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可塔什干路段正在維修,暫不開放。
專列穿行里海和咸海中間,途經土庫曼,率先抵達伊國。
伊國和隋國交易,得到里海東岸沙漠領土,等于說伊國和許國均分了土庫曼。
這塊土地極端缺水,除了是塊地之外,毫無用處。
滅汗國戰爭中,藩國聯軍就將土著民往這邊趕,導致本就稀薄的植被徹底遭到破壞,水資源徹底枯竭了。
最后形成一個個萬人坑,魏國才徹底占領這里。
近兩年才開始種樹開始治理,但已經難以遏制草原沙化了。
魏國將這塊爛地,送給隋國。
隋國轉賣給伊國。
伊國不嫌破。
火車進入伊國國境。
在大明使團來使之前,伊國和魏國的鐵路是不連接的,兩國邊境線二十公里內,是不覆蓋鐵路的。
兩國用鐵絲網做藩籬墻,兩國百姓必須通過正規手續,才能去另一個國家。
伊國百姓本來就少,可不能讓他們跑嘍。
伊國戶籍管制是所有藩國里最嚴格的。
其實伊國不窮,賊有賊道。就是缺水,嚴重缺水,他們用古法取水,一滴降水都舍不得浪費。
不止缺水,資源也貧瘠,這片沙漠下還沒有資源,油鐵都沒有,金銀礦更別提了,啥也沒有。
他向他爹上疏幾十次想換藩,可天下土地都有主了,怎么換藩啊?
倒是他爹給了他一大筆錢,支持他辦工業。
但這是一片極端缺水的土地呀,現階段工業都是勞動密集型工業,沙漠拿什么養活幾萬人的大工廠?
一個飲水問題,就能難死伊國朝廷。
所以,辦企業就別想了,只能另辟蹊徑。
為了維持伊國百姓的平均收入水平,伊國朝廷給百姓發錢,但這錢又不是伊國朝廷能印的,總得想辦法賺錢吧。
朱見滁點子多著呢,就搞起了極端娛樂業。
伊國人窮,隋國人富啊,大明人富啊,印度五王的國民都富啊,但他們國家法度嚴苛。
這樣說吧,法律里寫的,都是能人姓想要的。
伊國就開始搞起了極端娛樂業,什么都有,什么花有什么。
號稱沙漠里的天國。
這種娛樂理念,真不是朱見滁自己想的,而是宗室小藩國,都這么干。
那些封在小島上的藩國,糧食都不能自給自足,靠笨干除了窮死沒別的路可走。
只能走極端,發展這種極端娛樂業,就他們研究出來的。
大明法律里嚴禁的,他們那都有。
不刺激,其他國家的富人憑什么跋涉萬里跑你這來消費?
正常來說,藩國和大明統一使用一個大明律,大明禁止的,藩國也要禁止。
總有例外。
像大洋上星羅棋布的小島國家,不讓他們搞特殊化,他們是活不下去的,大明和藩國又不嚴禁移民,人家百姓憑啥在你這受苦?過得再差,百姓該逃回大明了。
再說了,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錢賺。
大明不做,大藩國不做,市場擺在那里,肯定有人為了錢去做的。
這東西是人姓的弱點,越限制人越好奇,越好奇越渴望。
可儒家教育里,這些就是禁止的。
島國天堂就應運而生。
朱見滁知道自己的伊國,想繁榮就得走極端,不然保護環境哪來的錢?哪來的錢給百姓發錢?
只能搞娛樂業。
大明國內管得那么嚴,拉屎放屁都得管著,像魏商隋唐夏楚吳這樣的大藩國,法律也一樣嚴苛。
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自然要體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充滿正能量,那些拿不上臺面的東西,擺上來真是光榮嗎?
大明境內,是嚴禁這些的,法律極為嚴苛,這么嚴苛,還分級呢,青少年能看的東西非常少,為了照顧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全社會都不允許出現這些。
其實明人很習慣的,明人的感情永遠是克制的、是內斂的,對于那些東西,都是極盡壓制的,這是幾千年的禮教刻在骨子里的東西。
中樞進行嚴格限制,朝野上下都是支持的,甚至一些愛情故事,都在被限制之列,還是皇帝給解禁了的。
愛情,都是明人難以說出口的東西。
何況是其他呢。
但是,總會有壞分子的。
有些人就是不安分,就是喜歡游走于灰色地帶,尤其那些有錢人,所謂的追求自由,其實是追求墮落。
國內不允許墮落,他們就出國偷偷去墮落。
這就養活了伊國。
伊國二百萬國民,不搞種植,不做企業,一切全靠進口,卻活成了人上人,人均工資在1700元左右,比魏國還要高。
近十年,伊國人口是凈流入,尤其是大明女子,十年來竟有30萬女子流入伊國。
她們進來干什么呢?想想就知道。
而這,朝廷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了。
甚至還管過呢,景泰五十三年,中樞下旨,要求移民者,出示移民原因。
結果有什么用啊?
朝廷根本管不住人要走的!
朝廷只能嚴苛自己的法度,禁止自己的國民從事非法勾當,可能擋得住人心嗎?
有些人是不愿意吃辛苦賺錢的,有些人就崇拜見得光職業的,有些人就愿意干這些違反道德的事。
有人說可能是生活所迫。
并不是。
從景泰五十五年開始,幾乎全民覆蓋,極度貧困人口,想大富大貴是不可能的,但吃一口飯是沒問題的。
景泰六十四年,大明低保最低標準是,每個月15元,最高低保是30元。
這種低保,適用于重度殘疾、無兒無女的貧困老人、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才給低保。
別看錢少,吃糧食肯定夠吃。
剛行低保政策時候,中樞是打算發米的,其實洪武朝就有低保政策,發的就是米,低保政策,大明持續了一百年了。
發了兩年米,因為有低保戶反應,地方糧庫中飽私囊,發的都是霉米,以次充好,根本不能吃。
后來才改發錢。
錢也是每年有漲有跌,隨著糧價漲,也隨著糧價掉。
至于一般貧窮的,地方官員是負責幫忙找工作的,只要有手有腳,隨便出去站大崗,一天幾十塊是能賺的。
所以說,大明境內,真正的貧困人口是沒有的,說是餓死的幾乎沒有了。
那么從事這些行當的,不是因為窮,單純因為愿意,單純因為懶。
在景泰六十年,民間有文章說,這是一個笑貧不笑昌的年代。
皇帝還親自下場,要求整飭民風,恢復古樸民風等等政策,可民間把這話當放屁。
眼里都是錢,誰看道德不道德啊。
伊國的娛樂業,卻經久不衰。
最大的娛樂城,建在恰赫巴哈爾,一個弧形的海灣里,充滿藝術感的高樓大廈里,卻從事著見不得人的勾當。
在伊國,各國高官正要都有可能碰上。
各國的蛀蟲,都喜歡跑這來消費。
結果就是,促成了伊國這顆沙漠明珠。
伊國都城只有一個,在里海邊上,托爾卡曼港,改名為尹都。
這也是伊國一定要得到魏國那塊領土的原因,北面國都沒有縱深,如今得到了這塊土地,國都算是安穩了。
這里也是難得的伊國綠洲,也是伊國很少的種植基地,伊國的糧食基本產出自這里。
伊王對兩個大侄子十分大方,拿出伊國最好的東西,款待兩個大侄子。
伊王很希望得到烏拉爾河的注水。
對于里海是否會消失,他并不在乎。
像咸海,得到中華江注水后,水體明顯變大,在原有基礎上水體擴大了一倍。
但在景泰五十七年,魏國將中華江改道,流入農田里,導致咸海水體在擴大之后,又恢復原態。
但錫爾河并沒流入土庫曼,而是河道往北,注入哈薩克大草原上。
導致大草原成為一片沼澤地。
這項工程差點沒坑死魏國。
魏王殺了提出這項工程的工程師,殺了不少人,不得不將錫爾河改回原道,費錢費力費工。
其實魏國一點都不缺水。
但魏國想要把草原變成耕地,這項龐大的工程,灌溉肯定是需要大量淡水資源的。
而咸海是由錫爾河和阿姆河沖積而成。
阿姆河因為中華江改道,水量已經減少很多了,現在咸海主要由錫爾河注水。
中華江連接錫爾河,主要是為了灌溉費爾干納盆地。
中華江連通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成為中亞三大河的主要水來源。
景泰六十二年,魏國再次動工,讓錫爾河流入草原,灌溉草原。
現在,伊國拿到了土庫曼西半邊疆土,已經能夠用上阿姆河的水了,可阿姆河在中華江截留之后,水體減少很明顯。
維系沿岸百姓用水,已經是極限了。
很難再進一步向西延伸。
問題是,這塊全是沙漠,就算改道阿姆河,不讓阿姆河匯入咸海,也無法通過這片沙漠。
如果能延長阿姆河,伊國國都尹都的用水問題也就解決了。
至于咸海會不會消失,這不在伊國的考慮范圍。
咸海是魏國的內陸湖,人家全占著。
這次換土結束后,阿姆河北岸,全是魏國,咸海北面,全是魏國疆土。
魏國土地面積超過五百萬!
就是土地貧瘠,全是放牧地,如果魏國的換土計劃成功,魏國可不止是中亞霸主,而是全球霸主國之一了。
伊國不敢想什么霸主,他就想得到阿姆河的注水。
魏國境內這幾大水系,額爾齊斯河、鄂畢河、阿姆河、錫爾河、烏拉爾河。
阿姆河、錫爾河匯入咸海。
烏拉爾河匯入里海。
鄂畢河和額爾齊斯河進入北冰洋。
全是大河,而且全部屬于魏國。
如果阿姆河不流入咸海,額爾齊斯河、鄂畢河和烏拉爾河往南流,那么中亞的干旱問題也就緩解了。
伊王知道自己分量低,他一個搞娛樂的,就是一個戲子,誰會在意一個戲子的想法呢。
這件事必須得請示老爹。
他老爹之所以好使,因為阿姆河、錫爾河、額爾齊斯河,源頭在大明境內,鄂畢河是兩國共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