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114 支渠四通-《劉備的日常》


    第(1/3)頁

    水網可比葉脈。

    葉片肥美,全靠葉脈輸送養分。正如水網對水田的滋養。西淀掘鯉淀,東淀溢流淀。是兩處難得的聚水之地。此水若在江南,必早行圩田。北地圩田卻無跡可尋。究其原因,此處水患頻發是其一。北地不曾稻作是其二。

    北地稻作第一人,自然是劉備。

    說起來,若不是手眼通天的張教主鼎力相助,劉備難有今日聲勢。一直以來,劉備總有一種感覺。張教主或許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樓桑的一切變化皆瞞不過他,便是此因。

    通渠治水,時下能人輩出。

    淀區之所以水患頻發,民生艱難。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旱地不堪水患。土地屢遭浸泡,爛成泥地。旱地作物不能適應,連年減產。如鈍刀割肉,故而民生凋敝。

    想改水田,除了通渠,還要有足夠的秧苗。

    于是缺少稻苗,便成了臨鄉周圍民眾,無力改種水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育秧對劉備來說,也頗為不易。一開始只有自家百畝水田能育秧,然后舉族育秧,再到十里樓桑育秧,最后到酈城、都亢二城育秧,如此層層推進,才將水田規模逐年擴大。饒是如此,一路從百畝擴增到百萬畝之巨,亦用了近十年時間。

    如今有水田一百五十萬畝。即便再有一千萬畝,劉備也能輕松育秧。

    循序漸進,積水成河。才有了臨鄉今日的政通人和,富甲一方。

    種田亦要順從天時地利與人和,此乃事物發展的天然規律。想想看,若無從點滴開始的聚集。即便給劉備一百萬畝良田,又該如何稻作?

    農人何來?秧苗何來?水從何來?肥從何來?

    種田,殊為不易。

    不是什么人都能種好的。

    一句話,腦子不全,別來種田。

    容城周五十余里。可得水田六十萬畝。靠近西淀的泥沼,還能圩田數十萬畝。兩項相加,可得水田百萬畝。平曲和益昌,與容城情況類似。加上東淀圩田,皆能得百萬畝水田。

    此也是此次容納流民最多的三座城池。

    三座城池,橫豎三里。造型頗多類似,面積大差不差。除去各種市政設置,能建宅院五千戶。若再外擴二里,橫豎五里,可建萬戶。

    臨鄉工匠正全力督造南廣陽城,以及為臨鄉城大建收尾。無暇他顧。三城民眾,又不是造樓經驗純熟無比的熟練工。強行擴建,必事故不斷。劉備不愿冒險,遂將三城擴建事宜拖后辦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源县| 永德县| 杭锦旗| 驻马店市| 剑川县| 十堰市| 麻阳| 且末县| 安宁市| 奉节县| 青岛市| 平山县| 韶山市| 轮台县| 泰顺县| 剑河县| 德州市| 石嘴山市| 平昌县| 清原| 昌乐县| 工布江达县| 驻马店市| 拉孜县| 乡宁县| 延长县| 乌什县| 定襄县| 灵丘县| 丰县| 龙海市| 项城市| 漳平市| 黄浦区| 富锦市| 寿阳县| 日喀则市| 会东县| 温州市| 灵武市| 汾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