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中場休息環節?” 恕小劉內心有點不能接受,“老師,為什么是中場休息環節,您不是說第二樂章是連接一三樂章的關鍵嗎?” 李安:“沒錯啊,你就把第二樂章當成一個間奏曲,當成一場聽音樂會的中場,上半場是第一樂章,下半場是第三樂章,有沒有道理?” 小劉:“額。” 李安:“孩子們,樂章之間的鏈接形式不是只體現在音樂上,明白嗎?” 三孩:“明白了。” 小車:“老師,是不是可以把第二樂章當成一首單獨的曲子?” 李安:“不可以,但你可以把它當成一種獨立的情緒看待,它可以不繼承第一樂章的情緒,也無需開啟第三樂章的情緒,它的存在就是出現在一三樂章之間,讓整首作品成為一個整體。” 見三個孩子還是有點迷茫,李安:“你們能明白我的意思嗎?” 三個孩子點頭。 李安:“就是還是有點模糊,不確切對不對?” 三個孩子再次點頭。 李安估計也是,如果我配合著練習,孩子們應該就能真切地體會到。 其實說了這么多李安無非是表達不要被一三樂章干擾,但是這么講又太干。 “這樣,我給你們先布置一個小任務,下午到我晚上,你們練琴休息的空檔可以長長第二樂章。” 小北提出問題:“老師,唱左手還是右手?” 李安:“都唱左手,遇到和弦就唱最上面的音,一邊彈一邊唱,就唱各自的音區。” 小車發現盲點:“老師,我可能唱不了那么低。” 李安:“沒關系,你高一個八度唱,按照咱們剛才劃分的段落唱,你是低音,唱的時候別不好意思,投入一點,感情濃烈一點。” 投入感情?還要濃烈? 這可把小車給難住了,又問:“老師,怎么才算是投入濃烈感情。” 這?這還用問嗎?李安樂:“你彈鋼琴的時候怎么投入鋼琴的?帕格尼尼第七變奏的時候,你當時在想什么,肖邦圓舞曲的結尾,你在想什么,怎么彈的?” “還有你們學校那首合唱曲目,你給大家伴奏的時候你在想什么。” “明白了嗎?” 小車:“老師,唱歌和彈琴時的情感運用是一樣的嗎?” 李安心說這丫頭怎么腦子轉不過來了呢:“那你覺得區別在哪呢?” 小車想了想,認真回答說:“鋼琴的時候我知道怎么加入情感,但是唱歌不就是唱歌嗎?” 這丫頭絕對把自己繞住了。 “咳咳。”李安決定犧牲一下,“你們三個都聽好了,注意我的表情。” 接著伸手起勢,做出電視里男中音歌唱家的表情,發出低沉的調子,氣息十足。 哇~李安現場唱美聲的場景把三個孩子驚到了! 原來他們的老師還會唱這種外語歌! 好厲害! “咳咳。”許久沒有唱過,再加上沒有開嗓,李安吼了兩句就嗓子就歇菜了。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你們回去也這么長,明白了嗎?” 小車:“明白了。” 小北:“明白了。” 小劉:“額,老師,是不是有點太內個.” 李安:“要不你現在唱一下我聽聽哪個?” 小劉忙擺手:“別別,老師我回家唱。” 李安心笑人家兩個女孩子都沒有不好意思,你倒害羞起來了。 “回去一定要這樣唱昂,要投入感情,聽清作業了嗎?” “聽清了!” 關于第二樂章,李安暫時就講到這里。 接下來就是各聲部的打磨。 他要開始死扣每個孩子的細節了。 現在笑得歡,一會可別怪為師啊。 “趕緊抓緊時間休息十分鐘。” 小車不愿意休息,被李安輦到客廳強制休息。 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