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到許老師的話,教室里的家長們紛紛開始翻書。 比起第一次讓他們做試卷。 這一回,大多數家長們可就要積極了許多。 教室外面,當9班的同學們看到各自的父母長輩開始翻找他們寫下的意見時,也開始小聲地議論起來。 “許老師讓我們給父母提意見,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因為我怕回去挨抽。” “哎,我也是,但我還是相信我們許老師,給我爸來了個大的。” “怎么?你是要讓你爸叫你‘爸’?” “滾犢子!那不是老壽星上吊嘛?” “也不知道我媽看到我寫的東西,會怎么想?” “你們都放心吧,這些給家長的意見,許老師都已經幫我們一一審核過了,怕什么?” “就是,沒什么好擔心的。” “許老師剛才說了那么多,如果我們的爸媽他們一點都沒聽進去,那他們就別怪我們無情了。” “臥槽,你想干什么?別想不開啊。” “哈哈,放心,我怎么可能想不開,我是說如果真那樣,我以后就天天無情地嘲諷他們。” “乖乖,嚇死我了。” …… 許杰站在講臺后面,看著家長們一邊看著自家孩子給自己提的意見,一邊思考。 這些紙片上寫的話,許杰每一條都看過。 大多數孩子們的訴求,其實很簡單。 “我希望爸爸媽媽以后少拿我跟隔壁的誰誰誰比,我不是比他差,但你們老是這么比,讓我很煩躁。” “我好久沒有跟媽媽一起美美地吃一頓飯了,我希望媽媽在忙事業的時候,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爸,少抽點煙。” “小姨,當年的事兒我真的不怪你,你不必自責到現在。” “叔,這么多年了,我能改口叫你一聲‘爸’嗎?” ……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無數的故事。 有些稀松平常,有些驚天動地。 許杰單單從學生們的話里,便能識別出非常多的東西。 有的,家長忙于工作、忙于事業、忙于為國家做貢獻,而忽視了自己跟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這是普遍現象。 有的,背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從而影響了學生們的性格、心態、脾氣甚至是行為習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