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51章吳國的興衰緣由-《歷代王朝更迭》


    第(1/3)頁

    吳王夫差在降服了越王勾踐之后,便開始積極向中原爭霸。吳王夫差首先攻打了陳國,之所攻打陳國,是由于夫差的父親闔閭在征楚之時曾讓陳國一同出兵,但陳國拒絕了闔閭的要求。因而,吳王夫差在敗亡了越國之后,便率先進攻陳國,以報先君的仇怨。

    陳國乃是處在吳楚間的一個小國,在此之前幾經內亂與亡國,國力大衰。楚靈王曾經滅陳,后楚平王奪得楚國王位之后,為了緩合和各諸侯國之間的關系,遂又復立陳。吳國強大后,吳王闔閭曾召陳懷公入吳,陳懷公迫于壓力,只好聽命。隨后,陳懷公被扣留在吳國,并最終客死在那里。陳湣公即位以后,陳國于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與楚國聯合滅亡了頓國,吳王夫差則攻下了陳國三座城邑作為報復。

    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吳國一再攻打陳國,楚國則決定派兵援陳。然而,楚昭王的突然離世,讓楚國出兵未成。陳國當然難敵吳國的強大軍事,最終只好臣服于吳國,成了吳國的附屬國。

    吳王夫差在擊敗陳國之后,又把矛頭對準與陳國交好且毗鄰的蔡國。蔡國國君由于懼怕吳國的強大軍力,只好聽從吳國的安排。無奈之下,蔡國只能把先君的墳墓遷走,國都也遷到了州來。

    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吳國繼續向北挺進,魯、宋兩國先后向吳屈服。吳國分別向魯國和宋國征取了牛、羊、豬各一百頭作為享宴品,其數量超過了兩國向晉國納貢的數量。第二年,魯國攻打了臣服于吳的邾國,因而吳國又派兵進攻魯國。吳軍一路凱歌高奏,先后攻下了魯國的武城與東陽,屯兵于泗水岸邊。魯國見吳軍勢盛,同時緊鄰魯國的齊國正稱雄東方,聲勢浩大,魯國遂與吳國結盟,共同將矛頭對準強大的齊國,吳軍這才從魯國撤兵。

    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吳國為了在征討齊國時能夠向北運兵,在邗筑城挖溝,使邗溝貫通了長江與淮水。次年,吳國聯合了魯國、邾國、郯國一同進攻齊國。齊國正好發生內亂,齊人殺死了齊悼公,并向聯軍發出了訃告。但是聯軍并沒有立即撤軍,直到吳國大將徐承率領的水軍被齊軍擊敗后才撤軍。又過了一年,吳王夫差聯合魯哀公再次攻齊,這次吳軍與魯軍進攻順利,先后占領了齊國的博地和嬴地,與齊軍在艾陵對峙。最后,雙方在艾陵大戰,齊軍大敗而歸。吳軍俘獲了齊軍的主帥,還奪取了革車八百輛,斬下了三千甲士的頭顱,可謂是大獲全勝。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在吳軍大敗齊軍之前,越王勾踐率領眾臣到吳國,并向吳王朝賀必定大勝齊國歸來。吳國上下則皆大歡喜,只有伍子胥一人心有憂慮,悶悶不樂。吳國軍隊得勝歸來之后,越國君臣再次入吳,向吳王夫差祝賀大捷。越王勾踐還帶來許多禮品貢獻給吳王夫差,吳王因此十分高興。此時,只有伍子胥一人向吳王勸諫,說要提防勾踐的用心。

    但是,在大敗了齊國之后,吳王夫差更加不可一世,高傲自滿,看到越王勾踐的卑乞行為,對越國不以為意。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吳王與魯哀公會盟,吳王要求魯國繼續舊盟,但是被魯哀公拒絕。此外,吳王又派人召衛侯參加諸侯會議,但衛侯殺了吳王的使者后,與魯國、宋國結盟,拒絕了與吳國的會盟。吳王夫差因此大為不滿,遂派吳軍包圍了衛侯的住宅,最后在子貢的勸說下,吳王才最終撤兵。

    這時的吳國已經鼎盛至極。原來稱霸東方的齊國一再被吳軍打敗,實力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敢與吳軍稱雄,而宋、鄭之間又不斷相互攻訐,晉、楚又各自衰落自顧不暇,這就使吳國北上之后成為無人可以匹敵的霸主。于是,吳王夫差積極籌劃諸侯會盟,爭奪中原霸主地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