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92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3)頁

    烏拉爾河,則是商魏共有。

    只要搞定老爹,大明就能拍板。

    所以伊王對兩個侄子極盡的好。

    朱佑榷嘴巴緊,就是不吐口。

    伊國是真慘啊,伊王種了二十多年樹,卻還是無法阻止土地沙化,這塊土地被破壞得太嚴重了,根源還是缺水嚴重。

    必須要有充足的水源,才能徹底解決伊國嚴重干旱問題。

    好在朱見滁是慢性子,做事慢悠悠的,他能忍,也能等。

    朱佑槿更聰明,他還想巴結(jié)魏王叔呢,怎么會一個窮國而向霸主國開口呢,人情這東西得省著點用。

    朱見滁畢竟當了這么多年皇帝了。

    早就看出這倆混小子敷衍態(tài)度,只能心里幽幽一嘆。

    他從小接受的是系統(tǒng)的帝王教育,讀得是圣賢書,如今靠娛樂存活于世,多少有些逼良為唱的意思。

    他很想堂堂正正的活著,可現(xiàn)實不給他機會呀。

    只能化悲痛為力量,繼續(xù)種樹。

    魏國用水挾制諸國,朱見滁何嘗不知道,可一個沙漠國,沒有戰(zhàn)爭的能力,一旦戰(zhàn)爭,他辛辛苦苦三十來年種的樹就毀了。

    不想戰(zhàn)爭,就得談判。

    朱見滁都想好了,未來中亞戰(zhàn)爭中,伊國絕對中立,做中立調(diào)停國,畢竟一個做娛樂的,有什么資格參戰(zhàn)呢?

    有時候他都自嘲自己,堂堂皇子,活成了一個戲子,有何顏面見列祖列宗?

    朱佑榷兄弟在伊國停留幾天后,便啟程去隋國。

    伊國和隋國,兩國也沒有鐵路勾連。

    兩國鐵路最近的地方,僅僅三公里,愣是沒修通。

    朱佑榷對于此行沒去娛樂城去體驗體驗,內(nèi)心失落,還有正事要辦呢。

    隋國也悲催,完全坐落在高原之上。

    這片高原海拔900米到1500米之間,綿延2000公里,由于受到山脈的阻擋,高原內(nèi)部形成了許多盆地,同時也阻擋了來自大洋的水汽,導(dǎo)致高原內(nèi)部的荒漠化現(xiàn)象嚴重。

    這塊地盤,明軍當時啃下來,砸進去三十萬人死傷。

    薩法維王朝之所以能脫離帖木兒帝國,照樣不滅,就是因為有著恐怖的地緣優(yōu)勢。

    那場戰(zhàn)爭李震、歐信、劉寧等名將,諸國參戰(zhàn),總兵力超過百萬,后期是韓雍、項忠、李秉親自掛帥,才啃下來這塊高原。

    用的還是蒙古人的老辦法。

    這是一塊斜三角的高原,內(nèi)部地形極為復(fù)雜,若沒有本地向?qū)ВM去就會迷路。

    當年蒙古人選擇里海東北方向的山脈缺口作為進攻的通道,這個缺口叫呼羅珊,最終從馬什哈德城攻入高原。

    明軍采用一樣的戰(zhàn)術(shù),組成大軍同樣是蒙古人和阿富汗人,不計后果的攻占,戰(zhàn)損三十萬,損失不計其數(shù),才拿下整片高原。

    歐信病死在征途中,戰(zhàn)勝沒幾天,李震也病死在此,李秉染上了重病,七十歲病逝和這場重病息息相關(guān)。

    對于這塊高原的清理活動,損失人數(shù)高達41萬,才徹底清理出這塊地盤,但清理也不干凈。

    很多波斯人,變成了隋國人、伊國人。

    根本沒法進行全部清理的,只是除掉了頑固派,然后進行血統(tǒng)凈化,一點點來吧。

    隋國境內(nèi),波斯移民約有七百萬人左右。

    隋國國策,同族不許通婚,強制漢波通婚。

    近幾年,完全波斯人長相的人才在隋國漸漸消失。

    而那些老波斯人,是非常恨明人的,因為明人是侵入者,侵占了他們的家園。

    明人同樣不喜歡這些長相不一樣的家伙。

    隋王繼藩之后,還進行過一次文化清理,對所有波斯文,進行焚燒。

    要不是老皇帝制止,怕是波斯文化就要絕根了。

    但這些東西,都被裝船運去大明了,成為漢文化的一部分。

    民間不許說除漢語外的其他語言,說了就是大罪。

    為了強制漢化,大隋人口四千萬,竟征了七百萬兵力,全部散在整個高原內(nèi),每一個小山口都有人把守。

    非漢人不許擁有利器。

    這個非漢人,是那些沒有入籍的波斯人,這世上總有一些頑固派,他們是一個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人物。

    一個民族的危難關(guān)頭,總會有人挺身而出,為這個民族拋頭顱灑熱血,這種英雄不止華夏有,世界各族都有。

    可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明人很討厭這些人,甚至漢化的波斯人,也討厭這些不安分者。

    漢化的波斯人,在隋國生活的也不錯。

    波斯人喜歡做生意,隋國地處歐亞大陸中間,恰恰承擔起了東西方貿(mào)易樞紐的地位,又地處三海,里海、黑海、波斯灣,地理位置優(yōu)越,隋國的自由貿(mào)易港,是全球最大的貿(mào)易港。

    隋國為了順利漢化波斯人,鼓勵波斯人經(jīng)商,鼓勵波斯人入籍。

    國仇家恨,也是能用時間撫平的。

    因為隋國對整個高原的掌握,是非常嚴密的,大明軍中的墩臺制,在這里應(yīng)用到了極致。

    以前還有奧斯曼來幫助波斯人復(fù)國。

    隨著第二次明奧戰(zhàn)爭,大明以勝利告終,導(dǎo)致奧斯曼的勢力正在遠離高原。

    近幾年,一批批鉆進深山里的波斯人走出了大山,愿意順從。

    畢竟他們剛剛被蒙古人奴役。

    現(xiàn)在換成了漢人,被奴役也能接受。

    只是漢人比蒙古人狠,蒙古人是要錢,漢人是要命。

    這也是波斯人反抗劇烈的原因。

    若明人愿意和平相處,他們也會順從的,可明人狠啊,他們要的是生存空間,而不是人。

    截止到景泰六十四年,隋國總?cè)丝?200萬,漢人3700萬,波斯女子嫁給漢人后,自動轉(zhuǎn)入明籍。

    男子是娶不到漢女的,沒有漢女會嫁給他們。

    因為不敢。

    明女在世界上都是香餑餑,哪有鋌而走險嫁給外國人的,萬一外國人造反了呢,全家都得吃掛落兒。

    這就造成了,大批波斯男子被迫娶了外夷女子,生下的孩子還不是明籍,就成了黑戶。

    隋國有很多黑戶的。

    但隋國的黑戶日子過得可不咋地,隋國缺水,地理環(huán)境又造就了土地荒漠化,產(chǎn)糧區(qū)在大高加索山南麓,而傳統(tǒng)的波斯人,被擠占得被迫進入了扎格羅斯山脈生存。

    高原山脈里,能種植出來什么啊?

    大隋糧食,基本靠東歐平原供應(yīng),主要人口生活在大高加索山南麓平原里。

    為了防止土地荒漠化,隋王禁止在非產(chǎn)糧區(qū)種植糧食,將很多地區(qū)劃為保護區(qū),表面上保護水土,其實就是餓死黑戶。

    若黑戶出來造反,那就更好了,正愁找不到你們呢。

    窮山惡水出刁民,這片高原氣候環(huán)境惡劣,全是刁民,但那是古代戰(zhàn)爭。

    當代戰(zhàn)爭,兵卒都成了消耗品,本質(zhì)是軍械的戰(zhàn)爭。

    人再厲害能厲害過大炮嗎?

    隋國炮兵七十萬,常備大炮200萬門,號稱萬炮之國。

    沒戰(zhàn)爭還去轟幾炮呢,何況敢出來造反呢?

    黑戶只能在山里茍延殘喘。

    飯也吃不飽。

    買糧食是要看身份證的,黑戶哪來的身份證,關(guān)鍵他們長得和明人不一樣啊,借身份證都沒用。

    在隋國,糧食是大問題,所以糧店都有士兵站崗,對糧食管制是極嚴的,這就造成了黑戶在山里自動減員。

    至于偷著種糧食,巡山隊是配槍的,幾天一巡邏,不說擊斃,就說把種下的種子刨了,那不就餓死了嘛。

    根據(jù)估計,隋國約有500萬黑戶。

    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這個地形永遠清理不干凈的,就像老撾和柬埔寨,根本就清理不干凈。

    當時還有世界上最厲害的清理兵倭軍呢。

    倭軍搞清理,那是世界上最頂尖的。

    論兇悍論殘暴,世界上沒有哪國兵比得上,皇帝還肯投巨資呢,就那樣?xùn)|南亞清理的還剩下約5%人口呢。

    清理這片高原的時候,倭軍就很少了,也不能用明人上吧,阿富汗人屬于出工不出力,搶東西往上沖,殺人往后撤。

    但架不住大明長時間占領(lǐng),終究有一天,殘存的人要么被同化,要么徹底消失。

    隋國最終定都在埃里溫,改名為大興。

    隋國是天生的霸主國,從戰(zhàn)略角度,疆域堪稱完美,整個國家坐落在高原里,全是易守難攻的地形。

    而首都,又是建在大高加索山南麓,夾在厄爾布爾士山和大高加索山中間,又在里海和黑海的中間,絕對是天選之地。

    正常來說,整個伊國和隋國全境,坐落在五座山中間,絕對的易守難攻。

    但隋國和伊國切分開來,兩國同樣都有天選之地。

    問題是,伊國全是沙漠,全是荒蕪地帶,絕對不可能成為隋國的對手。

    隋國甩掉了伊國那片沙漠后,立刻成為西亞的霸主國。

    歷史上,這片高原,僅有蒙古人一次攻克過,再也沒有任何國家統(tǒng)治過這片高原。

    隋國,和波斯人建立的傳統(tǒng)國家不一樣,波斯人是很自信的,自信到了自負,他們和明人不一樣,明人是謙卑好學(xué),這就造成了明人容易自卑,而波斯人是極端自信,乃至自負。

    正因為統(tǒng)治這片地區(qū)的是隋國,是謙卑的明人,明人最擅守。

    所以這片地區(qū)永遠不會被攻克了。

    薩法維汗國被明軍攻克,就是因為自大,他們壓根就沒想過,明人會采用幾百年前蒙古人的戰(zhàn)術(shù),還是同一個地點,薩法維汗國又倒在歷史里面。

    而隋國,在奧斯曼帝國戰(zhàn)敗后。

    又得到了黑海邊上的一大片領(lǐng)土,基本是能吞多少就吞多少,幾乎疆域達到了奧爾杜地區(qū),這塊地方,就是把小亞細亞半島按照大陸地盤給切開了,突出去的地盤隋國不要,在大陸架上的全歸大隋。

    奧斯曼帝國這么豪橫,也是因為本土小亞細亞半島,根本打不上去,全是高原覆蓋。

    但大明有攻打高原的經(jīng)驗,還不止一次,這才取得了第二次奧斯曼戰(zhàn)爭的勝利。

    隋國領(lǐng)土向黑海方向擴張,建都在這里,就更加合適了。

    首都左右,就像兩支翅膀,揮著翅膀。

    但問題也是巨大的,本來幾座大山是天然屏障,這回領(lǐng)土向西延伸,就需要大量駐兵,駐兵成本增加。

    同時又混進來奧斯曼人,民族問題又來了。

    隋國不厭其煩。

    國民也討厭這種被外人襲擊的生活,所以不愿意往西遷。

    隋王只能用修鐵路的方式遷徙百姓。

    隋王朱見汐好好招待了兩個大侄子。

    很顯然,態(tài)度上和伊王就不一樣了,伊王對兩個大侄子,或多或少帶著點恭敬。

    而隋王朱見汐,則是叔叔對侄子。

    尤其是遼王,未來會和隋國接壤,是對手。

    遼國是奧爾杜往西。

    奧爾杜,剛好是小亞細亞半島的半島根上,完全伸出去的地方,劃給遼國和韓國,在內(nèi)陸的地區(qū),則完全屬于隋國。

    晚宴之后,隋王和遼王,正式交換國書,劃定疆域。

    隋國想稱霸世界,必須要滿足糧食需求,隋國疆域也就150萬左右,和魏國根本沒法比。

    但是,魏國沒有出海口。

    隋國正在謀求地中海上的出海口,按理說,從奧爾杜切了一刀,隋國應(yīng)該得到地中海的出海口。

    可出海口這塊被衛(wèi)國劃走了,衛(wèi)國不缺地中海出海口,卻不允許隋國有,但這個還在談,隋國有信心拿下出海口。

    就算沒有地中海出海口,隋國也有波斯灣出海口。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巩义市| 恩施市| 青河县| 桃源县| 顺义区| 平乐县| 北宁市| 昭觉县| 运城市| 通海县| 黑山县| 孝义市| 平潭县| 钦州市| 都匀市| 宜州市| 永宁县| 肇源县| 双城市| 东源县| 喜德县| 竹溪县| 阳江市| 孝昌县| 古田县| 龙泉市| 虎林市| 石柱| 麟游县| 上林县| 阿克苏市| 轮台县| 延边| 宁武县| 囊谦县| 瑞昌市| 泾川县| 临桂县| 阜平县|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