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冬日艷陽里,焚著沉香的臘梅樹旁,朱翊鈞坐在搖椅上,瞇著眼,聽著劉妃撥弄琴弦的聲音,而昏昏欲睡。 而在張鯨來匯報廷議結果后,朱翊鈞更是嘴角微揚,愜意不已。 官僚集團們廷議的結果,無疑和他這個皇帝的圣意保持了一致。 這讓朱翊鈞有種大明的官僚士大夫再次回到了萬歷前十年的感覺。 即不用他非要殺人流血,非要威權壓迫,才能使官僚集團與自己步調一致。 甚至可以說更好。 畢竟沒有作為帝師兼隆慶遺詔任命的顧命大臣張居正隨時監督,他也的確更能恣意一些,而能聽聽絲竹管樂,怡情養性。 當然,官僚集團能再次和他的想法保持一致,皆在于張四維被架空,其他閣臣和張居正遺留下來的改革派文官再次作為了起來。 這些改革派文官,因為受到了朱翊鈞的保護,沒有被言官一一踢出朝堂,也就依舊占據著各處要職,使得帝國的權力還是在改革派手里。 哪怕首輔張四維是個貌合神離的。 只要其他公卿還愿意照著張居正的路線走,張四維就能被架空。 之前。 只是因為這些改革派文官在張居正去世后,而處于群龍無首的階段,且又不明確皇帝意圖,乃至因為自身也是地主階級而具有懦弱想退縮茍安的一面,才沒有跟張四維對抗而已。 如今,一旦讓他們認識到他們退無可退,只有把張居正改制思想奉為圭臬才能得保平安后,他們自然會不用朱翊鈞逼著就能主動表現出自己進攻性的一面來。 朱翊鈞也不介意他們接下來捧張居正。 畢竟張居正已經去世,被捧的再高也不會對他的權力造成多大影響。 何況,為了這片土地的統治階級不再保守,而寧故步自封也不再改革,甚至主動弱化自己,朱翊鈞都還在主動捧張居正呢。 不像海瑞這種活著就被捧上神壇的人,要不是朱翊鈞愿意惠民,張居正的改革也是利于國計民生的,恐早就成了最令皇帝和權臣們頭疼的人物。 而廷議決定不廢考成法,也證明了官僚士大夫的整體意見還是以強化內閣職權、管控言路、加強中央集權為主。 這也意味著,加強中央集權依舊是整個統治集團的趨勢,皇帝也依舊是順勢而為,而不是一個人在逆大勢而為。 歷史上張居正去世后,言官做大,乃至到影響軍國大計的地步,未嘗不是和皇帝自己縱容有關。 但整個華夏總的趨勢還是適合朝權加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