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個財主家的孩子,有一百個玩具,而其余佃戶家的孩子,連一個玩具都沒有。” “于是乎,那些沒有玩具的佃戶家的孩子,為了能玩一下財主家孩子的玩具,便給財主家的孩子當牛做馬,聽從他的任何不合理的指派。” “而財主家的孩子,儼然成了他們的王。誰不聽他的話,他就指揮那些想玩他玩具的窮人家的孩子去打誰,意氣風發(fā)不可一世。” “窮人家的孩子被剝削慘了,雖然表面聽財主家孩子的話,實際上內(nèi)心卻非常不滿。” “于是,整個村子的孩子們之間,便不得安寧。” “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問題。” “財主家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囂張跋扈,干了很多壞事。而窮人家的孩子,性格也變得自私、乖戾起來,完全沒有了小孩的童真。” “但是后來,臣做生意發(fā)達了,積攢了一些財富。于是臣就給村子里,每一個孩子發(fā)放了十個玩具。地主家的孩子的玩具變成了一百一十個,而原本沒有玩具的窮人家的孩子,手里由沒有玩具,變成了有十個。” “皇上,各位同僚,你們猜猜看,后來那個村子變成什么樣了?” “變成什么樣了?”朱元璋問道。 “稟皇上,后來臣的那個村子,變得和平,安寧,幸福了。”沈萬三道,“窮人家的孩子的玩具由無變成有,便沒必要給財主家的孩子當牛做馬。” “因為雖然他們的玩具還是比財主家的孩子少了一百個,但至少有了十個,他們已經(jīng)有的玩了。” “只不過是玩的花樣少一些而已。” “財主家的孩子,再也不能讓佃戶家的孩子給他當牛做馬了。” “佃戶家的孩子自然而然,對財主家的孩子仇視小了,就連財主家的孩子都開始收斂,因為他已經(jīng)失去了,干壞事的舞臺。” “整個村的孩子都恢復了童真,變得善良、活潑起來。” …… “沈大人的比喻,列位聽懂了嗎?”聽沈萬三講完之后,朱元璋向群臣問道。 “他拿的是三歲小孩舉的例,如果你們連這個都聽不懂,那么你們的智慧就連三歲小孩都不如了。” “稟皇上,臣等聽懂了。”李善長道。 “臣也聽懂了。”楊憲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