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客觀來講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南土人口壓力太大土地不堪重負,開發過度導致土壤肥力出現了下降。
以至于南土農田到了現在,如果不能使用蓋亞教廷賜予的“神壤”(化肥),就只能夠采取輪耕法進行耕種。
可北地這里因為六百多年的拋荒,如今土壤肥沃可以說有些嚇人,基本上即便是在開墾的第一年,都能夠從中獲得驚人的收獲。
最后一點原因來自于趙伶的上書,他認為糧食應該被壟斷起來,不能讓哪怕是南土貴族隨意售賣,從而作為南土鉗制北地的另一武器。
在以上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蓋亞教廷代表殖民政府壟斷了糧食貿易,只有晶耀王國因為對殖民地的貢獻,特許在蓋亞教廷的監督下小范圍從事這一行業。
當然這些措施的被提出,有賴于持續的殖民經驗獲得,而那些在北地建立的殖民地,發展也并非是一帆風順。
不少殖民地因為上層毫無經驗,在錯誤的季節做出許多錯誤的決定,以至于最后整個殖民地被搞得一塌糊涂。
從整體來講頭兩年情況還好,因為附近自然資源比較多,通過采集和新新晶耀之間進行交換,日子倒也是能夠過得下去。
但是等容易采集的資源都收割干凈以后,殖民地就陷入了困頓的窘迫中,對此不要指望新新晶耀花一毛錢來管你,因而殖民地只能走向破產與崩潰。
原本的殖民地崩潰之后,那些殖民者就成為了所謂的流民,離開壕溝之內的聚落保護,只能在危險的荒野中游蕩。
流民的結局無非是3種,要么就是在荒野中長期游蕩下去,成為蓋亞教廷所說的流寇,這也是其他玩家群體很討厭的一種類型。
因為流寇主要靠掠奪而非開發,作為維持自己這個群體的手段,因此很自然的與周邊其他聚落產生沖突。
一般來說除非流寇敢去襲擊教廷的官方人員,否者基本處于被蓋亞教廷無視的態度,只能讓周邊殖民地自行解決。
所以有一種邪道的解決思路,就是假扮流寇去襲擊教廷人員,從而激怒教廷主動派出軍隊前來鎮壓流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