且礦產資源豐富,靠出口礦產就足夠自給自足。
壞處同樣不小,這里不具備爭霸的資本,也永遠不可能參與爭霸,又毗鄰野心勃勃的晉國,不伏低做小都不行。
老皇帝如此封地,也是結合朱見漓的性格,朱見漓是不爭不搶的性格,又沒什么才干。
給他一塊好地,就會引起覬覦,反而會丟掉封國。
給他一塊壞地,他又不會治理。
只能給他一塊中不溜的封地,德干高原,平均海拔高度為450—900米,西高東低,由于多雨原因形成多條河流,河流把德干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樣東西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
從地理環境來看,這里遠遠趕不上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富足,但和國內比起來,也是一塊好地盤了。
這里的不富裕是和印度比的,可以看做是兩湖地形,其實也是不錯的。
徐王確實不太會治理,但治下8000萬人口,依舊活得不錯。
朱見漓屬于文不成武不就,就有一個優點,能聽進去勸諫,性格是人云亦云的性格。
當不好一個霸主,卻能當好一個仁君。
所以,徐國是所有封國中,最自由的一個國家,中樞幾乎不強制攙和百姓生活,百姓過得很自由很舒服。
朱見漓還不是要強爭霸的性格,徐國緊跟晉國,甘心當一個小弟,所以百姓就有福氣了,沒有徭役不用參戰。
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蛐蛐。
這一點,他像他祖父宣宗皇帝,民間都戲稱朱見漓是蛐蛐皇帝。
因為蛐蛐,朝野上下經常勸諫,他都是笑著答應實際上還是偷著養蛐蛐,一國皇帝能偷著養,已經是朝野上下的福氣了。
有一次他急著出去斗蛐蛐,但朝中官員來和他商量國事,他忍著不耐煩,愣是和大臣商量完畢,蛐蛐卻被悶死了,他在宮中哭了很久,事后也沒有責怪這位大臣。
百姓都說徐王是仁君,像仁宗皇帝。
可民間并不知道,仁宗皇帝的廟號是仁,其實和仁慈不沾邊的,他是狠辣暴戾的性格,可不是笑呵呵的大胖子。
反而最不寬仁的朱祁鈺,才是真的仁慈。
從太祖,到太宗、仁宗、宣宗四帝,都談不上仁慈,甚至說都有點殘忍。
徐王今年也五十歲。
他和晉王朱見湛同齡,他知道寧王正在尋求改封號,他也想接手寧王的封號。
徐,是春秋諸侯王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反而寧,在前朝不起眼,在本朝是個很重要的封號。
朱佑榷兄弟在徐國最大的感觸,是祥和。
朝中寬和,民間祥和。
政治環境非常寬松,自然就誕生了繁榮的娛樂業。
大明的,在徐國非常受歡迎,徐國誕生了非常多的家,像推理、偵探、愛情、武俠等,在徐國形成個個流派,反向出口全世界。
民間很多耳熟能詳的作家,全是徐國人。
徐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支電影。
用照片拼接而成的電影。
民間娛樂業高度發達,就造就了娛樂從業者,在民間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徐國建都在班加羅爾,改名為徐都,也叫若木。
若木是春秋時期徐國第一任國王。
徐國這個封國,從夏朝開始得以分封,傳國一千六百年,在后世聲名不顯,其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諸侯國。
這兩年,晉國爭霸的野心越來越大。
徐國不像谷國那么徹底。
但在兩國交界線上,已經開始架設鐵絲網,修建界橋,并開始埋設地雷。
上次為了讓晉國滿意,徐國在印度東海岸獻土五十公里,給足了晉國的面子。
可晉王欺人太甚,竟想讓徐國幫助晉國,聯合出兵攻打谷國。
徐王沒有爭霸的野心,他也不是爭霸的人。
干脆拒絕了。
之后晉國就開始針對徐國。
反正徐國也不怕,沿海地區,都有山脈做遮擋,大不了將海岸城市放棄,縮進大山里,晉國也打不進來。
再說了,徐國就是一個屎殼郎,吃進去惡心不說,還沒肉。
印度五王中,徐國最窮了。
雖然礦產多,卻沒有充足的糧食基地,無法供養足夠的人口,自然也就不具備稱霸的本錢。
礦產再值錢也要人挖的,挖出來煉好了才是錢。
徐國最大人口容量在1.5億左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