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才有了仁宗時期的國庫收入一半養文人的現象,進一步引發了慶歷革新,隨后是神宗朝的王安石變法。 任何事都有一個過程,可問題是,趙匡胤是開國皇帝,所以后面玩出來的各種奇葩政策,都仕途往他身上按,以此來為自己的論點找不可反駁的依據。 趙野這些話無非又是老生常談,想通過這次嘩變一事,用“武人造反”的言論恐嚇趙官家。 以往的宋朝大臣們,基本上是用這一套給皇帝施壓。 這種套路,就像商家為了賣出商品,不斷恐嚇那些女生一樣。 人們除了為自己的貪欲買賬以外,還會經常為自己的恐懼“掏錢”。 趙野一聽皇帝又認同了自己的話,那心里高興得簡直是快要飛起來了。 看來趙官家對昨日之事已經心生芥蒂了啊! 如此說來,彈劾張叔夜,讓張叔夜下臺,不是什么太大的難事了。 趙寧進一步說道:“有卿這樣的國之棟梁,是朕之幸,大宋之幸,你說的推薦兵部侍郎范訥,朕會去跟張叔夜商量的。” 其實范訥已經在樞密院有重要職位。 若是范訥與參與進來,是不是可以說,這是一場樞密院和軍政院的奪權戲碼? 樞密院以前統管全國軍政,而趙寧卻將中線的軍政分離出來,劃歸給了軍政院。 若是軍政院統管的中線,在此次戰爭中,打輸了,軍政院必然會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之,自然就會被罷免掉。 但偏偏中線打得很漂亮,不僅僅防御住了兀術的進攻,還在上黨打出大捷。 軍政院這個新衙門算是站住腳跟。 可這樣的局面,就等同于徹底把樞密院的權力分出去了一部分。 這是許多人無法接受的。 趙野說道:“陛下圣明。” 如果你想要毀掉一個女人,所有事都順著她。 如果你想要弄死一個大臣,就不斷給肯定,并且不允許任何人質疑他,最直接有效的就是給丹書鐵券。 當然,趙野不需要丹書鐵券,他就是個投機分子,時時刻刻想知道皇帝的心思。 現在他知道了,他也知道下一步的成功率了。 趙野退下去后,趙寧感覺和趙野的對話還是很有意義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