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過張相公勇有余,而吏不足。” 趙野的意思是,張叔夜空有個人之勇,但吏治能力卻很一般。 他說張叔夜的吏治能力,是含沙射影到昨日新兵嘩變的問題。 事情雖然被處理完,其影響力卻才剛剛開始。 “武人乃是天下大亂的根源,五代武人亂政,天子淪為笑柄,生靈涂炭,太祖黃袍加身,開啟文治,才有大宋四海升平。” 趙野繼續說著,趙寧繼續聽著。 “士兵嘩變,關乎社稷安危,不可不察。” “嗯,卿所言有理!”趙寧一邊表面表示贊同,心里卻不屑一顧。 趙匡胤的名聲就是被這些文人搞壞的,動不動拿太祖來說事。 趙匡胤想要開始文治不假,開國后開始搜羅天下讀書人入朝為官。 畢竟五代十國事情,禮崩樂壞,年年打仗,十室九空,天下疲敝久矣,需要穩定的環境。 而且到了宋朝,貴族門閥已經解體,貧寒之士有了登廟堂佐君王的機會。 用文人治國是正確的。 但趙匡胤可沒有過分提高文人待遇啊,就是平常心對待這件事而已。 而且所謂的杯酒釋兵權也不是壓制武人,只是帝王登基后,收回大將兵權,防止尾大不掉,為后面的文武分工做準備。 21世紀幾乎所有穩定的國家,都是文人掌軍政,武官領兵。 趙匡胤的這一套,本身是時代的一大進步。 君不見,漢唐武人在中樞掌軍政,就很容易玩出地方割據,甚至軍政府。 一旦如此,那是天下人的噩夢。 真正開始往文人方向大規模走的是他弟弟趙光義,典型的就是大規模擴張科舉人數。 等到了宋真宗時期,進一步擴大科舉人數,瘋狂擴大,并且瘋狂提高文人俸祿。 你想想啊,提高文人待遇這種政策是誰執行的? 沒錯,文人執行的。 既然是文人執行的,那當然是用力去執行,最終導致用力過猛,文官數量爆炸式增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