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很快來到六月中旬。 瘟疫并沒有爆發,但是聚集到徐州的流民已經超過了十萬人。 本來,從北直隸背井離鄉逃難下來的百姓是準備南下前往南直隸的,因為南直隸歷來都是中國最富庶最繁華的地區,而且戰亂也少。 但是崇禎在徐州的屯田改變了這一結果。 聽聞當今圣上親自在徐州主持屯田,原本準備去南直隸的百姓便紛紛改了主意,蜂擁來到徐州參加屯田。 不到半個月,便聚集了十幾萬流民。 而且還有更多的流民正從黃河沿岸向著徐州這邊蜂擁而來。 這就不免讓崇禎心中的那根弦再次繃緊,因為屯田的前半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所以來的流民太多的話,就會把整個計劃都給拖垮。 本來,從揚州北上的運軍已經抵達徐州,并且運來了20萬石大米。 如果僅只是10萬流民,按照一個流民一天一斤的口糧標準,一天不過667石,到今年秋糧下來,也不過12萬石。 所以養活10萬流民完全不是問題。 但問題是,當下的10萬流民很可能只是開始。 崇禎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波從北直隸涌來的流民很可能會超過50萬,甚至于有可能超過100萬人。 建奴的剃發令,殺傷力極其驚人。 要是這樣,漕運的壓力就會陡增。 崇禎也是現在才知道大明的漂沒有多么的夸張。 就說這個漕運,你根本不能按照理論數字來算。 按路振飛說的,從揚州到徐州單程只要一個月,一條漕船裝載400石,那么理論上一萬個運軍一千條漕船,一個月就能運輸40萬米到徐州。 可是實際上呢?實際上就只運來了20萬石糟糧。 剩下20萬石哪兒去了?一是運軍和漕船的數量沒有路振飛估計的那么多,二就是漂沒。 這個漂沒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正的漂沒,就是運輸途中漕船朽壞傾覆或者糧食浸水霉爛,另外一種就是官場潛規則的“漂沒”。 史載毛文龍的東江鎮,額定一萬兩銀子的軍餉,實際只能拿到七千甚至六千兩,剩下的三千到四千兩銀子就被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機構結漂沒了。 崇禎只是沒有想到,都到這個時候了,大明都快要亡了,居然還要玩漂沒。 這一刻,崇禎才深切的感受到做事的難處,沒有一支高效廉潔的官員隊伍,無論你做什么事都只能是事倍功半,就像陷入泥潭,越掙扎越窒息。 比如現在,崇禎想查漕糧漂沒都沒辦法查。 一是手頭沒有堪用的人,二就是缺乏精力。 僅僅只是屯田事務,就已經讓他忙到焦頭爛額。 由于缺一個專門管屯田的官員,眼下的屯田事務就已經夠讓人頭痛。 崇禎自己是個二把刀,王承恩、韓贊周還有高起潛這些太監就更不頂用。 流民梳理、耕地統籌、農具分配、種子供應,這些事務龐雜且凌亂,非常消耗精力,反正崇禎已經忙得焦頭爛額。 如果流民數量再多些,他真擔心自己會被累死。 有人說了,為什么不讓徐州的地方官員管屯田? 早試過了,徐州的地方官員管屯田比崇禎自己管還不如,而且還敢貪污,徐州的同知和判官就是因為貪污被革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