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希望加莫夫能行吧……” “看他很有信心,應該沒問題?!币惶枦Q策人長嘆了口氣,也只能暫時把希望放在格魯姆湖計劃上。 …… 與此同時。 王浩已經來到了f射線實驗基地。 實驗基地內一片忙碌。 廖建國拿著一塊銀色的金屬材料介紹著,“這是東工精密制造出的顆粒性材料,我們已經做過詳細的檢測,內部的顆粒材料,最大的達到160微米,最小的則在39微米左右。” “顆粒的偏差有些大,但方向和形態是一致的,而且連接非常的緊密。” 他說著問道,“王院士,顆粒大小不一致沒有影響吧?” “理論上不會有影響。”王浩道,“只要方向一致就可以了。顆粒的方向一致,激發的反重力場方向就會一致,反重力場是能夠連接在一起的?!? 廖建國了然的點頭,“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新設備已經安裝的差不多了,大概明天就可以進行實驗。” “今天晚上會做詳細的檢測?!? “希望能有進展……” 廖建國和王浩都非常的期待。 他們已經做過以毫米級顆粒性材料為基礎的反重力實驗,顆粒尺寸在2毫米左右,所制造出來的反重力場強度為18.3%。 這個強度已經可以用于制造f射線發生裝置。 現在顆粒的大小平均降低了二十倍以上,所能制造出來的反重力場強度就可以期待了。 第二天,實驗正式開始。 每一個參與實驗的人都非常的期待,因為材料的布局已經完成,實驗就只是系統性的開啟設備而已。 簡單來說,通電、檢測。 王浩、廖建國一起站在數據間,仔細盯著電腦上不斷跳轉的數字-- “0.001%、0.023%、0.913%……” “2.009%、3.511%……” “4.314%、6.345%……” “9.301%……” 數字在不斷的上漲。 當數字超過了“18%”時,廖建國忍不住喊出一聲,“超過18了!” “20了!” “還在繼續漲!” 他說著喊了一聲問道,“溫度多少?” 旁邊有人報告說道,“193k?!? “繼續!” 廖建國激動的臉色通紅,說完以后就立刻看向屏幕上的數字,數字還在不斷地跳轉上升。 “20.831%……” “25.300%……” “30.144%……” 當數字上升到30%以上時,跳轉速度才明顯慢了下來。 廖建國還是非常激動。 現在他們所使用的f射線發生設備,基礎的反重力場強度只有18%,外層螺旋力場擠壓再加上內部進行核反應,就把激發的f射線強度推到了7倍率以上。 30%以上的強度…… 他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概念。 王浩也同樣非常激動,他用力憋了一口氣,似乎生怕呼出來數字就暫停跳轉,但最終數字還是定格了。 “33.433%!” 他咬牙喊了出來。 廖建國也用力念了一遍,他馬上看向了王浩問道,“王院士,這個數字代表什么?我們以此激發f射線,能制造出多高的強度?” 以往王浩都是有問必答,仿佛是無所不知。 這次不一樣。 王浩很直接的搖頭,“我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到時候,我們無法做到即時檢測?!? 廖建國自然知道‘無法即時檢測’意味著什么。 他們對于湮滅力場強度的檢測上限是‘10倍率’,無法即時檢測也就代表,強度必定會超過10倍率。 第(3/3)頁