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51章吳國的興衰緣由-《歷代王朝更迭》


    第(2/3)頁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吳國又開挖深溝,連通了與宋、魯兩國的邊界,北接沂水,西連濟水。同年,吳王夫差與魯哀公、晉定公以及周王室的代表在黃池會盟。吳王夫差與晉定公為了在會盟上爭奪歃血的順序而相互較勁,然而此時從吳國國內傳來了不好的消息,越國軍隊攻占了吳國的都城并殺了吳王夫差的兒子。吳王夫差為了封鎖消息,便把知道這件事的七個親信全部殺了。

    此時的吳王正進退兩難,猶豫不決,于是王孫雒勸吳王在歃血那天列萬人軍陣,以向晉國示威。晉定公在看到吳國的軍陣之后,出于畏懼,讓吳王夫差先歃血,使晉國盟主的地位再次動搖。會盟結束后,吳王夫差立即率兵歸吳。吳軍在路過宋國之時,放火燒了宋國的國都,以此向各諸侯國示威。

    這次會盟是吳國強盛的頂點,吳國至此也盛極而衰,走向敗亡。越王勾踐在全面進攻吳國之前,就不斷地向吳王夫差示弱,讓吳王放松了警惕。同時,吳國國內的政治腐敗,則加速了吳國由強盛轉向衰敗。越國不斷賄賂吳國的太宰伯嚭,并讓他在吳王面前給越國說好話。

    與此同時,吳王夫差的淫樂好色也成為吳國敗亡的重要因素。越王勾踐投其所好,向吳王進獻了越國的兩名美女,一個名叫西施,一個名叫鄭旦。吳王夫差見了西施的美色之后,十分高興地說道:“勾踐甘心將這樣的絕色佳人送給我,真是忠心啊!”吳王被西施的美色所誘,動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為她建造了一座姑蘇臺,吳王還與其天天飲酒作樂,不理政事,吳國也日益腐朽。最終,吳國從稱霸中原的頂點直接跌落到亡國的地步,這正是吳王夫差錯誤決策的后果。

    吳越爭霸除了勞民傷財、生靈涂炭的惡果之外,也意外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支海軍,誕生于春秋時期。當時,地處江南常州附近的吳國,借著天然條件的便利,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支水師,這就是中國后代海軍的雛形。相較于當時北方以車戰為主來說,水師具有更大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因而往往在作戰中具有更大的優勢。

    而吳國的水師建設,自太伯在此立國時就已經開始,而等王位傳至第十九世孫壽夢之時,水軍的力量已經相當強大。吳國的水軍建設,既是出于自立于諸侯、爭奪霸權的需要,也是受惠于其天然的地理條件:吳國其地位于長江中下游,河湖密布,水網交錯,極易于行駛船只、訓練水軍。

    但是,雖然中國的水軍建設始于吳國,但到了吳王壽夢之時,擁有水師的國家并不僅有吳國一家,包括楚、越、齊等沿江或沿海的諸侯國也紛紛建立了自己的水上部隊,只不過在這些諸侯國中,吳國的水軍由于發展時間久、訓練方法得當、造船技術也更為先進,因而在這些諸侯國中處于領先地位。吳國水軍的優勢,從其幾次與他國交戰的過程中就可以看出。因為這些諸侯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戰爭的主要展開區域在長江中下游區域以及今天的山東、江蘇一帶。

    在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勾踐的夫椒之戰中,吳國制勝的關鍵是自己精良的水軍。自吳王闔閭戰死后,夫差發誓為其父報仇,加緊訓練軍隊。而越王勾踐聽到這一消息,不顧大夫范蠡的勸阻,想先發制人,于是出兵攻打吳國。夫差聞訊后,調集國內全部水、陸

    (本章未完,請翻頁)

    精兵迎戰。而雙方的主戰場則在夫椒,也即今江蘇蘇州西南太湖中的一個小島。吳國水軍訓練有素,又搶占了有利地形,因而大敗越軍,乘勝占領越國都邑稽城。越王勾踐身邊只余五千將士,被吳軍圍困在會稽山不得動彈,最后只得向吳王俯首稱臣。

    因為吳、楚、越幾國都位于長江流域,三國水師之間的往來作戰還是主要依托長江以及其他一些小的內河流域為主,此時吳國的水上部隊還只能稱為水軍,其作戰范圍真正延伸到海上則是在與東方強國齊的交戰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